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樊欣 《文教资料》2008,(16):45-48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时象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从语篇内部结构转移到了人类认知对其的影响,尤其是隐喻现象对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商业周刊>中的一则报道为例,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认知对该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揭示保证该报道整体连贯的决定性因素--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2.
米春 《鸡西大学学报》2008,8(6):130-131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各大语言学流派提出了多种理论从不同角度来阐释语篇连贯性。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概念合成理论,分析语篇的连贯。研究表明,该理论能弥补传统语言理论的缺陷,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的特征之一,Beaugrande & Dressler还把连贯作为语篇性的七个标准之一。语篇话题即语篇内一系列句子命题所共同蕴含的复杂命题,是语篇的中心思想,对语篇连贯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关联理论在语篇话题对连贯理解的作用方面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冯俊英 《海外英语》2011,(12):338-339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将语境视为动态概念,弥补了传统语境观的一些不足,不仅对于口语语篇的连贯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还能对缺少显性衔接手段的阅读语篇的连贯性显示出优越的解释力。该文通过语篇分析的实例,阐述了语篇读者如何通过寻求关联性来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对语篇的连贯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解释入手探讨有关语言学家对认知与连贯的关苯的看法,进而分析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认知语言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连贯是一个独立于认知(心智)的概念,而不是认知(心智)的副产品。认知(心智)只能算是解释连贯的一个角度或因素。  相似文献   

6.
连贯是语篇的基础,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到语义、语用及认知等方面。功能语篇连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形式或语义角度进行考察,认为连贯是文本固有的语言现象。而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实现途径,在语篇话题对连贯理解的作用方面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的出现,使得许多语言学家从话语相关方面来解释语篇的连贯性。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语篇连贯的视角,比编码—解码模式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在语篇连贯实现方面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语篇连贯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方法面广,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文章以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为理论依据,试图探讨认知语境观对两组语篇连贯类型的解释力。笔者对比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论发现无论是形式功能研究还是语用推理抑或是认知心理研究,都与读者或话语接受者的认知存储、推理能力等密切相关。因此,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析如何理解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显性连贯与隐性连贯是语篇连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追叙了英语语篇连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讨论了该理论向多层次、多方向发展状况;介绍了英语语篇理论涉及的衔接理论与连贯理论的研究成果,区分了英语语篇衔接理论与连贯理论的差别,重点探讨了英语语篇连贯理论的核心意义,指出了英语语篇连贯理论的构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于涛 《海外英语》2012,(17):267-269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拟从一直以来被忽视的人际功能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语篇的连贯。评价理论是对于人际功能理论的发展,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该文将着重探讨语篇中态度韵律资源通过聚合效应产生"核心态度"并以此来实现语篇的连贯假设。藉此证明态度系统对于语篇连贯建构是有积极意义的,希望能够为连贯理论发现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一定语篇的翻译要求具有特定的语篇结构,针对大学生在完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以Ha-so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建立的模式为语篇翻译的理论基础。对Haso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进行一个较详细的阐述,使其成为语篇翻译的宏观结构、功能和微观层次意义较为可操作的理论模式基准;并以几例语篇翻译为例说明其可操作性。最后对此理论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妥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对语篇连贯如何实现这一话题进行的探索研究。首先,作者在阐述了连贯概念基础上,归纳了实现语篇连贯的两类形式:显性连贯和隐陛连贯。然后,着重分析了心理认知是如何作用于语篇连贯的。并得出人们的心理认知对构建语篇连贯有积极的作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从态度、级差、介入三大系统入手,分析语料中各个系统子集的出现和缺席,通过标注的手段,经过统计,探询导游讲解语篇评价基调。在得到导游讲解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同时也展示评价系统用于语篇分析的可操作。  相似文献   

14.
趋向动词"起来"的篇章功能非常丰富,本文试图从语法化的角度对"起来"的篇章功能作出分析,着重考察起来的体功能和完句功能,以丰富"起来"篇章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福柯的三维话语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福柯的话语理论不是知识话语、权力话语某个单一维度,而是一个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是由知识话语、权力话语、生命话语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知识话语关注的是真理自身形成的问题,权力话语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关系规则的问题,生命话语关注的是经验主体建构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与话语,是文学的基本要素。文本意象的模糊、多重和隐化所蕴含的不确定性特征、写作技巧的暴露,体现了艺术的陌生化效果,标志着作者话语特权的丧失,在人物、作者、读者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话语与文本历史间构筑了一种新的平衡。托马斯.品钦的长篇小说《V》中所表现的这些特征代表了这一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from the three aspects,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world,discourse analysis and language,and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articipants,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iscourse analysis applied in the paper Effect of First Language on the Use of English Discourse Markers by L1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All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nteract with discourse analysis.Understanding the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above will help to read a paper using the discours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元话语是作辙话人用于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内容的观点,涉及受众反应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言语形式,也包括非言语形式,是多模态的。作者借助语料,以“多模态元话语”为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它的识别标准以及模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全面解读作搬话人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受众连接、组织、解释、评价话语内容,从而对达到顺利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话语研究及其在教育学中的渐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教育中的话语以及从话语的角度研究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趋势。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话语的文章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从历时性看,有关话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确是事实。教学实践中的话语研究尤为必要,“教育叙事”作为教师日常话语研究中的一种新的视角将显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批评性语篇分析为理论基础,从词汇、语法、语篇三方面分析网络上很受欢迎的《搜狐北京播报》张朝阳对孙俪的采访,探讨权势现象,便于观众更好地欣赏此类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