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3.
在批判角色理论对教师身份问题遮蔽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展示,指出教师权利与义务是教师身份认同的真正内涵。正是权利义务的错位,才导致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教师只有通过自我的觉醒与解放,以及抱有一种冷峻的理想主义,才能逐步实现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相当多的作品都呈现了知识分子自我的身份认同与革命、与民众的密切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身份认同存在一个逐渐演变的轨迹:"五四"及20年代前半期体现为自我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危机;大革命前后及30年代体现为革命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左倾;抗战及四十年代则体现为人民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困惑。总之,知识分子自我、革命、人民是我们理解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以及精神特征,体现了知识分子身份的不同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勇 《教育探索》2013,(2):88-90
由于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乡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在这个文化语境中,乡村教师在专业身份、文化身份、社会身份和个体身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对此,应以乡村文化一体化和乡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导,加大提升乡村教师教育信心的制度建设,加深乡村教师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加大乡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力度和个人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加大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的培育,重塑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信心.  相似文献   

6.
师范生专业身份认同影响到其日后对教师职业的工作投入度、满意度及生活幸福感。但现阶段师范生在向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专业身份认同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归属感的消解、方向感的模糊及无力感的侵袭。危机的根源为教师身份的不确定性、学业评价的功利主义及教学实践的疏离性。在追根溯源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师范生的新要求,可以从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范生培养方式优化和师范生自我完善与发展三个层面,对师范生专业身份认同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关注双师型教师对自我及职业的认知和诠释。身份认同是双师型教师价值判断的基础,能帮助双师型教师获得职业尊严感,赋予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活价值,是教师实现主体性价值的前提。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身份认同还赋予实践教学积极意义。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容框架包括三种类型和四个维度: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自我认同、专业实践身份认同、他者认同和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经历了发展、形成、分裂、瓦解和建构的历史过程。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家族制度、科举制度和儒家文化培养了强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有力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科举制度的废止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传统知识分子失去原有制度的保护,出现身份认同危机。随着革命的演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知识分子在党组织里获得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教师身份认同困境成了当前教育改革最基本的处境,作为教育学界一个新型的议题,对教师身份认同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征、机制与出路三个层面。就表征而言,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呈现在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丧失、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等多个维度。就生成机制而言,在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生成的过程中,从国家政策制度下的改革压力对本体性安全的破坏,复杂社会环境下“夹缝生存”的边缘地位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教师身份认同困境的成因。就突破出路而言,从社会、机构与个人在形成教师身份认同中的动态关系考虑,通过社会意向层面,建立教师教育者的标准、教师专业共同体与个人发展等为教师身份认同困境提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关注双师型教师对自我及职业的认知和诠释。身份认同是双师型教师价值判断的基础,能帮助双师型教师获得职业尊严感,赋予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活价值,是教师实现主体性价值的前提。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身份认同还赋予实践教学积极意义。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容框架包括三种类型和四个维度: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自我认同、专业实践身份认同、他者认同和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对此最为敏感、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知识分子阶层。王蒙带着对时代的洞察力,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他笔下的倪吾诚是跨文化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着明显的身份焦虑感。在现代性的文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世俗精神与文人情怀的冲突以及"他者"目光的干扰造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是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参与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中超越个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的精神样态和行为方式,是乡村教师公共性的体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式微,具体表现为过度专业化导致公共理性阙如、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及相对落后的乡村生活环境导致公共关怀淡化、“陌生人”的身份认同及乡村事务对乡村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导致公共参与不足。重构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需要淡化专业意识,强化公共理性;需要通过建构本土化的乡村教师教育体系及增加乡村社会的吸引力激发乡村教师的公共关怀;同时还需要乡村社区、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拓展乡村教师的公共参与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共同经历了80年代启蒙理想的幻灭之后,都急切需要对自我身份再次认同和确认。散文文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众多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主要表达载体。九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多元化状态,体现了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无论是张承志等人对"清洁的精神"的呼唤,余秋雨等人对中国文化的追问与不舍,还是周涛等人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独特感受与称赞,均是以散文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中国问题"的个性书写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在90年代社会文化景观中投射了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复杂印记。  相似文献   

14.
高成 《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12-16,5
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长期身处边缘化的境况,使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认同危机日益加剧。当前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诸如学科专业身份、学科专业性、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学科性质定位等方面。导致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科教学论教师角色期望的价值共识缺失、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失范、学科教学论教师学术资本不足、学科教学论教师角色调适技巧欠缺等。为消解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可采取一些有效策略给予实现。  相似文献   

15.
民办幼儿园教师边缘身份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薪资待遇、社会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认同及社会认同方面,其原因在于身份管理制度,公办幼儿园教师是社会认可的教师身份,民办幼儿园教师则身份不明确。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边缘身份的出路在于身份重建,明晰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法律身份与法律地位,统一公办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认同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教师的身份,为其身份重建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属性。他们既是在乡村积极履践教育使命的"教师";同时又是充分融入乡村共同体的"村中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乡村教师及乡村民众对这种双重身份的正确理解,并且双方的行动都高度契合这种理解。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原理,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是制约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乡村教师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又是其身份重构的重要路径。为了使乡村教师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进而促进其身份的认同,需要乡村所有成员凝聚共识,深刻体认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多重意义;需要对乡村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相应变革;还需要动员本乡及他乡的知识分子精英及文化精英,为乡村教师做出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对当前的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主义所造成的结构主义、未来主义、教师商品化等加剧了教师在实现学校教育的功利目的与自身的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张和冲突,使教师陷入了日益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后现代教育思想并非仅仅是解构,它在某种程度上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师身份认同重构的路径在于重建亲密的师生关系和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者是指教师的教师,既包括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师教育者,也包括中等师范层面和高等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者模糊的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知识的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以及教师教育文化的推动者。教师教育者角色的探究是增强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者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9.
当下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呈现出诸多危机,主要表现为责任感异化危机和职业预期危机。本文探析了影响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是由外部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论证了缓解和引导大学生超越社会身份认同危机的可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指外语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其对所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角色的确定和认同。基于此,通过探究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途径,即通过自我身份的重构,达到社会自我和个体自我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