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11,(15):13-14
■不再拿升学率说事■大红横幅销声匿迹■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焦点提示:高考制度必须转型成为出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及考生彻底放下心里的"包袱",整装前行,向理想进发。何时,我们能够真正的关注校园里的学生们,理解他们的压力和担子,为他们彻底减压?高考分、高升学率,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1,(15):11-13
■谁在贬低我们的尊严■误导的习惯思维■地方官员为何将政府公权介入其中■虚假升学率背后丧失教育公平焦点提示:升学率出官位,升学率出政绩,升学率出名望,升学率出奖金,升学率可以一俊遮百丑。也许这就是潜法则,这就是谜底。有很多家长对学校因升学率而出台的奖罚政策提出质疑,下达指标、金钱奖励会使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动员学生复读,以升学率定政绩,以升学率定奖金,严重背离了从教者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
黄金华 《中国教师》2009,(15):55-56
<正>因课题研究需要,笔者前不久通过问卷、走访、通信等方式对省内外30所中小学校校长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约86%的学校在决策时仅满足于"有理"。如,有的学校所以千方百计甚至非人道地抓升学率,因为"有理"——家长、社会有升学的需求,政府以升学率考核评价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部分张扬或者抑制人的自然天性,而不能创造天性"作为基础假设,紧紧围绕"从抑制到张扬——学校教育之于个人的发展;"从无限到有限——学校教育之于社会的发展;"从有用到有意义——学校教育功能的超越"三个相关子命题进行展开。通过对上述三个子命题的具体展开,充分地论证了本研究的基础假设。  相似文献   

5.
李伟平 《江苏教育》2012,(Z2):69-73
【我的主张】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自制度化的教育出现以来,为满足社会需求,学校教育基本上表现出"以知识为本"的特征,学校的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从而来实现文化的"代际传承"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产。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都会引起教育生存环境的变迁,因此,学校教育实践都需要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这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实践的现实形态。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从关注客观世界到越来越关注人的主观世界,人的生命特性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6.
李立本 《成才之路》2009,(35):80-80
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目前,社会和政府对待教育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异。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孩子能考上学(初中要考重点高中,高中要考好大学)是普遍的共同的愿望.鉴于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老师必须要迎合社会的这种需求,不得不追求升学率,否则学校的信誉和名声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虽然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衡量学生素质优劣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文豪狄更斯曾经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以这句不朽的名言审视学校教育,我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亟待走出不良心态的泥沼。1.极端化的心态。学校教育经常像跷跷板和单摆一样摇晃不定。曾一度强调学校教育要淡化升学率,然而,学校不抓开学率,老百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考试分数=升学率”是众多国人心中教育质量的含义,也是众多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不约而同的追求目标。然而,当学校把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看成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加以追求时,不仅没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损害了教育质量。其实,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只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外在功利性标准,教育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内在超功利性标准。教育评价在承认教育质量的外在功利性标准的同时,更应追求教育质量的内在超功利标准,让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生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在教育行政和残联等部门的大力倡导与推进下,许多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纷纷办起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随着特殊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兴起,招生面的扩大,招生比例的大幅度上升,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的升学率成几何级数迅速提高,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也因"高中"而声名鹊起。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办职业高中,是否仅仅只是为了升学率?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长远的教育发展理念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育管理者仍单纯以考试分数、升学人数来衡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他们往往以抓重点学校(他们心目中的"名校")教育、提高本地教育知名度为由,为重点学校招生开绿灯,片面抓升学率,造成重点学校生源过剩、教育资源紧缺,其他学校招生困难、教育资源闲置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2012,(12):78-79
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2006年7月,我就任交大附中校长。就当时的教育环境而言,不乏存在将素质教育喊在口头上,实则以主要抓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来取悦家长的现象。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负起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重需...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教育质量绝对不能只有"升学率",而是包含着学生素质、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化、物质资源和组织文化等多种因素及其发展潜能和发展程度的集合;高中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实现国家规定的高中培养目标;学校要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变革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优质学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优质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成为教育的重要选择。优质学校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个性化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与教师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教育评价中,有一部分人把学校的教育质量错误地当作学生考试分数去理解,去领会和要求,即哪所学校的学生分数考得高,升学率高,就表明哪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其实这是一种较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与要求,若长此以往,则势必导致学生,学校,甚至整个教育向畸形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得以传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从广义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讲,指具体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有特定的阶段目标和进度要求,如何满足教育目标和内容进度的需求,更加实效地安排好有相应接待和合作能力的资源单位,是"社会大课堂"工作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学校的教学进度总体不能变,资源单位的客观条件短期不能变,能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追求升学率、按分数排名的现象愈演愈烈,明显背离学校育人为本的宗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追求就是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可分解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校的四个指标:依法全纳;回归本原;积极探索;百姓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过于功利的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用学校现行的评价方式来衡量,这些怀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并不都是“好”学生,因为要在自己追求的领域发展,他们甚至无法整天坐在教室中完成学业,因此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边缘人。枣林村书院就是想帮助这些学生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这里所做的一切探索和努力,就是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在擅长的领域走得更远,逐步成为既有特殊专长又有独立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相似文献   

19.
言宏 《教育》2011,(28):39-40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摘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国际上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及相关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已经从比较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周秀龙 《河南教育》2013,(5):12-13,1
农民最讲实际。他们首先会看学校建设,接下来看教育教学设施,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水平、能力、教法,最终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达到一定的要求,他们就满意;达不到,他们就有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