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风雪中傲然挺立的红梅,海面上展翅飞翔的海鸥,山谷间坚贞不屈的翠竹……沈后驻大连某仓库文化活动室内,各种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挂满了四壁。这些精美的绘画,不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而是出自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吴业臣之手。1984年10月,吴业臣从吉林松原入伍后,部队正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小吴,报名参加了美术班的学习。营房内有一片竹林,他的闲暇时间差不多全用来钻研竹子了。他早晨看竹,晚上听竹,雨天品竹,风天观竹,掌握了竹子的习性,便在画纸上泼墨画竹,画竹的笔挺,画竹的清幽,画竹的坚贞,画竹的灵…  相似文献   

2.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3.
蔑匠与竹     
法三佬是我们村的蔑匠.蔑匠与竹有着特殊的感情,常常看见他走进竹园,摸了水竹摸桂竹,摸了桂竹摸金竹,真恨不得把它们含在嘴里,搂在怀里.一辈子与竹子打交道,他太熟悉他的这些宝贝了:水竹水分足,颜色深,绿得像汪着一潭水,比桂竹和金竹脆,但它的节把长,最适合做刷帚、扎条和背篓腰身的扁花了.  相似文献   

4.
师恩不敢忘     
《中国现代散文选》是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后责编的第一部套书.牛汀、向云休两位先生是我学做编辑工作的领路人.初入行便荣膺重任,他们手把手对我以言传身教.师恩不敢忘,今略叙如下. 《新文学史料》杂志创刊之初,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办的文学进修班提前结业,被分配到五四文学组,担任助理编辑兼业务秘书,时间大约是在1978年10月.两年后,编辑室把《中国现代散文选》书稿交给我,让我来做这部三百余万字的大部头套书的责任编辑.从1980年下半年接受任务到1983年年末,七卷本《中国现代散文选》全部出齐.前后三年多的时间使我学到了很多,也为此后三十年的编辑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先生从小生活在歙南山区清风竹影中,自然对竹子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故格外地迷恋画竹。他常常“写生于竹林深处,泼墨于谈笑之中”,他不仅对竹子的摇曳多姿及生长习性了解于胸,而且对历代画竹名家的技艺进行探讨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篾匠与竹     
法三佬是我们村的蔑匠。蔑匠与竹有着特殊的感情,常常看见他走进竹园,摸了水竹摸桂竹,摸了桂竹摸金竹,真恨不得把它们含存嘴里,搂存怀里。一辈子与竹子打交道,他太熟悉他的这些宝贝了:水竹水分足,颜色深,绿得像汪着一潭水,比桂竹和金竹脆,但它的节把长,最适合做刷帚、扎条和背篓腰身的扁花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大诗人苏东坡的咏 竹名句,是中国有口皆碑的民间俗谚,它表达了中 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 中国人的爱竹是举世闻名的。由爱竹而重竹,由重竹而种竹。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竹种起源国,也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竹子王国”的美称。 随着“科学营竹”浪涛的兴起,中国对竹类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传统的范畴,跨入飞跃发展的崭新阶段,形成了科技开发、资源培育、加工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兴产业,竹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在1946年12岁时跟篾匠师傅学艺,1947年便随村里的茶灯舞艺人叶法财、叶法余学茶灯舞的制作技术和表演技艺。制扎茶灯,先用竹扎架、后糊纸、上彩(绘画),工序有好几道,制作都很讲究,师傅传教的札架的篾骨要均匀,粗细要一样;糊纸不能有折绉;  相似文献   

9.
彭真同志已离开我们五年多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音容笑貌至今仍铭刻在我们心中.今年10月12日是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央档案馆编辑出版了<彭真手迹选>,收集了彭真同志从1940年到1991年间的题词、题字、书信、提纲210件,其中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书名.  相似文献   

10.
我的这个发言题目看起来有些俗,但要真正做到每天都很用心地去做标题并不容易。有时为了使标题跳一点,我们常常绞尽脑汁,一个标题想出十几种方案,反复比较,选出最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标题制作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我把它归纳为三“追求”、两“回避”:1.追求把文章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拎出来做标题。有的可以做在主标上,如去年10月18日头  相似文献   

11.
魏功钦 《新闻导刊》2007,(4):F0004-F0004
蛰居垫江县城的古稀老人曾教宽先生画竹,不需任何色彩,仅需墨的浓淡干湿就能够将竹表现得栩栩如生、婀娜多姿。并且他的墨竹画迥异于他人甚或可以说超越前人的地方,是其“竹子”不需要借助任何背景,观众就能够一下子看出其时令气候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这两年一直处在媒介融合和新媒体转型的一线,发现隔不了多久就会有个新鲜的概念和风口爆出来,2014年是O2O,2015年是内容创业,2016年视频网红突然又火了.说老实话,这两年摸爬滚打,互联网思维学没学到暂且不说,但笔者发现每个所谓的投资热点后面其实都隐藏着一个互联网大坑.今天啊,笔者就来跟大伙说说我们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一本文化生活类纸刊在转型路上的尝试. 传统媒体转型一般有三条路,第一仍然是做媒体.第二是做垂直类产品.第三是做社群.这三条路我们杂志差不多都有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以其特有的风姿品性,占据了古代文人审美视野及价值系统内的一个重要位置。举凡较广泛深入地涉猎与探讨古代文学、艺术者,几乎都无法回避竹在文人情感——审美——文化领域中的规定性功能效应。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土甚至有东亚文明是“竹子文明”之论。限于篇幅与学力,本文以讨论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为主。黄河流域古代气候温润,竹的生长线三国时还达到今天的内蒙一带。竹是以其实用功能为早期人类所重视的。相传黄帝时的能工巧匠垂(一作捶),最先用竹制成箭矢。在游牧部族向农业社会过渡时,竹即已开始作为一种生产…  相似文献   

14.
二、册的形制为了讨论册的形制,有必要分辨一下简与策、策与册的涵义问题。先说简与策。策原是竹子做的马鞭,后又转作树的细枝的意思。《说文》曰“策马箠也。”《杨雄方言》则说:“木细之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冽水之间,谓之策。”如果再联系到前面简有竹简、木简之分,以及南方用竹简,北方缺竹地区用木简,我们就可知道:策和简原相  相似文献   

15.
版本主要是一个图书学的概念,包含内容很广,既含图书的制作或印刷、载体材料(竹、帛、纸等)特点,也指图书的图像、文字(正文、序跋、题记等)内容。版本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古籍整理中构建起来的一门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学问。专家学者热衷于研  相似文献   

16.
201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的文件,主题简称为“两学一做”.4月19日,由中央组织部主办、共产党员网承办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官方网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网开通.①“两学一做”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因此,地方党报要响应文件内容,在报道活动中深入贯彻“两学一做”的重要精神,不断加强对报道工作的改进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艺术简介     
《新闻世界》2007,(12):69
祝平,号江南竹子.安徽宣城人.职业画家。专科学历。师承中央美院高冠华教授.后又得被誉为“江南一枝竹”的黄葉村先生亲点.现为宣城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宣城文房四宝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敬亭山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18.
“嘎布拉”是梵文的音译,藏语称“托巴”,汉语谓“颅器”。是用经过喇嘛占卜选择的死人颅骨制作的碗状法器,或用玉、象牙等制作的鼓状法器,专供喇嘛敬神念经时陈设之用。 从馆藏内务府选办处乾隆四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录中选刊的嘎布拉制作情况史料,记录了从嘎布拉制作的选材,选办处精心成造,到乾隆皇帝亲自审定并陈列于重要寺庙的过程。这些史料,对研究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藏族的文化和风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大熊猫的故乡冷箭竹成片开花,1983年上半年冷箭竹大量死亡,因食物缺乏危及大熊猫生存.在这十分紧急的时刻,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植物学家秦自生副教授向我们提出有关"竹子开花"文献检索的请求,经学院领导批示,我们担任了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古人放风筝,有“戚(扯)高纸鸢望天流,滞运(晦气,邪魔妖气缠身的意思)流晒好运到,长命富贵步步高”的民谣和传说。纸鸢即风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发明,古代人们用木头做成“木鸢”,像大鸟的形状,飞在天上三天不落,这就是风筝的最早起源。西汉时,木鸢改用竹子和丝绸来制作,后又改用纸张,于是又改名为“纸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