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题目千千万,永远做不完,同学们解物理题时要学会归类,善于总结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解题速度、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下面举例说明之.题1如图1甲,一木块上面放一实心铁块漂浮于水面上,现把铁块取下放人水中,而木块仍漂浮于水面上,静止后容器中水面将:()A上升一些;B.下降一些;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其它条件与原题一样,只是铁块系在木块下面,如图1己所示.由于铁块密度大于水密度,木块密度小于水密度,所以木块受到铁块向下的拉力,使增大,若剪断绳子,铁块沉底,木块必上浮,使减小,…  相似文献   

2.
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所受外力为零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且相互作用力为一对恒力时 ,以子弹击中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为最典型 .将其情境迁移 ,或系统迁移 ,或对初始条件与附加条件做某些演变、拓展 ,便可构成许多问题情景各异的综合性题目 ,我们称此类题为“子弹打木块”类题 ,由于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力学的全部定理、规律 ,因此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且常作压轴题出现 .一、子弹打木块原型题 1 在光滑水平面上置一质量为M的木块 ,另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 击中木块 ,如图 1所示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为f,子弹没有穿出…  相似文献   

3.
1.用公式例1给你天平、量筒、小铁块和水,怎样测出一只小木块的密度?方法(1)用天平称出小木块的质m.(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铁块拴住缓慢投入量筒中,测出铁块的体积V1.(3)取出铁块,用细线和木块拴在一起投入量筒,测出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V2.则(?)  相似文献   

4.
题目:如果木块密度是0.5×10~3kg/m~3,那么1dm~3 木块在水中最多能托起多重的铁块而不下沉?(ρ铁=7.9×10~3kg/m~3) 错解: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单一选择题说明: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对的答案,答对得3分,答错倒扣1分,不答则不给分。 1、一个体积为200立方厘米、密度为0.8克/立方厘米的木块浮在水面上,另有一个体积也为200立方厘米、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的铁块沉没于水底,木块与铁块所受的浮力何者为大? A、木块所受的浮力较大;B、铁块所受的浮力较大;C、两者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相似文献   

6.
“密度”是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它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掌握了这一概念 ,不仅为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保证 ,还为后面学习液体的压强、浮力等知识奠定了基础。那么 ,应该怎样去理解密度呢 ?   一、密度的来龙去脉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就会发现 ,建立密度概念根据的物理事实是 :体积不同的两个铁块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体积不同的两个木块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相同的 ;但是木块的比值与铁块的比值是不同的。对此 ,我们经过分析、比较后可以概括出 :同种物质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都是相同的 ,…  相似文献   

7.
题目(2003年南京市中物理第四大题实验与设计题第35小题)如图1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形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习题里,有些题目可以利用数学中的不等式来解决,下面举例说明.例1有一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在水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相同,已知密度关系为ρ铁>ρ铝,则两者所受浮力比较正确的是()(A)铁块所受浮力大.(B)铝块所受浮力大.(C)一样大.(D)不能确定.解设铁块所受浮力为F浮1.弹簧秤拉力为F1,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尤其是图片(照片)信息问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就此类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例析如下。例1(2000年高考上海卷)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A次.曝在光时的刻时t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2以及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3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分析与思考由图片…  相似文献   

10.
质点组动量定理,即质点组所受外力的冲量等于质点组动量的增量。应用这个定理能使高中不少繁杂物理题的运算简化到令人叫绝的地步。笔者认为,对于仅有两个“质点”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又在一条直线上的“系统动量定理”,可以作为一种解题方法介绍给有兴趣的学生,启发他们的智慧,提高解题能力,以下列举两例供参考。例1.质量为m的金属球和质量为M的木块用轻绳连接,从静止开始它们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时间t_1细绳断了,金属球和木块分开,再经t_2木块停止下沉并开始上浮,则此时刻金属球速度是多少? 这道题若用通常的解法,其运算十分复杂。 [巧解] 把金属球和木块作为一个系统,若绳不  相似文献   

11.
许志 《物理教师》2003,24(12):19-19
2003年南京市中考物理第四大题实验与设计题第35小题.[题目]如图1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着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例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___。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位移之S1:S2:S3…:Sn ___。第一个t秒内,第二个t秒内,第三个t秒内…第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N=___。  相似文献   

13.
“子弹打木块”问题的特征、规律及教学宁波效实中学沈晨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而相互作用力为一对恒力的这一类问题中,以子弹击中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子弹与木块间摩擦力恒定)为最简单而典型.将其经情景迁移,或作系统迁移,或对初始条件与附...  相似文献   

14.
1.若细绳两端系有物体,细绳刚伸直时物体速度沿绳的方向,则绳绷紧后两物体获得相同的速度.例1 有若干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互相靠着沿一直线排列于光滑水平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木块间均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现用一恒力F沿排列方向拉第一个木块,各个木块依次被牵入运动,求第n  相似文献   

15.
解答力学题时,在认准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或进行受力分析后,加强主动力和被动力的辨析,能端正思维方向,促发解题灵感。这方面的具体方法,请从下列习题的解答过程中领悟。例1如图(1),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方向向左B.2N,方向向左C.6N,方向向右D.零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研究实际问题的物理模型既可以更概括、更简捷、更普遍地描述物理规律 ,又可以简捷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 ,有很多题目是“子弹打击木块”模型的变形及其综合应用 .在分析和解答此类问题时 ,联想模型 ,通过类比和等效的方法 ,就能抓住问题的物理本质 ,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子弹打击木块”的模型一般分为两类 ,具体分析如下 :一、第一类情况 :子弹打击木块未射穿图 1模型 1 如图 1所示 ,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 m的子弹以速度 v0 水平射向木块 (设子弹在木块内受恒定阻力 ) .但没有射穿木块 .求木…  相似文献   

17.
刘永琪 《物理教师》2002,23(12):44-45
上当题不一定是难题,但学生经常出错。原来,它是命题人在彻底熟悉了教材和充分洞察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弱点后,而故意给题目设置一些容易“混淆视听”的成分,容易使学生上当而出错。下面我们来看几例: 例1.如图1所示,静止的倾斜传送带上,有一木块由顶端匀速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_0;当传送带向上开动时,木块由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则  相似文献   

18.
用整体法巧解物理习题的四种类型江苏省姜堰中学李环生用整体法巧解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习题,通常有以下4种类型:一、对整体(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若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F,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组成...  相似文献   

19.
闫晗 《大学生》2012,(11):64
高中物理中有无数关于小木块的习题,它被放在一个斜面上然后克服摩擦力缓缓下降,然后关于下滑距离、摩擦系数、下滑速度等可以编出无数习题。等到把这些习题都弄明白了,这个小木块也开始变得复杂,它背上驼了一个更小的木块。大学校园里是个小社会,遇到的是某个小木块,但进入职场后,小木块就进化了,我们又会遇到新的木块,然后一个个弄明白。  相似文献   

20.
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解物理习题时,往往只注意答案,而不注意解题的思路是否合理,原理是不是正确,把物理题当成纯数学题来做。兹举几例说明。例1、将一块长方体的铁块从中间剖为两块,其密度如何变化?说明理由。常看到的一种解法是:设原铁块密度为m,体积为V,那么这个铁块的密度为ρ。=m/v。现从中间剖为两块后,每一块的体积都是V/2,质量为m/2,每半块的密度为ρ=m/2/v/2=m/v=ρ,所以密度没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