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受到较多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逆反心理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双重效应,它既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学业不良、物质滥用甚至罪错等行为或现象有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又对青少年思维创新性、意识独立性、精神创造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  相似文献   

3.
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很多家长、教师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束手无策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施教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考验和打击,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看法、危害及寻找积极有效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具有一定的危害,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甚至危及家庭、学校及社会。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有内部、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是学生表现欲强、好奇心强烈、独立意识增强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针对原因,矫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对策主要有: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手段;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家长应营造民主互信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5.
肖成琼 《今日教育》2012,(10):67-67
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疏导。一、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不够。因而,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或轻或重,不一而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受到较多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逆反心理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双重效应,它既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学业不良、物质滥用甚至罪错等行为或现象有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又对青少年思维创新性、意识独立性、精神创造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引导或指导得当,则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发展;反过来,一些畸形或负面的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干预,就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行为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心理素质是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不健康心理在青少年当中表现相当突出,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如何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的做了几点几点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认为发展性是这一阶段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身心发展不平衡、逆向思维的发展以及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社会和他人,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的拓展,以及自身需求的增加,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广度也随之增加.可我们也看到,初中生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中,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较为普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若不认真对待,听之任之,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可知: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及行为变化快,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其中逆反心理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心理素质是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不健康心理在青少年当中表现相当突出,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如何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的做了几点几点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对象和主体,只有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教育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青少年学生通常具有较强逆反心理,我们应当真诚地了解、理解、谅解学生,有效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并正确地处理好施教的种种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显著时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以及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困惑和胶着状态。家庭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进一步导致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极端性,集中体现为逆反心理。受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出一些时代特征,应该对其进行再认识。家庭学校社会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恰当引导当代青少年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遇到过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存在逆反心理的占有一定比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透视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骑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98-100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体验。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主要有青少年的知、情、意、行的不平衡、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青少年自身发展原因 ,也有青少年与同龄人的交往、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可以通过端正认识、建立信任、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对青少年中的小团体进行正确引导、净化社会大环境、优化学校教育工作等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困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到调适,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特别是大、中专学生,这种表现较为突出,也较为强烈.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遗传的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但不论是哪种因素,都要正确面对,以平等、民主、真诚、关爱的方式去接纳他们.  相似文献   

19.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氖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