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本·巴格迪坎是美国著名的报刊批评家,具有三十多年的记者和编辑工作经验,曾得过“普利策新闻奖”。1983年他出版的《传播工具的垄断》一书,用大量材料揭露了美国垄断资本控制新闻工具的情况。本文是该书的第十一章。  相似文献   

2.
美国传播学家本巴格迪坎说,"新闻广告"是一种介乎新闻和广告之间,是广告客户用来创造购买情绪的东西。在《传播媒介的垄断》中也有这样的叙述,"新闻广告"没有明显的广告标志,而且具有一定的新闻形式,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可  相似文献   

3.
提起广告和新闻的关系,就会引出一个新名词——新闻广告,也可称为软广告或二类广告。美国传播学家巴格迪坎说这是“一种介乎新闻和广告之间的在商业上被称为‘呢子上的绒毛’”,是广告客户用来“创造购买情绪”的东西。他在1980年出版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书中,对美国报界存  相似文献   

4.
1981年,美国有300家日报接受骆驼牌香烟公司建议,在每星期一的报纸上以“骆驼牌记分牌”广告形式,而不是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公布重要体育比赛成绩。对此,美国新闻评论家本·巴格迪坎在《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书中不胜感概地说:“美国报纸的一项重要新闻变成为广告户的道具,这还是第一次。”不幸得很,这类事,近几年竟也被“引进”到我们的传播媒介上了。有的电台在播出体育节目时,开场白就是:“本节目由英美烟草公司健牌独家特约播出。”这可说是把“骆驼牌记分牌”的做法几乎“不走样”地移植了过来。其它“学中有创”、“青出于  相似文献   

5.
论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功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刚 《新闻界》2004,(3):48-49
美国学者本·巴格迪坎在其著作《传播媒介的垄断》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控制信息的权利是控制社会的一个主要杠杆。”①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让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以此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籍此,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功能,在社会稳定、文化传承和教育涵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具有高度舆论影响力的传播媒介,通过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过去美国的垄断资本是采取直接收买和兼并报刊、电台和通讯社来垄断新闻传播工具的话,那么.八十年代的美国的垄断资本则已在垄断的方式上有所发展了.它们通过连锁董事会或多种经营公司等形式来垄断和控制各种新闻传播工具。最终,全美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新闻传播媒介都被50家大公司垄断并控制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开始把报纸、杂志、电视等统称为“公众传播工具”。有些大学设置了“公众传播研究中心”,有些新闻院系改名为公众传播院系。现在“公众传播工具”一词,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各种新闻工具的通称。本文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两教授 W·菲利普斯·戴维森与弗莱德雷克·俞德基合著《公众传播学》一书的第一章。他们认为“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且还是人格的和文化的建筑材料。本文是该书的绪论,读者通过它可以对现代资产阶级新闻学——“公众传播学”的研究趋势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通俗     
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报纸,它的读者对象不仅限于社会的某一部分人,而是面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各个阶层的千万读者中,文化有高低之分,阅历有深浅之别,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面对这种状况,报纸消息写作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就要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接受能力,力求通俗,否则就要影响到传播效益。所谓通俗,不是肤浅,不是平庸,更不是庸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还基于这样一个目的,用大多数读者能看明白的文字表现深刻的思想,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消息的作者能否在这方面努力,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心中有没有读者的问题,亦即群众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它不是孤案却可能是最极致的一个。当《世界新闻报》频频把名人们的猛料呈现在世界读者的面前时,它大大满足了大家窥私之欲的同时,也给新闻同行提供了一个关于采访的极端样本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读者》发展历史的研究,文章从传播环境和体制、媒体性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和方式及受众意识等传播学视角对《读者》现象再做解读,认为《读者》取得双丰收的传播效果是其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规律科学认识和尊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最重要东西的垄断,而垄断背后则与权力有密切的关系。《帝国与传播》一书着眼于媒介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它改变帝国的能力。媒介的重要性使之依据自身特性转化为倚重时空的不同偏向,从而表现为一种新形式:知识垄断。一方面,媒介由知识垄断这一中间环节又进而影响社会权力结构以及文明兴衰。另一方面,知识垄断是一个不断形成又消解的循环过程,背后永恒不变的推手是权力。媒介偏向与知识垄断相互影响,文明不断以新的形式延续。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杨轶男 《出版科学》2013,21(1):98-103
以《世说新语》为例,分析3—11世纪中国抄本时代的书籍出版特征。读者传写是抄本书籍公众传播的主要方式。书籍的编撰者不经中介,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作品定本。由于传写,书籍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抄本系统,出现书名不一、篇卷不一、异文等现象。但读者会通过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权、自发评论、自发校勘等方式,维护作品的有序传播。在著作权问题上,作者独重署名权,漠视财产权。由于读者传写的盛行,书商在抄本时代的书籍传播过程中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众传播工具分为印刷的与电子的两类。印刷传播工具主要有三种:报纸、杂志、书籍。电子传播工具主要有三种:广播、电视、电影。本刊组织两组稿件《美国印刷传播工具》和《美国电子传播工具》,根据新出版的几种美国大众传播工具论著,加以编译,对这六种大众传播工具系统加以介绍。两组均有三篇文章,本刊分三期刊登。本期先发表《美国印刷传播工具(一)报纸》和《美国电子传播工具(一)广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 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之先河,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学生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相对低成本的信息获取平台:二是全方位呈现作为“力量关系网络”的新闻传播教育场域;三是客观书写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历史,为当世及后世研究者保存史料.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版应加大信息量《绵阳日报》曹代义《读者之声》是刊登人民群众愿望、呼声、意见、要求的版面,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而深受读者的欢迎。《绵阳日报》近几年来在扩大《读者之声》版信息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一)多开设贴近群...  相似文献   

16.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国际传播日益青睐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媒介。二、商业利益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决定因素。三、国际传播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1、国际传播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工具,而且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2、国际传播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进程,又直接为国际财团服务形成经济垄断。3、国际传播在总体上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据《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4)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胡迅  相似文献   

17.
一、名著是读者最多的.它们不是一两年内最畅销的,而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飘》、莎士比亚作品或《唐·吉诃德》.估计荷马的《伊利亚特》在3000年中至少有250O万个读者.因而一本好书不一定是它那个时代最走俏的,它需要时间来汇集最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文汇报在第三版上新辟了一个小小的专栏,谓之《瞭望角》,所占篇幅不大,但读者既注意它,又欢迎它。我觉得,《瞭望角》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小,所摘之文每篇三四百字,一次五六篇,读者用上十分八分钟即可浏览一遍。二是新,所摘内容不是陈旧报道,加之每天皆有,比较及时,可谓不失其新闻价值。其它报纸虽然亦有《文  相似文献   

19.
野莽 《网络传播》2007,(11):89-89
不久前我去邮局寄书,师弟邱华栋打响手机,我顺口夸他给《网络传播》写的那篇文章写得好。好在是他第一个指出,国内目前的博客文章质量太差,仅限于哗众取宠,它完全应该利用网络这种先进的时代工具,负载起新的思想迅速进行全球传播。不是原话,大意如此。  相似文献   

20.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尼尔·波斯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尼尔·波斯曼作为北美传播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以及《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著作。这三本书都一以贯之地呈现出波斯曼对技术的谨慎、担忧和批判的态度。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他对技术垄断所形成的社会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