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具备良好的语篇意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激活大脑中已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对原文进行解码和对译文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提取相应的与文本语言、内容和形式相关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选择,以期产出优秀的译本。而激活大脑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2.
译者积累的相关图式越多,对商务英语文本的理解越充分,译文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涵义。本文从图式理论视角来探析商务英语翻译过程,并将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运用到具体文本的翻译,希望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和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把握前沿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就科技领域来说,科技英语翻译对于科技前沿信息的交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理论,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掌握图式理论中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等的认知机制,对于提高译文的准确度及译者的翻译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式理论,用来解释语言行为以及外语教学多个方面的心理过程,广泛应用于外语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从图式的角度出发,将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以提高译文的质量和译者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图式理论对语言信息理解与表达的影响,指出在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译者可根据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三者的对应、缺失和差异等关系,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删减、合句等相应的翻译技巧达到传递和交流旅游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框架产生于某些社会文化内容,是一框架与另一框架交际中产生的某些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是框架理论的主要内容.翻译活动是译者在转化语言形式,译者是在自身母语框架和非母语框架之间转换语言,其译文不一定能够激活源语同框架,这将导致翻译的隐性现象产生——即隐含信息的缺失.避免翻译隐性化实现翻译异化,即译者在使用目的语翻译源语时,尽量采用源语的表达方式,使源语的文化框架再现于英语学习者面前,这将积极作用于读者社会文化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图式是“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它是人类知识的心理表征形式.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可以说翻译即图式翻译.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亲属关系图式的建构,对比小说三个译本中亲属称谓的翻译,发现:源语亲属关系图式的构建过程实为亲属关系内容图式、背景图式以及文化图式的建构过程。已建构的源语称谓图式与先存于译者大脑中的目的语称谓图式匹配明确时,便能成功翻译。匹配模糊时,目的语称谓文化图式对译者的选择和译文产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3.
钱锋 《海外英语》2014,(5):126-127,130
翻译适应选择论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理论,他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应努力完成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多维转换程度高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之作,该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对林语堂和Davis对《桃花源记》的翻译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林语堂的译文在文化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Davis译文在语言维和交际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总体上Davis译文的多维转换程度和适应整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译者对文本进行解码和编码的一种双向活动。在处理原文文本时,译者的长期记忆会激发大脑中储存的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从而优化译者的解码与编码。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译者对文本进行解码和编码的一种双向活动。在处理原文丈本时,译者的长期记忆会激发大脑中储存的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从而优化译者的解码与编码。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樊慧敏 《海外英语》2012,(2):136-137
该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从交际维看,译者应注重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选取康馨和任溶溶两位译者对《夏洛的网》的翻译,从翻译过程多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讨两个译文的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图式理论的概念,探析原文与译文间存在的图式关联,深刻解读翻译的两个过程——理解和表达,阐释知识图式对译者的影响,及语言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并对翻译的语篇性进行研究,理解语言的意义在知识图式和语言图式中的相互转化,为翻译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