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知识价值网络视角,探讨高校众创空间知识价值网络特征和模型及其知识价值共创机理,分别从文化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机制、契约治理机制、系统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高校众创空间知识价值共创治理机制,并进行案例分析。文化治理机制是高校众创空间知识价值共创的基础,具有支撑效应;关系治理机制能有效降低知识价值共创成本和知识粘滞性,具有凝聚力;契约治理机制与关系治理机制形成互补效应;系统保障机制具有保障和服务功能。这些机制协同运行,共同构成知识价值共创良性循环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高校战略联盟为重要标志的高校协同发展,是适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范式。高校集群治理打破高等教育治理传统的束缚,凸显中国的体制和文化优势,符合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校集群治理来推进高校协同发展,有利于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高校集群治理,需要各高校强化公共价值取向,制定和实施和谐共生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多样化的高校协同组织,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高校协同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职能,引导高校协同组织提升治理能力和发展质量。探索高校集群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3.
治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优化高等教育治理,需要构建管、办、评多元利益主体动态调整的协同机制。依据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构建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机制,应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治理优化中的服务引导作用,强化大学在高等教育治理优化中的办学主体作用,保障社会在高等教育治理优化中的监督评价作用。政府的服务引导、大学的办学主体、社会的监督评价三者聚合起来,形成了"政府、高校、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与"服务引导、办学自主、监督评价"机制的统一,进而达到构建"职责分明、相互合作与及时调整"三者协同的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机制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认清新时期高校教育治理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关键在于对高校教育治理采用何种发展模式的探索,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框架为此提供了恰当的考察视角。基于这一思路,可尝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依据当前高校发展实际,对新时期高校教育治理模式进行全面考量与设计,通过价值引领和现实政策的共同作用,建构一个层次化、协同化、系统化的高校教育治理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源于治理理论的安全治理理念,强调安全的实现是基于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供给。这是应对当前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全新思路。本文通过对S省近三年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数据分析,梳理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多元成因,给出了包含推进立法、协同治理、建设校园警察制度等在内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职教育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完善高职教育治理结构,优化高职院校治理,已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协同治理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是回应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战略诉求,应对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现实挑战,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当前,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面临协同治理理念转变滞后、协同治理主体明显失位、协同治理制度供给不足、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因此,需构建出以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为前提、以打造治理协同体为重心、以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为保障、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为关键的“四位一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生在高校中的地位由客体转为主体,其获得高校治理中参与权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如何赋予学生参与权,如何让参与权得到最佳实现,是当前高校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协商、协同和共同治理这三种机制在主体、地位、权力和效果四方面的比较,构建出实现学生参与权在高校治理中最大化的一种机制,即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整体政府"理论强调建立治理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政府组织结构的合作型整合并追求社会治理的整体价值。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着部门间的行政分权与协同机制缺失,执行效果低下;信息共享机制失灵,针对性不强;政策价值取向分立,导向作用失效等不足。基于"整体政府"理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协同治理需要构建政策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破解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就业市场的网络化治理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加强对政策运行的监督与评估,提升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为要素的城乡社会协同治理,是我国语境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价,是判断和确认多元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协同状况及其效果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价,不断优化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协同治理社会的能力和绩效。文章以协同治理能力和协同治理绩效为基本维度,以湖南长沙、邵阳两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力求构建一个能反映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社会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优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整体政府"理论强调建立治理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政府组织结构的合作型整合并追求社会治理的整体价值。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着部门间的行政分权与协同机制缺失,执行效果低下;信息共享机制失灵,针对性不强;政策价值取向分立,导向作用失效等不足。基于"整体政府"理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协同治理需要构建政策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破解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就业市场的网络化治理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加强对政策运行的监督与评估,提升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系统推进新工科教育,实质上是一项教育治理命题。目前,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呈现出产出主体不平衡、分化程度不充分、产出成果不充分三大基本理论特征。科学系统的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对破解当前我国新工科教育治理主体不明确、多元主体间互动关系模式不稳定、治理模式优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适用性等难题具有重要价值。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价值结构及其理论模型、类型体系划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体体系构成及共同体构建等成为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域。明此,有助于推动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高校实验室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健全实验室安全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题中之意。该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将高校实验室作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并尝试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生态系统安全治理,通过实施生态位态势、分离、扩充和协同进化策略,为进一步健全高校实验室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04-112
大学外部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的大学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意蕴。大学外部治理承载着社会多元共治的价值诉求,其中,法治诉求是保障,民主诉求是基础,正义诉求是目标。为此,基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大学"善治"的目标愿景,要实现和谐共生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和正义高效的治理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当通过"依法治教""社会协同""内生外促"等实践路径,有效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是城市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整体态势而言,边疆民族地区处于突发事件高发区和社区治理薄弱区。如何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力度以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是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协同治理机制的优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创新,对于如何提高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府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公共治理转型,在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中,社会工作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协同视角为社会工作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协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专业优势;汇聚多维度需求的社区治理为二者的协同共生提供了主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
合理有效的监督是现代公司治理分权制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企业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机制。在深入剖析各监督力量监督局限的基础上,将协同治理理论引入高校企业廉洁监督体系建设,从协同监督的角度,对各监督职能机构进行功能耦合和能力整合,可重塑廉洁监督的架构体系、运行体系、责任体系。通过主体、过程、责任的协同,打破碎片化监督格局,实现监督力量的高度统合和集聚,构建廉洁监督协同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材建设是中国教育现代性发展的重要议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高校教材建设治理现代化的持续关注,符合高校教材领域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契合高校发展深层次治理诉求,也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安全要求。新时代语境下的高校教材建设,需要实现从确定性管理思维到协同式治理思维的认知逻辑的转变、从静态管理体制机制到动态治理体系的生成逻辑的转变、从一般管理倾向到公共治理取向的发展逻辑的转变。通过构建以人民满意的教材体系为公共价值取向的跨界共同体话语分配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把善治目标作为高校教材建设治理的核心并进行经验管理、将高校教材建设质量作为中心导向并建立相应的治理评估体系等路向,全面推动高校教材建设治理格局的现代性要义生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建立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作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度挖掘二者的特有功能、科学认识差异化理念、克服重后者轻前者的误用、优化学科建设治理生态是高校实现高效治理的新课题。分析了当前对两类评估被动式应用和其在学位授权点治理中特殊作用的缺失,在剖析两类评估特征的基础上,从两个维度研究了二者在高校学位授权点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协同治理的可行性。提出三个协同治理建议:在学科发展时空布局上,注重不同生命周期学位授权点两类评估的协同;在学科生态布局上,理性认知二者互补的评估机制与结果,注重学位授权点布局生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在建设资源布局上,注重根据学科新生态布局进行资源配置,建立信息跟踪等支撑体系,助推构建高校内部质量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师教育协同治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治理主体协同能力不足、协同治理结构制度保障不济、协同治理过程实践效能不佳、协同治理文化推力不足等困境。界定教师教育协同治理理论内涵及特征原则,重构教师教育主体价值共识,激发主体协同动力;优化管理程序,提升主体协同能力;完善制度结构,厘清协同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搭建统筹管理平台,优化教师教育治理实践过程;增强协调沟通,厚植包容信任的治理文化,以期推进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事务的科学合理治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事务的"规范、民主、高效、协商"运转是大学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标尺。为此,从多边治理理论的视角构建"多主体、多中心、多纬度"的现代化学生事务治理模式是高校科学化内部治理体系构建和高水平治理能力培育的重要举措,应该从学校、学院、学生、社会、家长五个主体,构建学生事务党务、行政、教师、学生、家长的五元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学生事务的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