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香港史》[英]韦尔什著王皖强黄亚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5月定价:80元这是迄今为止西方出版的最权威、最详尽的香港通史。作者遍访英、美以及中国的档案馆,广泛收集了大量原始资料,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838到1990年间香港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
早期香港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但目前内地各图书馆收藏的香港报刊很不齐全,属于19世纪的更为罕见,给报刊史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笔者近年主要从事香港史研究,因工作需要,1985和1988年曾前后两次赴港进行学术访问,在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等藏书单位,查阅过《香港政府公报》、《中国之友与香港公报》、《德臣西报》  相似文献   

3.
《东周刊》因为裸照风波而写入了香港传媒史:它成为第一个因为报道而停刊的杂志,有人预言,此事会催生香港特区法第23条的出台  相似文献   

4.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小说出版曾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殖民很难抹去香港的中国文化记忆;左翼文学在香港的小说出版和创作,对香港小说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牵引作用;新时期的香港小说出版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本地化特色;回归前后,香港小说出版的"家国意识"增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站     
香港史〔英〕弗兰克·韦尔什著王皖强黄亚红译定价:80.00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5月本书系统、全面地叙述了1838到1990年间香港的发展历史,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问题,引证了大量原始史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一周年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从深港两地文博事业发展、合作与交流的目的出发,探讨两地文博事业的区域互补性特征,这无论是对于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抑或是保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一、深港文博事业的基本状况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香港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鱼村;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大都会,远东的金融中心。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香港的文博事业向前发展。据香港大学中文系郑德华博士在(《岁月留情》漫画香港史)一书中统计,香港在19…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日子.这一天,我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同心欢庆、扬眉吐气,必将以特大字号写入中国现代史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9.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是,我今天所要谈的早期香港传媒是指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在香港发行、被报史学家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史萌芽期的三大重要华文报。这三家报章就是《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于1857年1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的前身《中外新闻七日报》,创刊干1871年3月11日,以及在1874年2月4日创刊的《循环日报》。我选择这三家华文报作为今天研究报告的对象,一来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里,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集藏于英、美、日本及香港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家的早期华文报,结  相似文献   

10.
对研究近代史的中外学者和专家来说,“黄宇和”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黄宇和1946年11月生于广东番禺县,自幼随家人移居香港。1968年香港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牛津大学博士,1974年应邀前往澳洲悉尼大学任教至今,1978年被英国皇家历史学院选举为该院的院士,2001年11月荣获澳大利亚堪培拉社会科学院院士,成为首位获得这项澳洲学术最高荣誉的华裔学者。黄宇和以历史专著《两广总督叶名琛》成名,并以其审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冶史精神在从事历史研究中堪称求真务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随上级行政部门领导一行应邀参加了香港广华医院百年庆典活动。这家医院是香港一所公营医院,是九龙西区最重要的医院之一,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于1950年在该院出生。作为一名从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我对该院展示的院史档案——东华三院文物馆馆藏的文字、实物、图片等上万份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参观学习。  相似文献   

12.
闵大洪 《传媒观察》2022,(12):25-29
把互联网史的研究目光放宽投远,无疑是研究者不断努力的方向与追求。本文提出中国内地(大陆)的学者今后的研究范围应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互联网,台湾地区互联网,以及海外中文互联网。本文简要回顾了全球中文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域及市场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影响。随着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商业等诸多因素对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互联网史研究今天面临着三大挑战。期待国内外众多专业机构、学术团体和研究者个人构建起大格局的学术共同体,突破制约互联网史研究的种种屏障及难题,书写互联网史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凌十八起义141周年、金田起义140周年,1991年11月13日至16日于广东茂名召开了太平天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茂名市政协、花县洪秀全纪念馆、广东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广西太平天国史研究会联合发起,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南朝鲜、苏联、德国、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的论文达百余篇。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台湾出版历史的学术专著——《台湾出版史》在《出版广角》连载后,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1日上午,“《台湾出版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海外的华文出版界人士150余人出席了这一华文出版界盛会。这也使得该发布会成为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最大的一次华文出版人聚会。  相似文献   

15.
我读过的回忆录中有两本给我留的印象最深。一是上世纪70年代香港出版的老鸳鸯蝴蝶派作家包天笑先生的《钏影楼回忆录》(正、续两编)。另一本则是2000年上海出版的香港名医陈存仁先生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两书的共同特点是用流畅文笔记录了清末民初许多有趣的事。他们所描写的大都是清末民初江浙一带生  相似文献   

16.
河北教育出版社为青年学者辛广伟的专著《台湾出版史》面世,于9月1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两岸三地出版界人士出席者多达150余人。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版协领导人,内地和香港、台湾出版界领袖人物与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盛况动人。无论就世纪交替、两岸交流、出版史研究或新生代成长的角度来说,有关图片报道均有其独特意义和文献价值。因此本刊在内文作了报道后,又在插页刊出这组彩照。  相似文献   

17.
《史学史研究》是国内唯一的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主办,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任主编。《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6月,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1981年改现名,定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到1996年9月已出版83期,发行到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史学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力图为推进中国的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辟  相似文献   

18.
天津、香港、福冈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具有“存史、资政、励志”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重要而特殊的信息资源。本文分别介绍了日本福冈市综合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三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并就收藏范围及种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新加坡华文书展由大众书局借书城里该书局的三层营业厅单独举行。为了出奇制胜,特别展出了从中国运去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展览”。提供该展品的北京图书馆在参加过1985年香港“中国书展”的基础上,又对展览作了适当增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使新加坡观众大开眼界。占地三千多平方英尺的三层营业厅,精心陈列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出版的最新华文书一万五千余种,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20.
参与编修湖北日报(集团)60年社史,免不了要翻阅一些中国报刊史资料,以熟悉湖北报刊业的源流与底蕴。这个学习过程,对我的传统报刊史观念触动很大。原来我认为,中国的报刊只是发端于古代的邸报、杂报、小报、宫门抄、辕门抄等,没有其他源头;记者出现于16世纪欧洲,报纸是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报业集团即报业托拉斯等称谓都是"泊来品",在中国没有根茎;晚清以来中国报刊的中心地域是上海、北京、香港,湖北和武汉没什么地位。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