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打样是印刷生产流程中联系印前与印刷的关键环节,是印刷生产流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极其重要。打样既能作为制版后工序来对制版的效果进行检验,又能作为印刷的前工序来模拟印刷进行试生产为印刷寻求最佳匹配条件和提供墨色的标准。因此打样不仅可以检查设计、制作、出片、晒版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而且能为以后的印刷提供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数字打样是印刷工作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字打样在印前可以检验制作的图像质量;为客户提供审校样张,客户签字的样张会作为生产商和客户之间对该批印刷品质量所达成的合同附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数字打样样张为印刷工序提供标准样张。  相似文献   

3.
在印前制作过程中,由于显示器很难准确地模拟印刷样张,所以产生了打样这一道工序。打样就是在印前制作完成之后,制版印刷之前模拟印刷机油墨及纸张的特性制作样张,使之与印刷之后的效果相近。以此样张来确定印前制作的数据是否符合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文 《电子出版》2002,(6):12-13
从原稿、设计、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分色、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等各种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难免会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通过打样方法来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各种样张。因而打样作为印刷工艺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打样是指印前工艺中,先在照排机上输出胶片,再通过晒版机晒版,最后在  相似文献   

5.
所谓数码打样,就是把彩色桌面系统制作的页面数据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模拟手段,直接经彩色打印机(喷墨、激光或其他方式)输出样张,以检查印前工序的图像页面质量为印刷工序提供参照样张,并为客户提供可以签字付印的依据,其着眼点在于检查数字作业流程的结果在实际印刷时将如何表现,并作为大批量印刷的质量依据。因此,缩小和控制数码打样结果与实际印刷品的差距,使数码打样的效果与所模拟的印刷效果尽最趋于一致,是各种数码打样彩色管理系统(CMS)追求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印前制版整个管理控制链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色彩是印前、印刷质量控制的核心,应有效地控制印前制版过程中颜色信息的准确转换和传递,色彩管理系统中一项重要技术就是屏幕校准与屏幕软打样,如何做到屏幕显示的颜色与印刷颜色的基本一致,一直是业内人士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也是在实际生产中最烦心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7.
打样是印刷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样张是所要印品的一个效果预览,也是原件校正的一个草稿。更重要的是,它是印刷色彩需要追随的一个样张。随着数字化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数码打样在逐步地取代“繁重”、“昂贵”的传统打样,走进各大中型的印刷厂以及印前制作中心,为用户创造着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彩色复制过程中,打样是印前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印前与印刷的中间环节。打样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查印前原版的质量,例如原稿阶调、色彩的再现性是否达到了要求,版面尺寸、图像、文字的编排、规矩线等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等;二是为正式印刷提供样张或印刷的基本参数,如墨色、墨量、网点再现的范围等,使印刷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乃至数据化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数码打样是印前处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操作环节,通过数码打样可以确保印刷过程中的色彩不会出现偏差和出现其他印前处理错误。本文将以方正写真数码打样软件和输出报纸版面为例,简要介绍数码打样软件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打样是模拟印刷、检查制版阶调与色调能否良好合成再现、编辑校对信息的重要依据,不仅为修正或再版提供误差及数据标准,同时也是印刷墨色、墨层密度及网点扩大等数据的正式印刷参考,是保证印刷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打样是一个连接印前和印刷的重要工序,打样工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制版和印刷品的质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公司不断推出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印刷生产解决方案,传统的出版印刷行业开始全面进入数字化生产时代,数字打样技术也逐渐进入印前打样领域。数码打样是出版印刷流程数字化的关键性工艺环节,直接制约着出版印刷的生产流程与产品的质量。数字打样技术对纸张、油墨、硬件设备和软件等都要求严格,而目前即没有统一标准的高精度设备,更没有与硬件设备相匹配、对操作过程和色彩参数进行整体控制的打样软件,很多企业及其管理人员都对其敬而远之,仍采用原始的低效率打样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字打样正在成为数字化印前工作流程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印刷工业稳步向完全删除胶片的方向发展,商业印刷商和印前部门最终将面临一种选择:如果他们还没有采用数字打样,那么他们将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一下何时购买以及购买哪一种数字合同打样设备的问题。 前景有些令人畏缩,并不是因为数字打样技术本身不成熟。问题在于数字打样仍然还没有打开明确、可预测的市场。虽然速印公司使用一种高端数字半色调合打样系统,就像一家高档出版印刷商用桌面喷墨打样机一样罕见,但真的有这种情况出现了。在中档市场,选择数字打样设备仍然还是…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2002,(9):10-11
目前至少有两种情况必须采用数字打样技术:一是印前作业的最终结果直接记录在印版上,这就是人们熟知的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第二种情况是印前准备结果直接在数字印刷系统上输出。上述两种情况都跳过了输出软片后晒版这一步骤,没有任何理由再采用模拟胶印的打样工艺。  相似文献   

13.
数码打样是指以数字出版印刷系统为基础,在出版印刷生产过程中,按照出版印刷生产的标准与规范处理好页面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彩色样稿的新型打样技术,是印刷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电子出版》2002,(9):5-5
近年来,DTP(桌面制版)系统在做印刷资料设计的行业中被广泛使用。并且,现在大多数设计公司通常都将最终的设计稿以数据文件的形式交给印刷公司。但是,与设计公司不同,大多数的印刷公司还在使用着传统的印刷模式,——先进行传统打样、制版、再进行印刷。这使得设计公司想要实现印刷打样的数码化这一计划不得不推迟了。在所有这些步骤中,打样是对印刷流程数码化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在打样环节引入一个数码彩色打样系统,将极大地推动后续步骤  相似文献   

15.
《电子出版》2001,(7):19-20
以前,我们若想看看自己设计的印刷品的效果如何,我们需要跑输出中心,请他们将我们的电子文件通过照排中心排队等候晒版、打样(可请输出中心代办),最快也需要一天以后得到传统打样样张,──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打样工艺。 现在,我们可以在 办公室将电子文件直接 发送到数码打样系统, 不需出四色分色片,直 接就可在几分钟内得到 一张数码打样样张。── 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 数码打样工艺。 彩色打样是印刷前 端工艺流程中十分重要 的一道工序,它是控制 印刷品质量的有力手 段。随着印刷业向电子 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桌 面印刷设计系统 …  相似文献   

16.
印前制作上主要的格式为POSTSCRIPT,而输入的部分还是依赖彩色扫描(SCANNER),在生产的角度上来说,并没办法满足其需要。目前在亚太地区仍然依赖传统打样,主要的原因为传统打样的运用原理和印刷相同,所以顾客总认为传统打样可以表现出来的效果在实际印刷时就可以表现出相同的效果。 在数码打样中有分许多种类,大致上分为喷墨式、碳粉式及印刷网点式。喷墨式分成黑白及彩色两种,而碳粉式的尺寸局限较大,一般最大输出尺寸为A3,印刷网点式打样的成本较高,A4尺寸一张就要花费50元。 在印前的作业部分,色彩管…  相似文献   

17.
在对客户电子文件和客户自来色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客户的电子文件按照本厂印刷标准输出的数码打样或软打样效果色彩与客户的追色用数码打样色彩整体有色偏.且色彩差异方向一致时.则可以对其进行色彩转换改色批处理。这样可以使印刷追色更为方便和有保障。而且利用印前流程进行色彩转换改色要比用Photoshop进行调色效率更高.功能更强。  相似文献   

18.
色彩管理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色彩管理不仅体现在数码打样环境,而且要贯穿从印前到印刷的整个流程,其中扫描环节的色彩管理更是影响后序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公司对扫描环节的色彩管理给予足够重视.并掌握了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9.
训培 《出版经济》2004,(1):66-67
CTP(直接制版技术)和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印刷业内的发展与普及直接推动了一场印刷革命.印刷生产的主流方式从传统的模拟作业流程向高质高效的数字化作业流程转变,而印前打样的数字化即数码打样则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较之于传统打样而具有特出优势,数码打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印刷商和客户所接受,国内六年的推广和应用事实证实了一点,数码打样替代传统打样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与印刷》2008,(2):34-34
目前商业印刷的印前打样主要包括蓝纸打样和数码打样两个环节,其中蓝样主要用于版式和整体效果的输出确认。传统蓝样的输出基本依靠喷墨打印机来实现,由于无法实现双面打印,通常都是打印单面后再以手工的方式进行粘合和装订,效率低。利丰雅高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通过将富士施乐的数码印刷设备应用到印前打样中,成功地改善了原有的蓝样输出流程,为传统商业印刷的印前打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