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我国文献记载,与此有些出入。即如《太平广记》谓:“徐福,即徐市,秦方士,字君房。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有鸟含草覆死人面即活,鬼谷先生谓是东海中祖上不死之草,始皇乃遣徐求之。福求得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与偕,乃乘楼船入海,一去不返。《史记》秦始纪谓:“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菜、方丈、瀛洲,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汉书》郊志中有“始皇遣徐福、韩终之属,入海求神采药,”……等记载。此后,民间也有些记传说,谓徐福偕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到日本,因未得药而不敢返,遂留于日本……等传说,可与中村这篇文章对照参考。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在汉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以修真悟道、羽化登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宗教。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信仰,这个神仙世界,不是道徒们一夜之间筑成的,它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先秦的神仙世界,具有远离人世的神话传说特色。那时的神仙,居住在远离人间的地方,而最著名的即三神山传说:“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①与…  相似文献   

3.
[原文] 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①,隆其中而规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房于是取二毫如其第书之.既而抵戏②者二人,则视其贱者而贱之,贵者而贵之.其使之击触也,必先贱者,不得已而使贵者,则皆慄焉惛焉③,亦鲜克以中.其获也,得朱焉则若有余,得墨焉则若不足.  相似文献   

4.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  相似文献   

5.
【原文】 游万柳堂记 刘大魁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  相似文献   

6.
宋清传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售,咸誉清。疾病疕疡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  相似文献   

7.
马说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日:“是牛,何以是班班墓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相似文献   

8.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9.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10.
[高考真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誉清。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相似文献   

11.
蜀贾卖药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相似文献   

12.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蜀贾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②,不虚价亦不过取赢~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④,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⑤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⑥亦富。其专取良者,肆~⑦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相似文献   

14.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 蜀贾三人卖药于市。其一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假,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唯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甲]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乙]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丙]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丁]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相似文献   

16.
说钓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平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相似文献   

17.
真州东园记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塗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相似文献   

18.
马说     
《小学语文教学》2006,(3):55-55
东郭[2]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3]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4]也?”其闻者笑之。语[5]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6]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7]是不语者三日。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8]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  相似文献   

19.
辋川图记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因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相似文献   

20.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灏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有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十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部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丰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