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叶焕 《职教论坛》2005,(21):48-50
论述了建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试即"差异考试"的必要性与"差异考试"的内涵,陈述了"差异考试"三种模式的构想及其三卷排列模式的实践过程与结果,指出三卷排列模式的"差异考试"真正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改革项目之一。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教师资格认定的新要求,考试标准、考试科目统一,实行综合化"笔试+面试"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点。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来说,考试在保证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整速器"作用和"导标"作用。因此,各类学院都提出要重视考试形式改革,严肃考风考纪。但高职高专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可能直接影响考试的状况和成效。本文从学生角度探讨他们的考试心理状态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考试研究》2012,(5):96
《考试研究》是由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以招生考试与评价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本刊以促进招生考试事业的繁荣进步为己任,以提高我国考试科学的研究水准为办刊宗旨,致力于促进国内外考试科学的学术交流。在充分展示国内外前沿考试理论及先进测评技术的同时,注重解决教育考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力争让学术研究走出殿堂。《考试研究》围绕社会关注的高校招生考试政策与制度、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测评工具的标准化与科学化等内容,设置"热点聚焦"、"考试制度"、"考试技术"、"考试文化"、"学业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新高考给学生带来高考焦虑内容上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从"一考定终身"的焦虑转变为"一选定终身"的焦虑;学生在选择高考目标大学、确定学考和选考科目以及确定学考、选考科目考试时间时的"迷茫"给学生带来焦虑;在确定大学目标和"7选3"的选课以及学考、选考科目中,出现了多种"冲突",给学生带来焦虑;部分学生由于自己选错了选考科目或选择选考科目时没有考虑到高校相关的选考要求,最后都感到很"后悔",因此而感到焦虑。这些焦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积极探索解决学生高考新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郑煜 《林区教学》2014,(12):3-5
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达到学生"学会"、"会学"、"会用"的目的,切实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学校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重点从抓考试方法改革入手,对高等数学的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增加了高等数学阶段性考试,通过2013年2学期的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结果抽样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存在"轻应用、缺关联、少综合、无系统观"等问题,提出应加强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核心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认识,加强学科实际应用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本科教育真正成为我国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考试社会”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社会是指考试已广泛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并把考试结果作为教育机会获取和职业准入的重要乃至唯一依据,作为职业升迁的重要乃至唯一参考,考试成为解脱人情困扰、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的有力手段,民众因强烈而浓厚的"考试情结"而深受其影响的社会。考试社会有其利弊优劣,必须深入分析其利弊,并兴利除弊,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和良性运转的考试社会。  相似文献   

9.
喵一下     
樱子跟小强说:"今天考试的时候我踢你一下,你就给我瞄一下。"到了考试的时候,樱子踢了小强一下,小强便回答:"喵!"  相似文献   

10.
<正>《考试研究》是由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以招生考试与评价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本刊以促进招生考试事业的繁荣进步为己任,以提高我国考试科学的研究水准为办刊宗旨,致力于促进国内外考试科学的学术交流。在充分展示国内外前沿考试理论及先进测评技术的同时,注重解决教育考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力争让学术研究走出殿堂。《考试研究》围绕社会关注的高校招生考试政策与制度、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测评工具的标准化与科学化等内容,设置"热点聚焦"、"考试制度"、"考试技术"、"考试文化"、"监测评价"、"测评课堂"等栏目,搭建展示各家学术观点、介绍先进考试评价技术的平台,为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提供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与技术支持。《考试研究》在刊登国内招考界权威人士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刊载一批海外作者的稿件,为引进国际先  相似文献   

11.
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考生在考前学习或考试过程中表现出的内心紧张。考前对考试结果的过分担忧,难以应对考试压力,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复习;考试中的紧张不安,颤抖,心跳加快,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些都是对考试的焦虑,  相似文献   

12.
为改革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呼伦贝尔学院考试制度的改革进程中,中国近代史的考试和教学亦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全程性、复合式、多元化"的考试新模式。本文就这一模式的内容、要求、作用和注意问题做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范守纲 《中文自修》2007,(10):47-47
"考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点。语文中考的范围和难度应该确定。大体上说,应该是学什么,考什么。学和考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或称"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育考试管理,在各省级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中,体现为各类招生、考试的业务管理。本文以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办公室一年多来的实践情况为依据,通过大量实践数据,认真分析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招生考试管理与服务体系"管理模式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认了这一管理模式对招生、考试"阳光工程"的有力保障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确认了这一管理模式是实施"科技招考"的重要手段。确认了这一管理模式对提升政府形象和加强全社会信息化,特别是在加强招生考试管理过程中公平、公正作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差异考试"的内涵和必要性,阐明了"差异考试"三种模式的构想及三卷排列模式的实践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对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与考试大纲的一致性体现了该科目考试命题的有效性,也影响着考生的考试结果。采用SEC模式分析发现,2014-2018年的10套试题和考试大纲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且试题与考纲的"水平要求"维度的一致性要低于"内容主题"维度。原因在于试题中"记忆""理解""评价""技能"内容的比例低于考纲要求,而"应用""分析"内容的比例高于考纲要求,"创造"内容的比例与考纲要求基本一致。建议完善考纲,加强考纲的可操作性、基础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基于考纲进行命题以进一步提高质量;考生备考应兼顾考纲与真题。  相似文献   

17.
别再叫我爸!     
儿子战战兢兢地回到家:"爸,今天考试只得了60分。"爸爸很生气:"下次再考低了,就别叫我爸!"第二天儿子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待考试,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为考试就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长盛不衰,也能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因此加强对考试的研究,关键在于对考试进行改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不是一刀切,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标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使数学考试与新课程同行呢?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这一做法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但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也面临诸多困境:没有摆脱"应试"倾向;试卷的命制难度大;考试的操作难度大;可能使学生陷入更片面的发展。为化解这些困境,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提升学考的专业化水平;加大违规的惩罚力度;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作为补充;全面实行走班制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大学招生考试舞弊指参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在考试过程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欺瞒、弄虚作假等手段实施违反入学考试规则的行为。民国前期"假文凭"现象突出;民国中后期"盗卖、泄露试题"现象突出;出现了"护航"、"公司"、"作弊委员会"等集团舞弊新现象。这三种作弊现象都表现出了集团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特点。另外,夹带、枪替、换卷子等传统舞弊方式依然最普遍。民国时期针对大学招考的舞弊现象采取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各种舆论宣传舞弊的危害,制造一种以作弊为耻的社会氛围;大学和教育当局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压制、打击舞弊;考生以上书、罢考、闹风潮等方式应对舞弊;最为严酷的方式就是追究刑事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说,舞弊就是参与主体以违反招生考试规则的行为为手段,进而获取入学资格的行为。舞弊现象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民国初期中学教育发展迟缓;科举老传统没有丢,"应试教育"已经形成;盗卖、泄露试题反证了统一招生具有更大的权威性;集团化作弊的新现象,专业化、制度化甚至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是现代社会孕育的现代化舞弊;抗考、罢考、上书、鼓动风潮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大大解放;社会腐败加剧,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狭窄渠道走向封闭;泄露试题事件往往夹杂着党派斗争;舞弊概念泛化;大学企图用拖延来消弭舞弊与社会的矛盾,损害了公平的价值;人情社会缔造了考试,同时孕育了舞弊,最终使考试走向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