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39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观察肺动脉栓子累及的部位和影像学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右肺动脉主干栓塞4例,左肺动脉弓3例,右上肺动脉6例,右下肺动脉10例,左下肺动脉16例。其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动脉局限性密度增高、肺梗死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速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窦口-鼻窦复合体(Ostiomeatedl Complex,OMC)是近年来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而提出的一个新的解剖概念.在功能性内窥镜的广泛开展中,其手术并发症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而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副鼻窦炎性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的正确估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检查手段的日新月异,鼻窦平片及磁共振成像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影像,常规CT扫描中冠状位高分辨率CT是显示OMC结构的较佳技术,螺旋CT三维重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越性,在OMC区域的临床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CT技术是医学影像中进步最快的部分之一。在CT发明至今3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CT的硬、软件技术经历了几次大革命性进步。第一次是1989年在传统CT的层面采集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了滑环技术和连续进床技术,从而实现了螺旋扫描采集。第二次是1998年各公司推出多排螺旋CT,使得X线管围绕人体旋转一周能同时获得多幅横断面原始图像,大在提高了CT的扫描速度。第三次是2000年推出的16排螺旋CT,至此实现了各向同性微体素采集,从而为各高质量的图像后处理及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显示奠定了基础。直至,64层CT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医疗图景,超快的图像获取速度及三维重建能力为医学影像学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本文剖析多层CT发展历程及其对医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对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可靠性 方法 :回顾和分析我院本年度经CT扫描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的 2 0例病例 ,均采用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 ,骨算法重建图像 结果 :支气管扩张的三种类型均得以很好显示 结论 :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率CT表现的高度特异性可取代传统支气管造影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区外伤骨折形态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区外伤患者同时行X线鼻骨侧位摄片和鼻骨水平位横断面螺旋CT扫描,显示单纯性鼻骨骨折40例,占33.33%;粉碎性鼻骨骨折22例,占18.33%;鼻区复合型骨折58例,占48.33%.同时CT还显示了鼻周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结论:在鼻区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传统X线检查 只是简单初步的筛选方法,应将多排螺旋CT鼻区横断扫描作为必备的检查项目,两种检查方法互相补充对诊断鼻区骨折形态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多排螺旋CT扫描是确定鼻区骨折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从Hounsfied发明CT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CT的出现是传统X线摄影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层螺旋CT(MDCT)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影像检查手段带人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阐述了CT成像技术的的发展过程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中肋骨骨折案件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统计2009年-2011年某市级司法鉴定机构对肋骨骨折的损伤进行伤残评定的38例案例,均为伤后4天内取后前位摄胸片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摄片,并于鉴定之日摄取后前位胸片加患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影 ,运用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的多层面的CT征象 ,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5例经病理及穿刺证实的肺部结节影均作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 ,先作肺部平扫 ,层厚间隔均为 10cm ,再作薄层扫描 ,扫描范围为病灶的高度 ,层厚间隔为 2cm ,螺距为 1 5 ,再作动态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 30s和 6 5s,对比剂用量 10 0ml,注射速度 2ml/s。结果 :15例病灶中 ,其中 10例为支气管肺癌 ,均见分叶征 ,其内密度均匀 ,8例见毛刺征 ,3例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充气征 ,增强后 2例见肺静脉包绕中断征 ,2例见支气管阻断征 ,所有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螺旋CT动态薄层扫描可获得病灶中心层面的多幅图象 ,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更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缘 ,内部结构 ,周边情况 ,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T实训教学,解剖CT机器内部结构并详细讲解,让学生认识CT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CT技术的各项常规操作程序,熟悉CT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让学生直接观察CT球管、CT探测器、数据通道、CPU、UPS等相关CT基本部件的真实结构,并拆分讲解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并对照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的结构和工作上的差异;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加工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结论CT实训教学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抽象中进一步实践化,增强学生对CT技术的理性认识,是一种高效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增强扫描及静脉尿路造影(IVU)对肾重复畸形(重肾)诊断及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5例重肾病例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IVU和S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行SCT延迟扫描。结果:15例重肾中左侧重肾11例、双侧重肾4例。15例重肾以外观分类统计如下:发育型4例,积水型10例,发育不良型1例。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4例,合并输尿管囊肿1例(均来自上段重复输尿管)。15例重肾中2例重度积水型IVU未显示,3例IVU显示模糊,3例输尿管异位开口IVU未能明确诊断。结论:SCT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重肾的类型及合并畸形,尤其对重度积水型重复肾及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优于IVU。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吸氧对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受检者161例(男111例,女50例;年龄49.6 ±6.9岁),术前服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率≤65次/min.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研究组,78例)和无面罩吸氧组(对照组,83例).受检者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屏气扫描,后置心电门控数据采集.扫描参数:16排探测器,准值宽度0.625mm,管球旋转速度0.5s/周,管电压120kV,75% R-R间期重建,数据经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两位心脏放射科医师以6级计分双盲评判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22).吸氧组扫描后血氧饱和度为(98.21±1.06)%较对照组的(95.87±2.50)%有所提高(P=0.000),扫描过程中两组心率的变化(P=0.484)及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P>1.1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药物控制心率条件下,不能证明面罩吸氧可以改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近期使用头孢菌素后尿路出现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用药史,疗程1~3 d,用药后1~6 d全腹部CT平扫显示尿路多发高密度可逆性结石影,6例停药后7~16 d腹部CT随诊显示尿路可逆性结石消失(4例)或明显减少(2例),1例行手术治疗。在CT图像上,观察可逆性结石的部位、数量、形态、密度和伴随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肾结石7例,双侧发生5例,单侧2例,结石均为多发,呈结节状或泥沙状;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5例,其中5条输尿管各发生2枚,2条单发,结石共12枚,2枚呈结节状,10枚呈圆柱状或条状;膀胱结石3例,单发2例,呈小结节状,多发1例,呈泥沙状;2枚结石密度不均匀,其他结石密度较均匀,各个结石之间密度不甚一致,全部结石CT值范围为47~667 HU;6例患者共7条输尿管发生梗阻性尿路轻度或中度积水。结论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由于其形成时间短,结构松散,在尿路中容易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怀疑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时,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并应在短期内影像学复查,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在胃间质瘤(GST)恶性程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9例胃间质瘤在空腹、低张和胃充气时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附加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间质瘤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为极低危险性间质瘤1例;诊断低度危险性间质瘤3例,有1例不符,病理确诊为高危险性间质瘤;诊断中度危险性间质瘤3例,其中1例病理认为属高危险性间质瘤;诊断高度危险性间质瘤12例,准确率12/14(85.71%)。结论螺旋CT对GST良、恶性程度的判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股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将CT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有效的股骨有限元模型。将模型在Workbench显示动力学Ls Dyna模块中进行网格划分、材料赋值及其它前处理,用碰撞物以不同的速度对其正面不同位置进行模拟打击,得到股骨被撞击结果,从而为不同股骨骨折受伤源头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碰撞物的速度不同、被撞击的位置不同,骨折发生时间和位置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早期诊断和手术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对2 0例胰头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 4 0s和 70s ,对比剂用量 10 0ml,注射速度 2ml/s .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CT值在两期中的变化 .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并与手术结果比较 .结果 :胰头癌在胰腺期以低密度影清晰显示 ,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及胰周血管侵犯在门脉期清晰显示 .2 0例肿瘤中 ,术前认为可切除者为 12例 ,术中切除11例 .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显示胰头癌有利于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对寰枢椎创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伤史,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mm,层距3mm,螺距1.0,120kV,150mAs,骨算法重建,并采取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结果:寰椎骨折1例;枢椎骨折11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椎体骨折3例,椎弓骨折1例,右侧横突骨折并累及横突孔1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5例;其他4例。结论:能明确诊断寰枢椎骨折及其类型、寰枢椎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搜集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3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颈、胸、腰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 例颈椎、胸椎、腰椎病变患者采用MSCT扫描,对图像处理后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50例;外伤后骨折合并脱位30例;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硬化,椎间孔变窄,骨桥形成,椎体滑脱30例;骨肿瘤10例.结论:通过MSCT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对颈、胸、腰椎病变的显示较为清楚,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碘造影剂肾病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碘化造影剂首次用于泌尿道造影,此后的几十年,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CT增强检查、CT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推广,造影剂使用人群越来越多。因此有关对比剂的相关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肾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扫描是CT扫描成像技术中的突破性进展。与常规的轴向扫描方式不同,螺旋CT是在病人以匀速通过旋转的X线管球的扫描野时进行的,运动的X射线扫描产生的路径是扫描床运动速度的函数,扫描的路径形成一条螺旋线,采集的数据通常称作螺旋数据,其显著的优点是单次屏住呼吸就可以完成整个检查部位的扫描,且可以在任意想要的位置上重建图像,重建平面图像的数据利用180°和360°内插等算法从螺旋数据中获得。本文叙述螺旋CT的基本概念,参数和扫描原理及其新进展对医学技术人员理解螺旋CT也许会有一定的帮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扩张是指一支或多支气管由于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致的支气管壁不可逆性扩张。既往以支气管造影做为诊断依据。CT扫描的广泛应用为诊断支气管扩张提供了又一可靠方法。本文总结经CT扫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18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