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使运动员快速恢复机体能力,尽快消除运动后肌肉和血液中堆积的代谢物,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恢复神经敏感和反应速度,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是中长跑运动训练和比赛后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长跑属于大强度运动,在供能特点上,中跑主要以无氧代谢——乳酸能供能系统供能,而长跑属氨氧化系统供能逐渐占更大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证明,在比赛或训练后的恢复阶段中,进行适当的活动比静止休息能更有效地消除血液中的乳酸,从而支持了比赛或训练后进行放松活动的理论。可是怎样才能使消除血液乳酸中的效率达到最佳化?有的提出达到最大吸氧量60~80%的较强些的放松运动最合适。为此,美国伊利洛州大学体育健康研究室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研究(1)哪种强度的放松运动为最佳;(2)运动方式(骑自行车与跑)是否会影响最佳消除血液中乳酸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对课余训练运动员疲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余训练中,高强度、大负荷训练,仍然是训练中的主要手段和显著特点.训练后能快速消除疲劳,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条件,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疲劳产生的原因,外在表现,疲劳消除的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的人体在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率,血乳酸,肘静脉氧分压和PH值进行了测试,以探讨运动性乳酸产生的机理。多次实验证实:运动性乳酸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至少在我们的测试条件下,不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运动性乳酸的产生。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运动性乳酸的产生应主要从运动肌群对能量的需求速率及不需氧的糖酵解供能系统的快速供能特点去考虑。  相似文献   

5.
花样游泳项目供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41名一级、健将级花样游泳运动员31项训练手段的血乳酸测试,认为花样游泳运动的能量供应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运动中间宇擂一些磷酸源供能。这为选择训练手段和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找到有效的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手段,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运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130~140次/min、110~120次/min匀速有氧跑组、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和110~120次/min自行车组,在2010年全国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不同时间点血乳酸、肌酸激酶、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分析对比不同恢复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速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 min,且随运动距离不同而存在差异;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能有效促进乳酸消除,运动安排适宜时间为20~25员min,也有助于运动后血清肾上腺素恢复;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乳酸清除速率及肾上腺素恢复较110~120次/min快,25~30 min乳酸基本恢复,但肾上腺素恢复较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差;不同恢复组赛后血清CK差异不大.结论: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是上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陆地恢复方式,能有效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可促进植物神经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达到优秀竞技能力水平,不仅要求增强呼吸循环功能,还要求提高骨骼肌的代谢能力.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的高低,运动中肌肉的疲劳与肌肉中高乳酸浓度有关.随着近年来微量采血测试乳酸技术的发展,血乳酸指标已成为科学训练中制定训练方案、监控运动强度、评定不同训练手段效果的重要方法.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消除的特点、规律,以及血乳酸指标和心率相结合在不同运动项目训练中的应用,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运动生理学领域内最大的概念变革是关于运动中乳酸代谢的认识.传统认为,在运动中缺氧导致乳酸的生成.骨骼肌是形成乳酸的主要场所,肝脏是乳酸参加cori氏循环消除的主要场所.乳酸的积累是有氧代谢的终点,并引起疲劳和氧债.与此相反从目前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肌乳酸的产生不受缺氧的限制,乳酸能在氧气充足的组织里形成(如心脏),并能在这些组织里被利用.乳酸氧化的场所,除在与肌细胞紧密相邻的组织细胞外,还可在解剖结构上较远的心脏以及其它的骨骼肌.在运动期间,动脉血乳酸浓度与肾上腺素水平高度相关.当血乳酸浓度升高时,乳酸可能成为心脏的主要能源,随  相似文献   

9.
李静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61-462
通过观察静坐、按摩、变强度踏车3种恢复手段对运动疲劳后血流量、血乳酸及LDH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恢复手段对消除运动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强度踏车及按摩对消除局部运动性疲劳,加速身体恢复过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0名身体健康的运动系和竞技体校学生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其中男性6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19岁。采用同体比较法,进行两次800米运动。第一次运动前30分服普通饮料广柑汁250毫升为对照组,第二次运动前30分服自配饮料“乳酸消除剂”250毫升为实验组。分别在两次运动前、运动后3-5分和30分耳垂毛细血管取血测定血乳酸浓度,并计算出运动后30分血乳酸下降百分率,进行对比分析。 250毫升“乳酸消除剂”中含天门冬氨酸钾盐300毫克、谷氨酸25毫克、维生素C200毫克、葡萄糖10克、蔗糖20克、碳酸氢钠1克。  相似文献   

11.
穴位刺激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法,从运动训练的实际出发,研究穴位刺激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结果显示:穴位刺激法与自然恢复法相比,血乳酸、肌肉力量、30 m跑,立定跳远指标具有显著差异,说明穴位刺激能有效地消除肌肉疲劳。同时,该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运用血乳酸值指导游泳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运动和血乳酸乳酸是糖的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在激烈运动中,当氧的供应不充分,不能使糖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此时糖代谢中产生的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的产生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机体相对缺氧,糖无氧代谢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系统,因此肌肉中乳酸的生成较多;随着运动时间的逐渐延长,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例逐渐加大,乳酸的生成也就逐渐减少。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的方法,测定不同运动强度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歇训练法可以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血乳酸的测定表明,直道栏主要是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弯道栏主要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采用10秒运动,间歇30秒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采用1分钟运动,间歇4~5分钟,使血乳酸值保持在12毫摩尔/升,能提高运动员耐受乳酸刺激能力和糖酵解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径赛运动中,人体能量的供给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中,随着能量的产生乳酸也不断生成。乳酸在肌细胞内产生后,一方面通过降低胞内PH值而抑制酵解酶系的活性,使糖酵解过程减速;另一方面,细胞内H~ 浓度的升高,也会减弱在兴奋一收缩偶联中Ca~( )与肌原蛋白的结合,减少处于“激发态”的肌动球蛋白的数量,从而使肌肉收缩力量减弱。因此乳酸的生成便成为限制运动的因素之一,而了解运动后恢复期内乳酸消除的规律,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00米跑的特点及其训练手段进行了生理学剖析,提出充分挖掘磷酸原供能潜力,延长糖酵解供能时间,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质量,重视提高产生乳酸的能力、耐受乳酸的能力和消除乳酸的能力,可在短期内突破800米跑成绩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雷蘑胞外粗多糖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雷蘑胞外粗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方法:从雷蘑(Clitocybe Gigantean)AS 5.105深层发酵的滤液中分离得到胞外粗多糖(Crud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CEP),以KM系小鼠为实验模型,以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肝糖原(Hepatic Glycogen)含量为评价指标,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喂养28天后进行抗疲劳实验;结果:胞外粗多糖3个剂量组对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降低运动时血尿素氮水平(P<0.01),提高肝糖原含量(P<0.01),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能促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结论:雷蘑胞外粗多糖具有抗疲劳和促进运动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快速恢复以及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在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而合理的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逐一详细论述,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强身液"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以人参、黄芪为主要成分的“强身液”的抗疲劳作用,将强身液以0.1mL/d灌胃小鼠30d,测定小鼠耐缺氧能力、抗疲劳、疲劳恢复速度及安静时肌糖元、肝糖元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耐缺氧能力及运动能力明显提高,大强度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有下降趋势,运动后血乳酸恢复速度明显提高,安静时肝糖元、肌糖元水平明显升高。“强身液”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水平,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及促进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后补充镇江香醋对消除疲劳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8名日本国士馆大学体育学院在校优秀的男田径运动员,在不同时间(相隔1周)进行两次递增负荷运动,到力竭后即刻,分别补充蒸馏水和镇江香醋溶液,对两次实验进行自身对照.运动后补充蒸馏水为C组,运动后补镇江香醋稀释溶液为V组.并且测试运动员血乳酸、血氨浓度、血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V组与C组在消除血乳酸速率、血液pH值和HCO3-浓度等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5),清除血氨浓度的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镇江香醋溶液可以加快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速率,提高血液缓冲能力,缓解体内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从而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短跑项目的供能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在极量运动的情况下,磷酸原系统的能量供应仅仅能维持6-8秒钟,而糖酵解系统却可以保证2-3分钟的能量供应。由此可见,糖酵解供能系统对短跑项目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速度耐力训练,可以使肌肉中的肌糖元含量增加,促进糖酵解的酶的活性增强,从而使乳酸供能能力和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得以提高。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很多,这里我们以训练的时间进程为主线,向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