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瑞莲 《科教文汇》2011,(2):64-64,73
语感即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一般分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三种类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朗读练习、背诵练习、听范读、重点练习、体验生活感受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常德 《科教文汇》2014,(22):184-18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要明白语感内涵,认识它的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3.
陈莎莎 《科教文汇》2014,(14):167-168
语感问题自夏丏尊先生于1924年提出以来,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能令所有人信服,同时也没有一套具体的、能推而广之的语感教学的方法。语感的定义无需纠结于复杂的、甚至是尚无定论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根据"属+种差"的定义公式,语感就是人类对语言的直觉。另外,语感教学不能浮于表面,要将听说读写看的大方法与实际教学具体结合。  相似文献   

4.
语感及语感教学是语言文学教学界多年来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语感的含义和语感产生于文章的语言文字和读者阅读它时的相互作用中.然后分析了语感教学在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培养语感也许有多条途径,诵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6.
谭玲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58-258,260
本文通过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来说明培养汉语语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薇 《知识窗》2015,(2):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品味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语感的重要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感又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将会对阅读教学起着如虎添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法:重视朗读,培养语感;注重想像,培养语感;品析词句,培养语感;拓展阅读,培养语感;读写结合,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以读为本、注重体验",即注重语句品味,激发语感;注重语言积累,引发语感;注重生活体验,诱发语感。  相似文献   

10.
白央 《西藏科技》2010,(8):39-40
事实证明,加强语感训练,读说写结合,是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感训练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持之以恒,寓语感教学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1.
语言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克拉申(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标记理论为基础,指出语言迁移的因素以及标记性与语言迁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走向语文教育,要经营真实的课堂,培养真实的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语文课的内容重点不在"知识",而在"语言素养";重点不在"讲课文",而在"教读法",更在丰富学生的人性;重点不在"全",而在"得"。语文教学要变"讲解课文"为"丰富人性"。  相似文献   

13.
情报检索中的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成兵 《情报杂志》1998,17(1):9-11
从目前检索语言的发展出发,论述了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对比及受控语言的先控和自然语言的后控的对比两个问题。提出情报检索语言发展的自然语言和自然语言化趋势,认为当前应着重建立一种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相结合的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比较自然语言与受控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报检索语言自然语言化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论述了情报检索语言自然语言化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C程序调用汇编子程序中参数传递和寄存器的使用规则,分析了二者连接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了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晓红 《情报杂志》2000,19(4):73-74
通过对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的相关概念和二者优缺点的对比论证,提出对自然语言进行适当控制才是未来情报检索语言发展趋势,并对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What ar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language and physical practice to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The resolution of a series of puzzles depends upon the answer. I argue that language is, and must be, more central than physical practice in individual acquisition of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nly this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re to be a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 there to be scientific specialities, for there to be a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and for there to be a society that is more than a set of narrow and isolated worlds. Physical practice remains central to human culture but its influence is at the collective level at which languages are formed, rather than the individual level at which practical abilities are acquired. Domain languages 'contain' practices, and it is from these that individuals draw much, usually most, of their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Because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the domain level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distinguished, certain philosophical problems have been wrongly cast and mistakes have been made. Domains of practice/language are embedded within one another in fractal-like relationships, and this is how we can make sense of higher levels of coordinated action. The ideas of 'special interactional expert', 'practice language' and 'methodological interactionalism'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8.
结构化语言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涛 《情报科学》1992,13(5):44-49
本文讨论了知识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作用和现有系统的局限,引入一种全文结构知识库的概念并探讨了此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诸多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薛蕊 《科教文汇》2011,(11):128-129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历史,旨在讨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高校外语教学的结合,并尝试提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优点和长处,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关键词和叙词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从二者的理论逻辑关系出发,提出建立“关键词-叙词法链接模型”,阐述其基本流程、构建原理、可操作性及应用前景,旨在为自然语言与人工情报检索语言相结合提供一套具体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