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杭丽 《科教文汇》2014,(10):130-131
通过对卓振英译《大中华文库·楚辞》“形式”的研究,发现卓振英通过还原法、调序法、延伸法、实现译文押韵;通过调序法、换字法、标点法再现原文节奏;并通过音节缩略、以短代长、信息转移实现样式的形似。通过对其“诗化”翻译技巧的探讨,以期给中国典籍英译“以诗译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周彬 《科教文汇》2008,(25):236-236
《诗大序》概括了先秦时代儒家对于诗歌理论的许多重要认识,是从先秦到汉代儒家诗论的总结。《诗大序》对诗歌的性质、作用、体制和表现方法等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后世诗歌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论述文化因素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对中西《关雎》英译本的分析表明:首先,韵体译诗和散体译诗虽各有所长,但应在不“损义”的前提下,保留汉语诗歌独特的文化特质;其次,翻译是一种沟通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  相似文献   

4.
清风、明月、良辰、美酒,是最能触动诗人灵感的事物。对"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而言,明月与美酒是其多数诗篇的灵魂。"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美酒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泉;而皎洁的明月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不同题材诗中出  相似文献   

5.
刘文波 《科教文汇》2015,(3):172-173
自译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卞之琳的"英文诗自译十一首"具有鲜明的自译活动的特色。分析卞之琳的自译策略可见,他对原作语言形式和内容风貌的翻译处理都灵活变通,或是对原作的表达句式和节奏韵律进行调整,或是在内容上进行创造性的增益、删减或改换。但译诗都基本保持了原作的整体风貌。卞之琳的自译实践为研究译作与原作、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翻译策略上也给其他译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在艺术领域卓有建树,其中尤以诗就为最高,他在评诗、写诗方面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并形成一定的教育影响。通过对马一浮"诗教"的体察,并结合对其在书、画、印等方面的相关成就与实践的探究,可以总结出马一浮的艺术教育思想具有博、雅、通等特质,这与其一贯坚持的传统六艺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杜甫对儿女的呵护疼爱,在其诗里表现得很是充分.诗如其人,透过儿女诗,杜甫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性中的慈父形象,使其"诗圣"形象更加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莎士比亚写"劝婚诗"的背景分析诗中"劝"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写作大量的、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是从陶渊明开始的。但陶诗的被人过分关注,使得在他以前魏晋饮酒诗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通过对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创作的160余首饮酒诗的具体梳理,能发现这些饮酒诗原本存在着深刻、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特别是在大量的欢宴之酒、游仙之酒外,出现了一些私人场合的离别之酒,寄情之酒,它们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风味绵长厚重,而陶渊明正是对这两类酒诗的风格进行了大力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张欣然 《百科知识》2021,(21):62-6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格律和句法韵律的特点,更决定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我国诗词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成就为最大.许教授以其杰出的诗词译文作品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倡导的"三美"初见于鲁迅的《自文字至文章》.在鲁迅的"诵习一字,故其所函"的三美释义中,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原则得益于其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三美理论"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唐诗中意象、韵律以及情感的传递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美学主张下,诗词翻译应突出诗意的"意境美"、神韵的"情感美"以及音韵的"节奏美".而"形象美"将汉语的平仄、韵脚孕育于英文的扬抑、音韵之间,体现了"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的形似".  相似文献   

11.
吴志春 《科教文汇》2014,(36):223-224
“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试图对“根”与“跟”的神话哲理进行阐述,并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探讨文化寻根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本文对“电子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针对“电子狗”的特点提出了“电子警察”的应对之法,更着眼于和谐交通对“电子警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拓展。  相似文献   

13.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姜诗尧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98-1705
迭代式创新作为新创企业技术微调的敏捷战略模式,对于新创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整合调节焦点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以160名实验被试,探究创业预期实现、创业者调节焦点和创业者吸收能力对迭代式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创业预期实现对迭代式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创业者调节焦点在创业预期实现与迭代式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创业者吸收能力在创业者调节焦点与迭代式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迭代式创新研究有着突出的理论贡献,同时为新创企业迭代式创新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恩惠是关爱社会和关爱他人的善举,有利于社会团结和公共生活的和谐。吕乌齐斯.塞涅卡从道德哲学视域全面阐述了恩惠的本质追求、给予什么恩惠、怎样实施恩惠和对待忘恩负义。塞涅卡的恩惠思想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人民追求幸福生活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庄菊 《科教文汇》2012,(27):5-6
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重要且有效的环节。教学反思不能仅仅局限于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还要从学生、同行的角度去进行。只有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本文从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思的内涵、反思的艺术等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把握"占有" 重点"集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前,众多科技信息部门都在考虑2020年前科技信息资源发展战略问题、2010年前科技信息发展规划和2005年前科技信息发展计划问题.一谈到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固有的思路可能马上就会随遇而出,什么需要采购多少万篇文献啦,订购多少百种期刊啦,思想开阔一些的,还会想到需要建多少个数据库啦,征集多少篇科技报告啦.至于措施与建议,则又是恳请上级增加经费投入,烦请相关部门多多关照等.当然,这些都是问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认识上把其怎么拔高都不过分.因为它的确是个经年不衰的需要多部门协同逐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但是,除此以外,当前我们是否更要深入思考:除了增加文献或信息的"保有"量,以丰富"馆藏"外,还要不要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再干些别的什么大事?在网络环境下,策划些什么大事,不但能够把信息资源建设,而且能够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动起来?单纯地追求"馆藏"数量的递增是否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切尔认为,树立于温和实在论基础之上的科学形象才是实际的,这也是将科学民主化的认识论依据;与此同时,布朗论述了将科学民主化的政治学依据。这两个依据是旨在为科学实践治理提供标准的“良序科学”理想得以建构的重要前提。“良序科学”理想要求“理想慎思过程”贯穿于科学的资助、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以此确保民主力量能始终发挥作用。基于“良序科学”理论来看,最近爆发的中国是否应该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的争论至少反映出了当前中国科学实践及其治理存在的三个显著问题:1)中国科学实践的“治理”方面存在观念性障碍;2)治理主体未能充分认识到科学实践治理的民主模式及其多样性和具体性;3)治理主体未能辨明科普的双重目的:“理解”与“参与”。若要解决这些问题,下述的思路或许可供参考:1)思想观念方面强化认识科学实践时的整体论思维;2)理论研究方面引入普遍语用学的维度;3)制度设计方面重视科学实践治理的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感动中国》从2002年开始,每年岁末年初时都会在央视的荧幕上呈现当下中国最感动人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构建,传播当下的一种主流精神,而这种主流精神能够引领当下的大学生在情感、认知层面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20.
叶感动中国曳从2002年开始袁每年岁末年初时都会在央视的荧幕上呈现当下中国最感动人的人物袁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构建袁传播当下的一种主流精神袁而这种主流精神能够引领当下的大学生在情感尧认知层面做出改变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