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旅游翻译强调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旅游翻译应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翻译活动。甘孜州旅游文本富含了当地深厚独特的康巴地域文化,为尽可能实现其文化信息在译文中的有效传递,文章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联系,并从原语同译语在语言特点、文体修辞以及文化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跨文化差异,提出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得出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旅游翻译策略在甘孜州旅游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特有的中国文化.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的策略,具有二重性.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但在跨文化语境下,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应更多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只有在不损害源语内容又不影响其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德福 《英语辅导》2008,(2):122-125
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尤为重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涵化"的过程,追求在译语中保留源语的文化价值。因此,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颜色词时,只有尽可能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实现颜色词的跨文化建构,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目的当然也会影响翻译过程,决定翻译策略。广告翻译应在目的论的指引下,更加明确翻译本质和翻译目的,结合特定国家的特色习俗、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广告目的语在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在原文基础上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我们对鲁迅作品《孔乙己》的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和英国学者蓝诗玲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不同译者做出不同策略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预期受众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框架产生于某些社会文化内容,是一框架与另一框架交际中产生的某些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是框架理论的主要内容.翻译活动是译者在转化语言形式,译者是在自身母语框架和非母语框架之间转换语言,其译文不一定能够激活源语同框架,这将导致翻译的隐性现象产生——即隐含信息的缺失.避免翻译隐性化实现翻译异化,即译者在使用目的语翻译源语时,尽量采用源语的表达方式,使源语的文化框架再现于英语学习者面前,这将积极作用于读者社会文化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改变。由于广告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以及中西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及认知模式的差异,导致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通过一些广告文本翻译中的例子,分析研究了广告翻译中蕴含的文化因素,以及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如何改变翻译标准及策略。对比中英文化之间的诸多不同,并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该如何指导广告翻译实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涵义,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并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根据译者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杨完益主要运用异化翻译,而霍克斯主要运用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9.
罗林 《海外英语》2014,(4):114-115
广告翻译既是语言翻译,也是文化翻译。在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广告翻译就必须考虑语言以外的因素,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分析各自文化的异同,从而正确地处理广告中的文化因素。以跨文化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与制约,并探讨了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二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二者各有长短,是跨文化翻译中译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加以分析,认为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有助于避免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走失,从而更好地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不仅受到语言的言内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等诸言外因素的影响。分析语内的语言特征和言外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关键,本文拟从篇章的语内分析和文化语境探讨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项跨文化活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经历从一个文化框架向另一个文化框架的转换。译者首先在源文文本和自己的百科知识的互动中搭建了理解源文的框架,完成对源文的解读,形成基本文本,然后译者需要激活自己关于译语文化的全部知识,形成必要的文化背景框架,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译中为译文读者提供搭建理解框架所需的框架构件。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社交礼节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语义理解和传达所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如加强中西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将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材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的语言,翻译时必须把握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的强弱,文化语境理解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翻译作为一种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跨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意识形态与翻译呈互动的关系。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层层面面,如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所用的翻译策略等等。但不能将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绝对化,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是相对的。而将意识形态引入翻译研究让我们多了一个研究视角,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给翻译研究带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时常涉及的一个中介环节。本文在英汉互译中 ,引入跨文化交流意识 ,旨在立足于传统翻译学对翻译的认识上 ,从跨文化角度深化翻译的内涵 ,并通过分析翻译实践与某些文化因素之间的关联 ,突现出翻译中易出现的文化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中应持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者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代翻译中的文化研究理论赋予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名物传译新的视域,这就是翻译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转换所形成的历史阐释,作者认为,集中体现于名物传译中的文本与话语的翻译转化中,含有原文语境的新阐释,这种阐释是建立在物质形态上的历史解读,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中忽视这种阐释的价值的错误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之上的,从跨文化语境解读文本是当代翻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张家口市城市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和规范性,运用顺应论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标识语的英译过程不仅是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而且还是读者的心智和社会文化等语境成分的顺应。译者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所做的动态顺应可以有效增强译语的规范性,使之发挥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吴秀群 《海外英语》2012,(4):161-163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很多旅游文本都负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而这部分文化信息往往作为中国人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而省略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这部分缺省文化进行补偿,以达到语篇的连贯,从而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旅游文本的文化缺省现象提出了六大文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