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目的/意义] 学术评价中多属性评价方法有几十种,每种评价方法结果均不相同,难以进行方法选择。[方法/过程] 本文在分析评价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属性评价方法选取方法:因子-BP人工神经网络筛选法,并以JCR2017经济学期刊为评价对象,同时采用专家会议赋权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TOPSIS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术评价中多属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兼顾主观和管理因素;因子-BP人工神经网络筛选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选取手段;因子-BP人工神经网络筛选法可以用来辅助专家赋权;对于多属性评价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成为新的问题;当评价对象较少时不宜采用本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被Scopus收录的国内外人文社科期刊特点,提出对提升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建议。【方法】采用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Scopus收录期刊的整体情况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重要国家的人文社科期刊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期刊在国际传播中占有优势,中文期刊在国际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尤其中文人文社科期刊被收录较少;英国和美国所有期刊和人文社科期刊数量在Scopus中占据垄断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被收录的人文社科期刊不断增多,且增速较快,但目前我国被收录人文社科期刊数量排名第13。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明显高于人文社科期刊,而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波兰等国家的人文社科期刊比科技期刊的对外传播力更强。除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巴西和俄罗斯被收录期刊以本国语期刊为主外,其他世界重要国家被收录人文社科期刊都以英文期刊为主。美国在心理学领域被收录的期刊最多,在其他学科领域都是英国被收录的期刊最多。我国被收录人文社科期刊涉及学科领域较广,其中心理学领域表现最佳,在某些二级学科领域我国没有期刊被收录。大多数英国、美国和荷兰...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盘点近年来中国主办的人文社科国际期刊的发展现状,预测其中ESCI期刊的发展潜力和未来趋势,为提升我国人文社科国际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5—2021年JCR,结合各期刊官网信息,系统调研分析中国人文社科国际期刊的收录规模、学科分布、影响因子、自引率等相应数据。【结果】中国主办的SSCI期刊仅11种,A&HCI期刊2种,ESCI期刊50种,这与我国科研实力并不相称。虽然期刊影响因子、学科分区和期刊引证指数等指标表现优秀,但存在期刊总量少、学科单一、“借船出海”和竞争力不足等困境。【结论】未来应重视和扶持中国主办的人文社科国际期刊,鼓励期刊加入ESCI,以扩大SSCI和A&HCI收录规模,全方位加强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推动中国话题的国际传播,打造自主国际出版平台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期刊利益相关者对期刊质量的意见,显化隐性知识,形成具有共识性的社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维度。【方法】首先,对受访者开展6轮凯利方格访谈,从访谈资料中挖掘出43个期刊质量评价维度构念。随后,请206位受访者进行构念重要程度打分。汇总整理数据后,剔除平均得分低和解释度不高的构念,对剩余构念采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结果】最终形成6个具有共识性的社科期刊质量评价维度——规范性、创新性、专业性、重要性、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及一系列子维度。【结论】6个评价维度可更为全面地反映期刊学术质量,为多维度期刊评价、多维度结果呈现、期刊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的脉络、队伍、热点、存在问题及趋势,为推动人 文社科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年度分布、来源期刊分布、核心作者、机构分布、高被引文献、基金支持,以及研究内容等7个方 面对1636篇文献进行了综合评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人文社科评价研究始于1982年,社科评价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期刊或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三方面,并且多数以对期刊的评价代替对论文的 评价。中国人文社科评价的主体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 学,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繁杂,科学合理地构建综合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可为各个领 域学术评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一种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期刊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中代表性期刊 中。【结果/结论】在对抽取的16个期刊评价排序中,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广泛地运用 于各个领域的期刊评价排序中。【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模型科学合理,能够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提 供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中文人文社科领域撤销论文特征,促进中文人文社科论文规范出版,为预防与治理学术 不端提供策略。【方法/过程】通过统计分析、文本内容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对103篇撤销论文的文献计量特征、撤稿 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撤稿现象在人文社科领域普遍存在,且撤稿流程不规范;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学术不端, 且行为更加隐蔽;学术不端的发现途径主要是读者举报,对撤销论文的处理缺少后续追责;论文撤后仍在产生学术 影响力;建议加强期刊伦理建设,规范中文期刊撤稿;重视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甄别;多部门联合开展学术 不端追责;加强数据库的撤销论文管理。【创新/局限】聚焦中文人文社科领域撤销论文,对撤稿特征进行分析,并提 出对策建议。目前该领域撤销论文数据较少,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以考古学界大师宿白为例,试图在人文社科领域构建学术大师的学术生涯量化分析体系,进 而探讨该学科学者的学术生涯定量评价方法。【方法/过程】本文以超星学术发现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这两 大数据库收录的宿白的学术成果以及施引文献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词频统计、共现分析和引文分析等科学计 量学的相关方法,并辅之以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先生多年来的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 明以定量评价方法为核心,辅以定性评价,并结合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再现人文社科学者的学术生涯 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国外代表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期刊政策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论文出版乃至科学数据的共享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以数据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差异,构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结果】从数据计划、数据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发布、数据共享6个阶段,展开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的具体政策内容。【结论】建议制定基于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期刊政策,并健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政策中的数据质量和评议标准,加强数据期刊与数据存储库的建设与合作,同时鼓励该学科类数据期刊采用国际引用与共享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叶艳  张李义 《情报科学》2017,35(7):126-131
【目的/意义】此研究对于有独立的学术成果评价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期刊甄选及阅读可提供有效的指导 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引文分析通过知识扩散因子和他引率两个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比较判断经济管理领域 的期刊影响因子和CiteScore指数的优劣。【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无论是知识扩散因子或他引率,利用影响因子排序 的期刊都高于利用CiteScore指数确定的期刊,两组期刊的扩散指标和他引率也都有显著差异(P<0.01)。总的来 说,前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准确和公平的期刊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13.
鲁国轩  杨冠灿  宋欣 《情报科学》2022,40(9):154-158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和计算机技术的跨界学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概念界定不明确、 专题期刊缺乏等问题,增加了文献搜集难度。需要构建适合的识别分类模型,形成数字人文专题文献库,助力数字 人文研究。【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学科的内涵,归纳数字人文文献特征,在人工识读标注的基础上构建机器学 习模型,实现对数字人文文献的自动识别与分类。【结果/结论】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人文文献识别分类模 型,对图情领域数字人文文献实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创新/局限】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数字人文文献分类,较 好应对了词汇复杂和数据量较小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可使用深度学习等更复杂的模型,并实现不同领域数字人文 文献的多分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梳理并综述期刊跨学科性测度及期刊跨学科性对期刊评价影响研究的发展态势,总结期刊跨学科研究的内容和进展。【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检索期刊跨学科性和期刊评价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和分析重要文献,对期刊跨学科性及其对期刊排名或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和述评。【结果】在不同学科领域,期刊跨学科性对期刊评价或期刊排名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学科领域的跨学科期刊在期刊排名中占据优势,而有的学科领域的跨学科期刊在期刊排名中处于劣势,在有的学科领域中期刊跨学科性对期刊排名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在评价跨学科期刊或利用期刊排名进行学术评价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可用性是否存在差异及差异的来源。【方法】 以国内18种、国外21种高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为分析对象,采用可达性、可读性、网站响应速度和网站链接效果进行比较测评。【结果】 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网站可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在可用性方面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结论】 国内期刊应当更多地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网站建设,科技期刊网站的可用性应根据不同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此研究对于有独立的学术成果评价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期刊甄选及阅读可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方法/过程】本文选择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地球科学领域一区SCI期刊为主体展开科学计量分析。比较判断地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和CiteScore指数的优劣。基于共被引和共现网络理论,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研究主体近十年间高被引论文进行热点和前沿计量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前沿,为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及科研人员的产出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一组反映期刊内部特征信息的作者特征空间向量,以拓展期刊影响力分析方法。【方法】 以图书情报学领域18种核心期刊2011年第1期的380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4的文献为训练样本,构建基于作者特征的期刊影响力预测模型,以剩下的1/4论文为测试样本,检验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发现,期刊影响力预测模型与4年后对应期刊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好的吻合度。【结论】 说明由期刊作者特征研究期刊影响力是可行的,为研究期刊影响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科普期刊发展概况,提出中国科普期刊创新发展对策。【方法】以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的223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创刊时间、主办单位、出版地、出版文献量、期刊领域和期刊荣誉等信息进行计量研究。【结果】中国科普期刊历经萌芽、起步、蓬勃发展和平稳发展等时期,呈现出版文献量较多,出版地和主办单位较集聚,“医疗保健”类科普期刊数量最多,“科技之光”类科普期刊停刊比例大,“青少年科普”期刊和“社科视野”科普期刊数量太少等现状。【结论】中国科普期刊应抓住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历史机遇,顺应时代和读者需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力寻特色发展优势,丰富期刊刊发形式,以实现中国科普期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四种网络数据源在期刊影响力评价方面的异同,为期刊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2014年JCR、Pubmed数据库均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开放存取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提取各数据源平台在期刊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中重点考察的代表性数据指标。【结果】 JCR的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被引频次、可引用项目;Google scholar扩大了期刊信息的传播范围;Altmetrics.com注重网络传播指标、获取指标和利用指标,其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网络传播指标。【结论】 JCR反映的是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Google scholar前置了期刊评价;应用搜索引擎获取期刊网站的链接数、IP访问量、PV浏览量等描述了期刊传播阶段的影响力。Altmetric.com将期刊评价延伸到传播、获取和利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