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郝彦桦 《科教文汇》2008,(22):258-258
习语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的结晶,是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实体,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极富表达力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英语素以习语闻名。英语习语主要包括格言,俗语,谚语,典故,口头语,俚语及一些习惯表达。隐喻是基于两个不同类事物的某一共同点而使用表述其中一事物的词来隐蔽地修饰另外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段。本文从具象化隐喻,生机式隐喻,拟人式隐喻,联觉式隐喻共四个方面对英语习语中的隐喻修辞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对于全面理解隐喻修辞,准确认识英语习语,以及研究英语中的隐喻思维都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曾小敏 《科教文汇》2011,(14):126-126,141
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隐喻的海洋,隐喻的思维认知帮助和影响着人们对新生事物和抽象事物的认识。在职校学生普遍英语隐喻能力不高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的介绍增强学生对隐喻的了解,并通过教师在词汇教学、语篇句法结构,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入概念隐喻理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隐喻理解应用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转喻在英语习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莹 《科教文汇》2011,(2):109-111
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修辞手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隐喻作为思维的本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尽管转喻在人类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频繁出现,但它所受的关注却很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转喻及其在英语习语中的使用。通过探讨转喻在英语习语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习语,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4.
语法隐喻在英语语篇中被大量使用,但是在不同的文体和语域中,语法隐喻出现的形式和所体现的功能各有不同。本文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依据,分析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及其功能,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科技英语语篇中的隐喻本质。  相似文献   

5.
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走向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种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人们大量地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并通过隐喻来认识新的事物。由于隐喻的这种独特作用,人们不断地将隐喻应用于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论述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食用色素的使用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天然色素将取代合成色素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本文通过查阅参考文献,介绍了天然色素的历史沿革和研究意义,结合植物中常见色素的应用实例探讨了它们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天然色素不稳定性的原因。旨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天然色素产业,并呼吁加大对此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技术叙事包含双重含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技术展开文化实践;技术史家的写作实践,它们分别对应日常知识和专家知识。文章以现象学为指引,以论述二者在实践层面的可通达与统一性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各种不同技术叙事模式及其历史意义的建构方式。进而以关于惠特尼的不同历史叙事模式为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技术叙事模式通过不同的隐喻与情节化组合以现实化历史意义的方式,以此深入讨论叙事的情节化机制,从而展示了技术叙事的本体论、认知、审美与政治维度。由此,文章展现了对技术叙事进行文化研究的不同侧面与文化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休闲伦理以及图书馆在休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提出构建图书馆休闲教育体系,规范公众休闲价值判断,培育公众休闲信息素养,提升公众休闲教养及对弱势群体的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9.
李扬 《科技风》2011,(10):211
情感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情感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将情感隐喻分为通感隐喻和实体隐喻,并利用空间合成理论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的情感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以期论证空间合成理论框架下情感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传统人文思想中,死亡作为生存的对立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许多杰出的人文作家都借助作品中的死亡叙事进行对个体的生命关怀。在哈代的悲剧小说中,人物常常笼罩在一种悲观、颓废、绝望的现代意识之中,自我受到约束,只有死亡才能帮助他们摆脱束缚、实现自我、获取自由。哈代运用保护性死亡的叙述,让人们在感受死亡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的可贵。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情报科学》2005,23(6):801-806
本文从探讨经济学的传统研究主题出发,阐述了知识经济学的产生是经济学解决所面对的实践难题和自身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知识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知识经济学从经济学的物理学隐喻到经济学的生物学和人学隐喻的经济学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资本一方面体现了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和决定人类选择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潜在地制约和影响着制度安排、技术进步及物质利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still a side issue in the German-language media, attention towards synthetic biology has risen clearly during the last years, in line with the first applications being presented.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 content analysis of synthetic biology coverage in German-language media over the years 2004-2009. In the media, synthetic biology is not clearly separated from gene technology. News value is attributed to established categories such as persons and events. Many metaphors and analogies used in describing gene technology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coverage of synthetic biology; however, engineering metaphors are more prominent. In addition, playfulness constitutes an aspect rarely found in genetic engineering coverage. Overall, the picture emerging is ambivalent, which leaves prospec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ublic debate ambiguous.  相似文献   

14.
马波  徐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193-1204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以此为出发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非标记式分子光谱学的单细胞功能表征、分选与组学技术体系的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多种光谱技术之间扬长避短的运用与多模态成像,结合高通量的光谱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及下游单细胞组学技术,正构建与拓展着一条连接光谱学与遗传学的广阔桥梁。这一桥梁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光谱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5.
Whenever a new, potentially controversial technology enters public awareness, stakeholders suggest that edu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 are needed to ensure public support.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suggest, however, that more information and more deliberation per se will not make people more supportive. Rath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sense-making processes, attitude polarisation is to be expected. In a real-world experiment, this study on synthetic biolog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uptake and deliberation on opinion certainty and opinion valence in natural groups. The results suggest (a) that biotechnology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anchor for sense-making processes of synthetic biology, (b) that real-world information uptake and deliberation make people feel more certain about their opinions, and (c) that group attitudes are likely to polarise over the course of deliberation if the issue is important to the groups.  相似文献   

16.
技术的价值负荷:应用伦理学视域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迎欢 《科学学研究》2006,24(6):846-850
认为技术的价值负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自身具有正负价值的两面性表现;二是技术的应用也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作用的价值。前者是技术价值的自然属性,后者是技术价值的社会属性。技术价值的自然属性是“先在”的;而技术价值的社会属性是应用伦理学本质的展现,它在技术与社会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展现人与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关系。对技术主体进行责任规约,有利于确保技术正价值的有效发生,实现技术的崇高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一大创举,是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尝试。一方面,它顺应了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推进了高校教学的深化变革,有利于促进高校创新和健康发展。该文基于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基本内涵,结合通识教育的研究背景,试图深入剖析与探究大类招生这一新型模式对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学修辞重要战略之一的语言战略,一方面借助语言自身的发明功能,利用类比和隐喻来实现科学认识上的跃迁和抽象上的形象化;另一方面凭借语言美辞技巧,使科学理论和观点在交流和评价效果上得以缩小或放大,最终实现作者意图的突现或回避。文章力图通过翔实的科学案例来证实科学修辞语言战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工程特性赋予其“设计”和“重构”的实践内涵,人为设计的生命得以加入传统的以DNA为基础的生命进化进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风险和伦理问题。文章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剖析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安全风险、伦理困境及其诱因,在借鉴欧美国家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合成生物学伦理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