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翟莉  梁倩  姚佳佳 《情报科学》2023,41(2):20-28
【目的/意义】合作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忽略了学者在研究生培养上的学术合作这一重要形式。明确高校导师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上的合作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科研合作及导师合作指导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统计学科合作规模最大的三所高校为例,基于学位论文数据构建导师合作有向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探索网络演化规律和结构特征,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从网络结构和导师个体属性角度明确合作的形成机制。【结果/结论】三所高校的导师合作网络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结构上呈现集群性、链状和多个小团体的不同特征。结构效应对网络形成的影响在高校间存在差异,互惠性和中介性促进了合作的形成,而闭合性的影响不显著。导师研究方向不具有同配倾向,职称等属性对网络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局限】扩展了学者合作研究范畴,结果对于发现导师合作规律和明确合作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对于其他学科以及导师跨机构跨学科合作等特殊情形的适用性还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2.
滕婕  胡广伟  王婷 《情报科学》2022,40(6):177-184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多主体联合辟谣开创了辟谣的新模式。研究信息共享下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 依赖性,为联合辟谣主体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考虑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和不同信息主体间策 略选择的依赖性,建立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合作博弈随机微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两种协同模式进行最优均 衡分析。【结果/结论】辟谣信息的产生与信息共享的成本、信息共享的边际收益、辟谣信息影响和信息的衰减率有 关;合作博弈下信息共享量、系统收益以及辟谣信息产生量的期望和方差都高于 Stackelberg 主从博弈下的合作模 式。【创新/局限】研究为辟谣主体及时采取相应的网络谣言应对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结论可为网络谣言的治理 和舆情预警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
李春发  赵乐生 《情报科学》2017,35(12):73-80
【目的/意义】组织双元能力是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阐释了双元能力与产学研 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耦合机理,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实现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基于组织双元性理论 和知识创新理论,构建双元能力影响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以及契合各主体间动态反馈行为的系 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基于创新性知 识的供求关系为开展双元型合作提供条件,双元能力与产学研知识创新增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璐  马峥 《情报科学》2019,37(2):14-18
【目的/意义】学术实体合作关系评估对于科技管理者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科研人员发现潜在合 作对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合著科技文献数量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利用作者、研究机构、国家 三类实体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多层合作关系网络,提出支持同层级和跨层级实体间合作范围和合作强度的测度方 法。【结果/结论】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国际合作情况进行实证,验证了测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日益加深,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已经形成.网络治理为研究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局限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的跨区域行政网络和市场际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了网络治理模型,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提出了网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庞雨静  卢新元  张恒 《情报科学》2022,40(6):124-131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学者间的科学合作现状和研究团队构成,挖掘作者间的潜在合 作关系,以期推动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实践。【方法/过程】基于SNA视角,以UCINET6和COOC9.9为分 析工具,对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核心作者群的117名作者进行分析,从合著网络的子网、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 群和结构洞等5个维度揭示智慧图书馆领域学者外在合作关系,预测潜在合作关系。【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智 慧图书馆领域的学者多以2-3人的小型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团队间缺乏沟通交流,潜在合作分析表明该领域仍然存 在巨大合作潜力和空间。未来该领域学者可以围绕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物联网、大数据等方向加强合作,促进 跨学科、跨地域大规模团队的形成和学者间更密切的联系,推动领域发展。【创新/局限】首次基于SNA视角挖掘智 慧图书馆领域学者的现存合作关系与潜在合作关系,对于潜在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立足信息生态视域,研究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演化,通过不同维 度的网络舆情文化引领方式及机制,促进网络舆情生态化发展,为网络舆情监管与治理提供新思路,推动网络文化 生态建设。【目的/意义】对网络舆情主体、客体、时空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进行描述,并以此构建网络 舆情生态的全景模型。依据网络舆情生态的研究维度提出主体引领、客体引领及时空环境引领的文化引领维度, 并提出相应的文化引领机制。【结果/结论】针对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三个维度,分别提出文化育人机制、文化服 务机制及文化创新机制,对网络舆情治理及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创新性地从主体— 客体—时空环境将网络舆情生态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及文化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苏强  季荔 《情报科学》2023,(9):37-47
【目的/意义】面对当前医疗数据共享存在的基本原则要素缺乏、动力不足以及隐私安全风险难以保障等问题,构建医疗数据共享的协调机制,以提升健康医疗数据的开放治理水平。【方法/过程】本文考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基于医疗机构、技术支撑企业和政府参与的医疗数据共享策略选择,构建主体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数据仿真对博弈主体的策略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支撑企业是促进医疗数据共享的关键主体,其策略选择易受到初始概率、建设费用承担比例、隐私安全问题承担比例、收益分享比例及随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医疗机构、政府共同参与导致的额外成本效应增加会提高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技术支撑企业是否参与医疗数据共享建设的费用承担对医疗机构策略选择会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效益差距及隐私安全问题的承担比例会影响到医疗机构的策略方向选择。【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将演化博弈与随机过程相结合,为不确定性环境下医疗机构、技术支撑企业和政府共享协调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但未考虑其他医疗数据主体和更全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尚未找到多数据的处理方式,后续可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泾 《情报科学》2018,36(12):66-70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带来全新的网络传播生态,分析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特点与演化规律,提出网络舆情治理创新路径,有效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治理能力。【方法/过程】从 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的概念与属性出发,阐发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网络舆情治理创 新的具体实施策略。【结果/结论】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治理应从网络管控转变为网络治理,创新治理理念;从单一 到多元,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从线性到系统,构建“三位一体”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皇甫军 《情报科学》2017,35(8):62-67
【目的/意义】研究科研社交网络平台功能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平台设置、促进科研社交网络 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文章从用户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和用户获取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角度设置平台功 能要素问项和用户行为问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平台功能定义为信息、凝聚、合作、管理四项功能,研究其对用户 关注、互动、学术共享和学术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得出平台信息功能有效增强用户学术分享行为,合作功 能对各行为影响较小,凝聚功能对学术分享与合作行为作用较大,管理功能也会有效增强用户的学术分享。  相似文献   

12.
周汉杰  王刚 《情报科学》2021,39(12):118-125
【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纾解对策,对于创造良好网络环境,提升网络舆情治理 效能以及应对网络风险复杂局面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过程】本研究立足区块链理念与技术,分析社交网络舆情 风险管理概念框架,指明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现存问题,进一步探究区块链技术下社交网络舆情治理与纾解机理,建 立社交网络舆情管理系统模型,并从技术推进、多方协作、媒体引导等层面探究防控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密钥。【结 果/结论】区块链技术对社交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提高舆情信息传播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营造健康、安全共享等网 络社交生态系统提供诸多可能性。【创新/局限】本文构建的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理模型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没有 考虑信息存储的上限,下一步研究工作是提升区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采集的标准化,为区 块链社交网络舆情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迪  张会来 《情报科学》2022,40(11):176-185
【目的/意义】高校是网络舆情的聚集点和热源地,其舆情引导和治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 风险、凝聚社会共识、筑牢社会认同的思想基石。【过程/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高校网络舆 情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分析等方面,阐释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的进展情况;通过施引文献的名词性术语、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分析等,得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 及前沿趋势。【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舆情治理的形象修复与 弥合路径,舆情叙事模式转变与高校舆情应对机制,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危机响应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 势。【创新/局限】本文反映了国内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动态图景,但数据来源仅为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难 以展现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探讨跨组织项目相关多主体合作问题,基于有限理性视角,从管理运作、关系协调等协同治理机制来分析影响协同治理效果的因素,建立跨组织研发项目多主体合作协同治理框架.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跨组织研发项目相关多主体合作之前所具备的基础收益对项目生成期没有影响,外部诱惑变大、企业信誉下降会降低整个寿命周期项目合作联盟系统的稳定性,将合作收益分配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达到促进多主体合作的效果;项目多主体需控制合作成本和协同成本,防止协同关系破裂.企业信誉贯穿跨组织合作整个项目周期,因此合作多主体维持信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邱长波 《情报科学》2019,37(11):163-168
【目的/意义】获取中国大陆31个省区间合作论文的频次,分析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今后地区间的 科学合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以SCI数据库收录的1999-2017年的中国数据为研究对象,将19年数据 分为四个阶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整个过程的演化特征。【结果/结论】任意两个省区之间基本都建立了 合作关系,但大多省区之间合作强度较弱,合作网络的不均衡问题仍然很明显。重要节点可以减弱地理位置对整 个网络的阻碍作用,推动整个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仲基  王宏起  李玥 《情报科学》2017,35(7):132-137
【目的/意义】产学研协同已经成为新兴产业重要的创新模式,针对产学研合作专利技术情报的研究旨在通 过深入的技术挖掘,为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与技术战略布局提供情报支持。【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方 法,构建IPC共现网络和区域-技术2模网络,设计产学研合作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框架,借助Ucinet及可视化工 具Netdraw,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合作的热点技术领域 集中于充电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冷系统;电池及充电设备相关技术将成为未来新趋势;北京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 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构与网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三年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13个城市间的技术转移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发现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的联系整体性逐渐加强,区域技术转移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也印证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发现天津在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中的中介、传递作用不足,且处于降低趋势。针对此问题,本文还提出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予  刘某承  白艳莹  张永勋 《资源科学》2015,37(8):1529-1535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区域的系统性问题,打破行政区界线开展区域生态合作,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尽管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及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合作机制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生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参考生态合作研究成果,针对水资源供给与消费、风沙源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尝试构建了生态合作机制建设基本思路;提出了生态合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其生态合作的组成要素,提出了生态合作的各方主体、可以采取的生态合作方式及监督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成为网 络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文面向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模型,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过程】定性分析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机理,通过定义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构建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 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传播主体之间演化关系以及政府辟谣程度等问题。【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并将其归类得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过防复”的 治理策略,最后针对模型拓展问题和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预测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科技园区共生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园区转型升级中出现的主体间粘性偏低、协调性不足等一系列影响合作行为有效性的问题,运用Logistic Growth规律及成本理论构建共生网络治理模型,提出依托型共生网络治理应侧重发挥学习机制的保障作用来降低技术势差,平等型应侧重利用信任及学习机制作用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稳定,嵌套型应在各机制配合下着重加强制度机制及生态治理机制约束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