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密集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提升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基站密集部署场景,考虑用户基于多连接用户归属方式接入多个基站,以充分利用基站资源。为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研究多连接场景下的用户归属与功率控制策略。从兼顾系统吞吐量与用户公平性角度出发,将问题建模成对数速率最大化问题。通过将优化问题分解为用户归属和功率控制两个子问题,得出一种高效的次优解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系统吞吐量上较已有算法具有明显的增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正交频分多址无线蜂窝系统下行链路,提出一种基于用户速率调和均值公平的多小区干扰协调功率分配算法.为了优先减轻小区边缘用户的同频干扰,把多小区功率分配问题建模为一个以用户速率调和均值公平为目标的非凸优化问题,并提出一种迭代算法求其接近最优解.该算法需要相邻的基站通过交互干扰信息进行相互协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小区中心用户有较高通信速率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小区边缘用户的通信速率.  相似文献   

3.
在分层蜂窝网络中,为改善网络容量,同时部署宏基站和家庭基站. 本文对该网络中家庭基站的接纳控制进行研究.根据数据业务的到达/离开和用户移动性之间的时序关系,将家庭基站小区接受的数据业务分成4类. 基于部分可观测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理论,提出针对分层网络的接纳控制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带宽资源利用时间和信令开销.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UMTS/WLAN异构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问题,提出基于比例速率限制的网络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为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将问题建模为带比例速率约束的系统吞吐量最大化问题.通过求解放松约束后的优化问题,得出用户网络选择与其到不同网络的可达速率之比相关的推论,并依此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分布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原优化问题解的上界相比只有较小的性能损失,同时能有效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异构网络中,宏基站在时域选取几乎空白子帧(ABS),降低功率传输,可有效减小Pico基站扩展范围(CRE)内用户受到的干扰.但鲜有文献联合考虑功率降低和用户的服务质量(QoS)约束.本文提出一种满足用户QoS约束条件下联合网络资源分配和宏基站ABS期间功率控制的算法(RA-APC),算法在资源分配和ABS功率控制之间来回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有效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6.
面对5G毫米波网络中多用户的高速率需求,为进一步加强毫米波网络中的下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和距离联合的新型用户配对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天线阵列形成波束的高定向性和用户的随机性.基站根据用户之间的瞬时空间角度差和距离基站的位置信息来选择配对用户,并将适时地选择启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通过使用随机几何...  相似文献   

7.
在提供多媒体业务的3G系统中,不同的业务传输速率在传输过程中是可变的,所以用功率速率联合控制来处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问题。在可变扩频增益CDMA系统中,用户根据其无线环境确定其传输速率和发射功率,基于博弈论提出了使用户净吞吐量最大化的功率速率联合控制方案。对信干比要求不严格的业务,可依照一定的概率来决定是否调整用户数据传输速率,仿真表明这样可使用户的传输速率进一步提高,更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8.
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步传输(SWIPT)作为一种重要的射频能量采集技术,可使能量受限设备在通信的同时采集射频能量补充电能。针对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系统,研究D2D接收端利用功率切片技术同时进行信息解码与射频能量采集时的资源分配问题。为保证D2D接收端在高射频能量采集需求下的高信息解码速率,提出D2D通信一对多的频谱复用方案,允许D2D设备复用多个蜂窝上行链路频谱进行通信,网络中的所有用户设备作为分布式的射频能量来源对D2D接收端充电。在此场景下,对包括频谱匹配,功率控制和功率切片控制在内的系统资源分配进行联合优化,在保证D2D接收端射频能量采集需求和各通信链路速率需求条件下最大化D2D通信总速率。以上优化问题为非凸形式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难以求得最优解。因此基于贪心思想和凸逼近理论提出两层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对比其他资源分配策略,在满足用户设备能量和速率需求前提下显著提升了D2D通信总速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协作通信(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的重传问题,提出了在2个用户和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中,用户之间如何协作进行混合ARQ(hybrid ARQ)的方案. 通过分时发送机制,每个用户都保存对方上一次发送的数据,在收到基站的ACK/NACK后,根据基站的指示,从存储的上一次发送数据包中,寻找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并插入自己需要传送的新数据包,在下一个发送时隙中进行传输. 通过协作通信系统所实现的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HARQ的性能. 比较2个用户分别独立与基站通信和相互协作与基站通信的HARQ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比较不同信噪比(SNR)下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误包率(PER)以及平均时延,证实了本系统在可提高系统传输时延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PER.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采用massive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的5G网络规划中,使用传统的系统级仿真方法获得信道幅值的计算量和时间开销非常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来预测massive MIMO系统的信道幅值。自适应神经网络由基本BP子神经网络和特征降维BP子神经网络组成,可实现对给定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自适应,基于用户射线追踪数据快速准确地预测用户的信道幅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神经网络在得到与系统级仿真方法精度接近的信道幅值的同时,可大幅降低获得信道幅值的时间开销;并且与采用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训练时间、预测误差大的用户数和平均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方法是采用单任务分类或回归的机器学习方法,这类方法忽略多个任务之间的潜在关联信息,并且在小规模训练数据条件下很难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提出基于鲁棒多任务学习模型对微博用户进行大五人格的预测,既共享多个任务之间的关联信息,又能够识别出不相关任务。参数矩阵也相应地被分解为结构项和异常项,采用核范数和L1/L2范数进行正则项约束,将问题转化为求解优化问题。通过真实的新浪微博用户数据进行方法有效性的验证,5个维度的平均正确率、平均精确率和平均召回率分别达到67.3%、71.5%和74.6%,同时与在相同数据集上采取传统的单任务学习方法和多任务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鲁棒多任务学习方法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问题,设计基于拉普拉斯方程的人工势场,并以人工势场为基础进行无人机的运动控制。对地图中阻碍边界与目标边界分别设置初始条件,采用边界元法求解拉普拉斯方程。由此建立调和势场,它对障碍物形态适应程度高,不存在局部极小点,并可快速计算内部任一点的梯度。以构建的梯度场作为参考速度,采用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器进行速度追踪,从而完成无人机的姿态控制。采用Airsim仿真平台进行不同场景下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有效引导无人机完成路径规划与避障控制,且在遭遇意外干扰时具备良好的调整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用户的兴趣、习惯、偏好和特点是个性化服务的起点,先进的技术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针对性、主动性是个性化服务的两个主要特点。内容包括服务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和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列出网页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检索帮助服务、数据挖掘服务等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雷达分辨率的提高,低分辨率下的点源模型不再适用,且由雷达分辨率提高带来的目标距离扩展现象对雷达的检测概率影响越来越大。研究分布式MIMO雷达中距离扩展目标的检测问题,将该问题建模为二元假设检验问题,并将不同发送-接收对所对应的干扰杂波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随机矩阵。同时指定它们的先验分布为逆复Wishart分布。通过设置不同的功率水平模拟不同的发射-接收天线对之间的非均匀杂波功率。根据Rao和Wald检测器的检测标准结合贝叶斯框架在非均匀杂波背景下推导出2个新的检测器。新推导的贝叶斯检测器主要具备以下2个优点:首先,不需要训练数据;其次,在决策规则中包含杂波的先验信息,并以此实现性能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均匀杂波环境中,推导的检测器比现存的检测性能更好,计算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15.
在船舶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中,为解决功率为36 MW的发电机电压的整流问题,建立适用于船舶MVDC电力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模型。在空间矢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桥臂电压控制。在直流电压为5kV及负载不同的情况下,应用MATLAB/Simulink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模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此,研究该模型在不同直流电压(5~30 kV)等级下的性能表现。仿真结果表明:在36MW/5 kV的额定工况下MMC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直流电压等级对MMC输出直流电压的纹波影响不大,但对MMC的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IEEE 802.11协议在链路层提供有限次数链路重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基于IEEE 802.11的移动Ad Hoc网络(MANET)中保证可靠通信的节能路由改进算法——ERRC(Energy-efficient Routing algorithm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in IEEE 802.11-based MANET),它可以方便地应用于MANET中现有的反应式路由协议。ERRC分析并建立了适合于IEEE 802.11情况的重传模型和能耗模型,提供了在发送数据分组时的功率控制机制,在节点选路时综合考虑了分组错误概率、节点代价函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ERRC算法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生存期,在节省能耗方面比没有考虑分组错误概率的节能路由算法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7.
依据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测试评定结果,探究赛艇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量化安排,比较运动员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的变化及对2000 m成绩的影响。方法:以17名陕西省赛艇男子运动员(11名公开级、6名轻量级)为测试对象,在2018赛季准备期(12周)的起、止各1周用赛艇测功仪测试体现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100 m、500 m、2000 m、6000 m,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依据“黄金标准”和“时间-功率”拟合曲线及相关算法评定运动员供能能力水平,根据第1次测试结果对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进行量化安排。结果:1)2次测试“时间-功率”拟合幂函数曲线分别是y=1146x-0.188,R2=0.9939;y=1052x-0.172,R2=0.9925,根据函数式推算“黄金标准”中的10 s、60 s划行的平均功率。2)最大无氧非乳酸训练占比为0.003%,最大无氧训练占比为0.020%,最大有氧训练占比为0.120%,最大无氧阈训练占比为2.627%,有氧耐力训练占比为80.569%,力量训练占比为16.662%。3)运动员第2次测试10 s,6000 m,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的比值更为接近“黄金标准”,60 s划行的平均功率偏离“黄金标准”。4)运动员测功仪2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1.98%(p<0.01),1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下降了5.14%(p<0.01),6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2.54%(p<0.01),60 min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3.52%(p<0.01)。结论:准备期针对性量化安排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发展方案,能有效调控样本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促进赛艇2000 m成绩提高。“黄金标准”“时间-功率”函数曲线对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评定和训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速滑蹬冰足底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滑蹬冰足底力量分析与传导特征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国家优秀运动员和黑龙江省优秀运动员的采 样分析。为进一步挖掘实时反馈数据的应用价值,我们选取了一些分析指标:各区域力量输出消耗及其比率、力量 输出峰值及其与体重百分比、力量输出峰值延迟时间、单位时间内力量输出消耗、单步与复步波峰时间差及其与步 频的相关度等。对于足底压力反馈曲线的各个力学指标,从动力学角度进行分析,描述力学特征和力学意义,分析 力学特点与技术动作的关系,为寻找一种更先进和更省力的速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