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现有创业经验学习理论,系统分析了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四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深入探讨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宁夏地区四个城市的新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实证结果表明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型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者经验和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应用型学习在创业者经验和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内在维度和个体间维度。身份建构来源于个体内在自我否定过程与外化的主观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学生创业者身份识别是多层面的,它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内在独特性理解和对外部环境的不同主观感知的双重过程。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者多重身份的识别整合模型,并从大学生创业者身份识别和塑造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及改进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业企业属性特征决定了创业者成为影响其成长的关键因素。作为创业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创业激情能够帮助创业者识别潜在的信息资源和开发创业机会,在创业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借鉴情绪传染理论,构建了创业激情、自我效能感、管理强度与创业成长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85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创业激情有助于创业企业绩效的提升,管理强度在创业激情与成长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个体特质,对创业激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意味着更有可能感染他人,塑造一种更加强烈的氛围,其创业激情对管理强度的作用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学者创业不但是双创背景下我国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做强知识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突破大学技术转移瓶颈、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迫切需求,而且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示范及导师作用,有利于壮大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与高质量的就业。但学者创业成长过程复杂、失败率高且从商业模式视角的相关研究罕见。本文通过对天津高校三个典型学者型创业者的深度访谈,探索学者创业初始条件、商业模式与创业成长的本质联系。研究建立了基于商业模式构建的学者创业成长过程综合模型,对学者创业学术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浩  孙新波  张雨  张媛 《科学学研究》2018,36(2):296-303
针对"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的传统难题,从创业认知理论视角,系统考察了创业者反事实思维、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以及特质性调节焦点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并详细探讨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2)创业警觉性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性调节焦点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创业情境的不确定性剧增。面对混合型组织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双元目标的持续张力,社会创业者自身的身份认同模式不再停留于线性的、双元的、单向的关系,而是更为复杂、多元和混沌的多重身份“纠结”状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44位社会创业者的访谈与交流、自我表述、社交媒体分享等数据,通过他们对社会创业过程的“自我叙述”,识别出社会创业者的3种多元身份,即个人身份、角色身份、组织—社会身份,以及生产型、孕育型、种植型和共生型4种多元身份建构模式及其心理机制,并进一步发现了不同心理机制下创业者平衡自我身份建构需求与组织合法性追求的多元身份整合结构。本文基于社会创业者多元身份视角探索性地解构了社会创业者所面临的多元身份管理挑战,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索了社会企业家的创业过程,为政府及相关机构设计社会企业家支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助于指导社会企业家的心理调节和关怀。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绵阳市YBC扶持的140个创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与验证。结果显示:导师创业指导能力具备、导师尽责性、导师与创业青年的互动关系正向影响创业青年对导师指导行为的内在价值认同评价,而且这种内在价值认同程度会正向影响创业青年的外在行为认同表现,当创业青年自身忠诚于自己的导师并愿意向其他创业者推荐自己的导师时,研究认为创业导师的指导行为得到了创业青年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资源视角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起点就是创业机会的发现。本文首先提出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影响的有三方面因素:必要的信息资源、创业者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创业者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倾向性,并以认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者机会识别过程,建立了基于信息资源视角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农村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创业正成为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驱动工作之一,也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符合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深刻认识双创扶贫的内涵,透过我国贫困地区在双创脱贫工作中的实践成效,探索双创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路径,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伍海华 《科技风》2023,(7):34-3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地区愈加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也在各大高校迅速开展。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而高校是青年集聚地,为了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文章以崇左市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及青年创业者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总结出当前青年双创能力培养现状,寻找解决现状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而构建了“三融合”双创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和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具有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者心理安全感、促进信息传递以及激励创业合作等作用,是影响创业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差序格局”较为突出的农村地区,创业者在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时往往面临着棘手的人际信任问题,但现有文献对于农村创业者如何构建人际信任却缺乏探究。鉴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CCTV《致富经》栏目有关创业者遭遇和解决人际信任问题的52个创业故事进行编码分析和理论提炼。研究发现,首先,创业者在农村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源自社会制度、个体特征和互动经历的信任问题;其次,获取认同意愿、利用第三方媒介、采取可信赖行为以及进行情感沟通等行动机制及其组合有助于创业者解决不同来源的信任问题;最后,采取上述行动机制及其组合亦有助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信任和/或情感信任。本研究构建的“信任问题情境-信任构建行为-信任结果”理论框架丰富了农村创业情境下的信任问题研究,并为农村创业者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厉杰  孙瑞杰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47-1653
事件是推动社会企业创立的重要因素,剖析事件对社会企业创立过程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突破社会企业的“认知瓶颈”。本文选取四家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对事件如何影响社会企业创立过程进行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关键事件对推动社会企业创立具有重要作用,事件强度属性越大,推动作用越强;关键事件在显化社会问题、激发创业者个人特质与获取社会支持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即:事件可以使潜在的社会问题显化,激发社会创业者固有的个人特质,增加社会创业机会识别的可能性,进一步地,事件通过影响其他实体,帮助社会创业者获取社会支持,继而推动社会创业在实践层面的落地。  相似文献   

13.
学术创业包括多种类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加强学术创业模式差异化成因、相互关系和转换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和政策应用价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角色认同、注意力基础观、资源编排等理论,从注意力分配结构、资源编排方式、行为三方面维度,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差异性的原因。从动态过程视角,探究角色重构与学术创业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学术创业多种类型可由学术创业者角色认同、注意力焦点和资源编排方式三个维度特征来界定。学术创业者的自我角色认同是决定其学术创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学术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术创业者在接触和了解市场过程中推动角色重构,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方式。角色重构过程中,由于价值导向、资源编排模式转换,促使其学术创业具体方式发生转变。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分析模型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各类模式的内在关联,描述学术创业模式转换的时序性特征及驱动机制,深化了对学术创业发展规律的认知,对于进一步优化学术创业政策环境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实证研究角度,分析环境宽松性、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相关文献推理,提出了环境宽松性、创业者特质4个维度和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相关假设。基于368份有效样本对所有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关系显著;环境宽松性作为调节变量对创业者特质的风险倾向、成就需要、不确定性容忍度3个维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影响显著,但对内控制源维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程聪 《科研管理》2015,36(10):85-93
创业者心理资本是影响创业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浙江省部分地区的393个调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对创业者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运用拔靴法讨论了创业导向和团队氛围在其中的中介(调节)混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以韧性和期望为核心的我国创业者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创业导向在创业者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并且团队氛围在创业者心理资本与创业导向之间起到调节作用。(3)在积极的团队氛围中,创业者心理资本与创业导向之间的正向联系越强,进一步强化了创业导向在创业者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学术创业者如何实现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换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以三位学术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考察了学术创业者自身的决策逻辑对其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会同时作用于学术创业过程的每个阶段,二者相互协调能够实现优势互补;(2)学术创业不同阶段的主导逻辑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高校的科研实力与资源支持能够促使创业者使用效果逻辑进行决策;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和先前经验能够促使其采用因果决策逻辑;(3)学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决策逻辑维度展现出不一致性,即使在使用因果逻辑进行决策时,创业者对意外事件也不会采取回避态度。以上结果不仅丰富了学术创业和效果理论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学术创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一直是创业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创业者特质和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构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导向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湖南长沙地区3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导向均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绩效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导向正相关;(3)创业导向维度中风险承担性、行动超前性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创新性未能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新机会识别的促进因素这一观点可能夸大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好处而忽视了其潜在的成本。为此,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黑暗”面,并将信息扫描频率引入创新机会识别过程,基于145名中国创业者的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信息扫描频率、创业经验与创新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扫描频率有负向影响,而信息扫描频率的降低不利于创新机会的识别;信息扫描频率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而创业经验可以缓解信息扫描频率的负向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新创企业管理者应正确看待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创业者应积极进行信息扫描并更好地利用创业经验等对策建议,以此启发创业者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效果推理理论,探究创业者目标导向对效果推理决策逻辑的影响效果,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基于199位创业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学习目标导向对效果推理存在正向作用,绩效趋近目标导向对效果推理存在正向作用,绩效规避目标导向对效果推理存在负向作用;(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三种目标导向与效果推理的关系中均具有中介作用:(3)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与效果推理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并且进一步调节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三种目标导向与效果推理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创业者成就动机的视角深化了效果推理前置因素的研究,揭示了在不确定环境下不同的动机倾向对效果推理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三种基于“双创”生态圈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路径。选取“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top15中的部分省域创新创业环境发展现状,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与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等在内的七维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耦合分析两种方法,结果证明,在“双创”生态圈建设中,共存在“产业主导型”、“文化驱动型”、“环境耦合型”三种环境优化路径。以陕西省“双创”环境优化为例,分析了当前“双创”环境对成效的支持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探究了基于“双创”生态圈建设的陕西省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路径及模式,以期为“双创”升级版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