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国两制”不会形成“国中之国”徐庄有的同学提出“一国两制”会不会造成“国中之国”,答案是明确的:决不可能。这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一国两制”的内涵还不了解;二是把“国”与“制”混为一谈。“一国两制”的基本点之一是坚持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础上 ,提出了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概述“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由来、基本思想及“一国两制”的三种模式;阐实行“一国两制”的几个条件;将“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非一国两制”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台湾当局在“一国两制”上的种种误导;最后得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两岸实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上 ,坚持和平解决 ;在台湾问题上 ,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和平解决”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和平解决的思想。两代伟人都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研究客观实际 ,一切从民族利益出发 ,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原理,充实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这就是“一国两制”理论。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要提法,其实质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和实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1 .“一国两制”理论来源于实践 ;2 .“一国两制”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香港回归祖国的实践检验了“一国两制”理论的科学性 ;4 .“一国两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5 .“一国两制”理论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6 .“一国两制”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澳门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本文阐述了“一国两制”与澳门回归的关系 ,指出“一国两制”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是顺利解决澳门回归的基础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地找到了澳门回归的钥匙 ;大陆的强大是澳门回归的坚强后盾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树立了澳门回归的典范 ;“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澳门回归终成现实 ;回归后的澳门 ,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 ,随着澳门基本法的实施 ,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重大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是“一国两制”提出的基本前提 ;台港澳现状是“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客观条件 ;争取在国际关系和两岸互动中占据主动是“一国两制”决策提出的战略目的 ;“一国”条件下“两制”关系如何处理是“一国两制”决策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  相似文献   

9.
王龙巧 《教师》2012,(27):92-94
一、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课标分析本条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②“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为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依据。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一 :用“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就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简析 :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②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和平和武力两种方式。用和平方式 ,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损失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③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11.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文章通过实证方法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实践入手,对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当前正在进行中的实践提供一点经验,为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诗歌创作能紧密联系社会、时代,成为进军的鼓点、号角;今天的诗歌,未能喊出时代的强音,而呈现出空前的玄妙、虚无、错乱,大肆张扬“小我”,从而失去了广大读者远离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抢救战区学校,保存湖北教育的基础,将湖北战区各类公私立中等学校合并,组建“湖北联中”,统一迁往鄂西,鄂北后方各县。这是抗战时期湖北中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和战略调整,也是湖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本考察了这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经过。分析了其历史成效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全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土匪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抗日战争时期,土匪一度泛滥.中共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制定了较完备的对土匪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推动了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经四个阶段:甲午战争;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这是一个依次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抵抗中,民族的自立,自强意识不断积累,在抗战中总爆发,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众的觉醒也由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 ,并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段历史的回顾,亦是作者对故乡往事的追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旋于1942年2月占领了缅甸,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侵入我国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面对日军的入侵,滇西军民奋起反击,进行了游击自卫战,继而以重兵、名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9.
《月上柳梢》是现代女作家赵清阁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家通过"抗战加恋爱"的叙事方式将爱情书写和抗战救国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对以往"革命加恋爱"叙事模式的批判性承袭和大胆改造实验,而且与同时期陈铨的"抗战加恋爱"小说《狂飙》相比较,在主题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某些相通之处。通过对《月上柳梢》的分析,一方面我们发现赵清阁在小说创作上的匠心独运,另一方面则让我们从赵清阁与抗战文艺的复杂关系与矛盾处境中,重新审视抗战文艺创作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在“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立法的原则指导下,国民政府一方面从抗日战争的需要出发,制颁一系列应急教育法规;一方面从建国的长远目标着眼,制颁一系列调整性的教育法规,教育立法由此进入应急调整阶段(1937~1945年)。这段时期的教育立法,既为战时教育提供适时的法律依据,又为下一阶段教育立法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