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生态学、教育学、文化学等理论,提出并探讨学校体育生态化的理论,分析目前学校体育生态化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若干对策:"整体规划、生态优先、重点发展、示范推广",建设生态体育课程,生态运动场,实施"体育-文化-生态"校园计划,制定体育生态行为道德规范,开发与应用体育生态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闽,审视学校体育,查究学校体育存在的非生态化问题,研讨学校体育如何生态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探析各种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提出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容学校体育教育应突出阶段性、层次性和目标性,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体育专业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的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学校体育建设的相关因素,认为:学校体育是体育环境——人三者之间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支撑学校体育发展主要的是体育环境因素。根据体育的特点和生态学的观点,建立了学校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学校体育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图从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功能和目标等内容入手,结合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初步设计了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具体实施途径.具体方法是: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优化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及体育开展好、差两类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隐蔽课程对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展较好的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较合理,反之亦然。总体上两类学校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缺乏科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学校隐性体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涵义和构建隐性体育课程的原则,对从隐性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与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构建完整的学校隐性体育课程体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范围和水平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旨在为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随着体育实践的深入和体育科研的发展而退步深化。体育具有它的本体功能和非本体功能,体育的本体功能是指生物学意义上取得的效果,而体育的非本体功能是指心理学、社会学意义上而延伸出来的功能。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转环节,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在育人方面的整体效应,不仅对个体身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反对培养个体的竞争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完善社会品格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社会学函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就在于明确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与美育使命,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转型,从而有效落实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与美育具有内在价值关联性,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审美品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体育具有以“美”育人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体之美与运动之美、塑造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促进个体的身心自由和谐与全面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把德育放在首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具体举措。本文就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如何贯彻德育教育,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分析了教师继续教育概念的内涵与演变,回顾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沿革与发展,并透视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时代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生死存亡,国民政府倡导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重点。分析了抗战时期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考察了其主要内容,即全民体育化、体育军事化及军事体育化等;阐述了该思想对加强专制统治、对增强士兵作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对学校体育全面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的目标引领着评价的方向,与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探讨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定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及目标定位与学生成绩评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纲要》的相关精神,分析了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并运用多种方法,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构,旨在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研究 ,阐明其发展历程中的规律与特点 ,探索其发展趋势 ,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集合模型的建立,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特点,对"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区域性体育教育社会化网络,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亦是体育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通过对国内外Physical Literacy(PL)、体育素养文献的回顾,分析中外体育素养文献的研究类型与研究主题等变量,找到发展和促进PL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PL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研究提供启示。方法:以"体育素养""身体素养"和"Physical literacy"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平台、SPORTDiscus和EBSCO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通过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得到32篇中文和57篇英文文献。对数据进行编码,定量数据使用Excel中的频率和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当前国内外有关体育素养的研究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国内外均认同Whitehead的体育素养概念,但并未完全达成一致;测评工具没有展现出PL概念特征;国内外研究主要群体均为学生;国外研究类型较国内更多元,研究主题更广泛;全球纵向研究少,横向研究多。我国对体育教师PL的现状调查以及职前体育教师PL的培养似乎欠缺,加强PL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能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依据全人格教育理论,主要运用文献法对英国公学体育育人的经验进行考析,旨在为我国实现学校体育育人目的以及丰富学校体育理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公学的体育开展始终坚持“育人至上”的原则和“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注重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同时,更是将人格教育作为其价值取向;公学校园内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都经过精挑细选,虽然项目有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参与这些运动项目既可以使学生的体魄得以锤炼,更可以使学生的体育精神得以提升;公学人深知多数体育精神的获得离不开体育比赛,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体育比赛,通过多如繁星、五花八门的体育比赛来充分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实为上策;在提升学生学校体育参与方面,公学坚持兴趣与约束共同作用并以约束为主;公学的办学目标旨在培养领袖与社会精英,而体育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推崇体育明星,把运动场上的明星视为最优秀的学生,不仅是对体育与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