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教师心灵导师帕克·帕尔默所著,作者从教学要从心灵出发,分析了教学的困惑是我们对教学技术的过分重视,忽视了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我们对客观知识的过分迷恋,忽视了主观的契合;是我们对智力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快乐的,如果我们学会抛弃过多的功利化的东西;教师是幸福的,如果我们能用心灵倾听心灵的吟唱;生活是自由的,如果我们能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素质发展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因此我们需要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教学生活,这就是教研。教研是朴素的,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教研是高贵的,它是教师自由心灵的教学创造。教研需要给教师一定的自由、闲暇,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自由和闲暇才会产生智慧的创造。教研活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又需要一种怎样的理想生活?本文试从生活的视角谈谈自己对教研的理解,让教研走出人们认识的误区,走下高贵的台阶,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热爱孩子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而一个教师真正的爱并不是在于能热爱那些漂亮、活泼、可爱的幼儿,更在于爱那些能力一般、长相平平的幼儿。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孩子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师。”是的,作为一个教师,在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的同时,也应对幼儿教育倾入满腔的爱.每个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生活起居无不时时萦绕在我们心头.幼儿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老师的爱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那么.在幼教工作中,怎样热爱幼儿呢?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发表还是不发表作品,那是教师的自由”。文章针对教师将写教学反思当作“苦差”的现状,提出教师队伍应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教师要将教学反思习惯深化到心灵;将教学反思意识深化到心灵;将教学反思方式深化到心灵;将教学反思策略深化到心灵;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的心灵对话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张天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尤其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积极的心灵对话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已逐渐地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及接受,并且潜意识地在课堂上化为自觉的行为并努力去影响学生。然而,由于“心灵对话”理念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之又认识不足,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按图索骥,为“…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对于当今急功近利、技术优势的社会,如何解决忽视学生作为人之教学问题,《教学勇气》无疑给教师以深刻的启迪。本研究基于教师心灵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困惑,阐述教师心灵的人师之教学理念与教学作用机理,挖掘其教学思想的独特性;同时,启示我们寻求现代教学中心灵之缺失的解决路径,在于彰显教师心灵的人师之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7.
帕克·帕尔默 《教师》2014,(16):F0002-F0002
正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我们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它重新激发教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学校的门楣上,朱永新的教育名言"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随处可见,这句话不仅是对师生外在生活的呼唤,更是对师生心灵生活的感召.教育,是一门关乎心灵的艺术.我们有着怎样的内在心灵图景,我们便会如何面对和塑造我们的外部世界.重返教师的心灵家园,是一场与自我、与学科、与学生的重新相遇.  相似文献   

9.
教师做到一定阶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问我是谁,重新认识自我。这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个观点。我喜欢这本书,在于这个观点特别能打动我。作者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倡导"到心灵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然而,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理念缺乏理性思考,课堂上为“对话”而“对话”,缺失“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实现师生之间“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应真诚平等、充满情趣并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语言艺术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料和无法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观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数学、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下面结合笔者在初中一年级进行的“课改”实践,具体阐述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诗——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多听过李老师讲座,或者看过李老师著作的教师,都热切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像李老师一样,驾轻就熟地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工具。它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的本源是心灵的唤醒与启悟,语文教学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心灵。课标提倡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元的心灵交流与互动;教师从事的本来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的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心灵对话”的教育理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的面部表情中,眼睛的表情功能最为出色。教学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眼神,能使师生的心灵达到默契,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运用眼神组织教学呢? 一、运用眼神表达感情。眼神能敏捷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教师组织教学时,常常要铺情设境,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病,时至今日许多同仁也没有很好的药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感受。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他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下面,我有几味药可作医治之用。  相似文献   

18.
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发展性特点的评价体系不仅能让教师与园领导平等对话,更能让教师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实现与心灵“对话”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在评价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与心灵“对话”有三“得”:一得:积极评价,再认自我与我园的评价体系屡次亲密接触并“对话”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评价不是一种终结性评定,也不是一种外部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引领。如根据“评估指标细则”中提出的“在一日生活中,能回应每个幼儿,并根据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宜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  相似文献   

19.
激发灵感表现真情美化心灵──作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实践与认识上海下沙中学王惠政作文教学与美育之间,看似并无“亲缘”关系,其实不然。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总要与生活美、情操美、艺术美、文学美...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不是一堆呆板的、僵死的符号,它由作者赋予生命,使语文学习更加精彩: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