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自由”与“罪恶”进行了深刻探讨,体现了陀翁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小说中的自由主题隐藏在人物个性之中,凸显于主角的思辨过程;罪恶主题则体现于人物内心的罪恶与全书的弑父线索中。两大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彰显了二者间的潜在联系,即不同的自由观引发犯罪或赎罪。而这,正是陀翁对“自由”与“罪恶”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曼 《文教资料》2013,(5):20-21,2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涉及暴力和种族主义这一主题,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本文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人物引语是英文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引语是引语的主要类型,在英文小说中发挥着主要功能,能够加强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感情、使语义密度得到加强并且表达出诙谐或者讽刺的效果。英文小说的翻译者必须对小说中的其它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进行分析,使英文小说的审美效果和主题意义得到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集中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同时,鲁迅笔下的人物又各有特色,深深打上了鲁迅小说的烙印。这些人物虽然用墨不多,却深刻见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群独特的人物群像。  相似文献   

5.
孙扬 《文教资料》2010,(16):7-9
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的翘楚和典范,其内容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独特魅力总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小说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其一,武侠人物具有的儒家仁爱侠义之精神感人肺腑;其二,武侠人物体现的道家逍遥出世之思想动人心弦;其三,小说表露出的追求个性自由、反对专制独裁等观念富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新世纪来刘震云小说的最高成就《一句顶一万句》为例,从小说中人物的伦理观念和身份认同角度切入,进一步挖掘该作品的深层精神内涵,从而分析刘震云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精神危机书写,主要表现在伦理危机和身份危机两方面。小说中的伦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亲情的扭曲、婚姻的错位以及朋友之间的无法信任;而人物的身份危机体现在主人公不断更改的姓名上,主要由无法与他人构建对话,精神"原乡"缺失引起。最后得出精神危机尚无法终结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呼啸山庄》的精神本质。自由在小说中表现为两个典型的意象:荒原和死亡。荒原作为人物自由精神的象征,成为小说中的风景。以死亡的极端形式塑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两个极端个性化的人物。他们的极端行为和小说风景相辅相成。在原始的生命激情中,共同构成了一幅本真人性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8.
以空间性切入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你好,忧伤》的小说文本,从而关注其与自由意识之间的关联。自由主题是《你好,忧伤》中的核心,空间表征对于自由主题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主人公塞西尔在外省度假别墅空间内的生活方式展现了战后一代自由意识的发展与时空观念的变化,安娜的到来将她所代表的巴黎上层社会资产阶级固有观念引入外省空间,两者针对“松林少女”的行为的观念冲突,凸显了战后一代自由意识的存在主义色彩。空间的营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完善了人物形象的结构,体现了战后法国文学表征与历史、社会观念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说《红字》中的荒原意象被赋予了罪恶和自由的二元对立的双重意义,使作品获得了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第一部成功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贝内特对该小说人物和主题方面的批评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 ,反映了他小说观念上的抱残守缺、墨守陈规。本文从现代小说美学的角度和该小说文本的实际出发 ,驳斥了贝内特的偏执观点 ,指出了伍尔夫小说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的特点 ,并充分肯定了她的小说创作在现代小说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