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和认识。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来审视现行的教学策略,目前教师的教学策略迫切需要转变。新的教学策略要坚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这对于课程改革的成功以及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丽芬 《江苏教育》2006,(1A):34-34
1.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发生的中小学生的生命问题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语言的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生命化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去温暖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去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生命化的教育,呼唤生命化的教师。教师通过教育活动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同时,也创造自身的精神生命,实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命化课堂教学策略是体现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探讨了特教学校"关怀生命"和"关注差异"两种教学策略基础上,文章着重就生命化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应立足于残疾学生的实际,充分关注并正视其生理障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教育评价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化教育注重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应突显生物学科的生命属性,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政治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生命化教学则要始终贯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身份真切地感悟生命;另外,生命化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教育就是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信任和成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使学生珍惜生命、激扬生命、完善生命.体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把好语音关,让学生记单词变得更容易;其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同时要合理评价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使每一个学生更健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高教市场竞争和教育功利主义、学术资本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诸多困扰中,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和问题接踵而至,高等院校想要不因功利而迷失方向、持久保持应有之地位与声誉,就必须秉承人文关怀之精神,实践“生命化教育”理念,确立教师生命化教育引路人地位,构建“以人为本”、以“成全学生”为中心的生命化教学课堂,大力培育师生的生命情感,戮力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燕红  郝佳琦 《广西教育》2012,(10):11+15-11,15
生命是人存在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活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生命的各种属性都应得到满足与发展。“生命化教育”即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将充分地满足与尊重学生生命本质的需求与差异,展现生命的真实,创造生命的亮点,体验生命的完整。  相似文献   

12.
陈庆华 《教育与职业》2008,(14):128-129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体现为:职业教育应关注职校生心灵的净化与生命的润泽;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注重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两种生命的相互激发与和谐共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魏戈  阎亚军 《中学教育》2010,(7):56-59,64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具生命性的个体,教师角色的定位对师生关系的维系和教学秩序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单一、片面、静态的教师角色常导致师生关系僵硬,影响学生发展。对此,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厘定生命化教师角色的内涵,对其进行了多维度重构,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学习的引导者以及人生发展的影响者。  相似文献   

14.
倾听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倾听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目的相背离,从而未真正遵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基于此,从生命化教育视角重新审视教师教学倾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倾听期望答案,忽视学生主体观点;教师对倾听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教师倾听过程缺少对学生整体的关注;教师倾听的功利心与倾听的目的相悖.想要改变当前困境,教师需要用心倾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观念选择倾听对象,唤醒沉默的生命个体;倾听学生整体的声音,唤发独特的生命魅力;明确倾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生命化教育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方法理念,这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进行的是成全人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时代的教育内涵,班主任要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中进行播种、耕耘,进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意味着教育必须符合人性,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只有成为生命化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只有生命化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才能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共同体现存在价值的舞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见,生命化课堂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和教研员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时,创设情境:王某去县城卖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不断改变人生,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生命教育研究,是为了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尊严、更具价值,让学校的发展品质更强更好.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校"追求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争做八种人,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总目标;针对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需求,制定出有梯度的研究方案,坚持一以贯之地推进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生命教育的持续深化,达到科学化、人本化、系列化、课程化的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随着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人们在多元价值理念的判断与取舍中,迷失了生命价值,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社会的冲击,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应具有的自由、价值和差异."大一统"的道德约束和规训化教育使人精神贫瘠,甚至选择了对生命"自我"的放弃.教师教育应该重视生命化教育,应该帮助个体成全健全的生命,使个体发展的可能转化为现实;使个体有尊严地活着,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成就个体最大的幸福感,使生命在润泽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设良好的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使生命化教育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邹一斌 《现代教学》2007,(12):22-22
在语文教育中所理解的生命,是处于社会和历史当中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摇生命意识的教育(从施教者的角度)和生命化的教育(从受教者的角度)。 语文生命化的教育是个动态的过程,就是以教师的倾心投入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世界来欣赏生命的美好,领悟生命的艰辛,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