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是一个中篇系列,写的是上古神话故事里的龙生九子。传说中龙九子有:九子之一,囚牛;之二,睚眦;之三,嘲凤;之四,蒲牢;之五,狻猊;之六,霸下;之七,狴犴;之八,负质;之九,螭吻。但是龙生九子在传说中又是约数,九,形容其大,其多,传说饕餮、貔貅、椒图也是龙九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4.
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维度相互作用、合力所致,即个体、组织、职业与学生四维合一、良性运行的综合表征。教师个体自主性的发挥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之维;组织赋权及内部合作是其专业发展保证与促进之维;职业需求是其专业发展的依据与现实之维;学生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缘起与归宿之维。  相似文献   

5.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6.
以先秦和古希腊为例,探讨比较中西古典修辞学美学思想之异同及其影响。认为其相同点是:和谐之美;真善之美;实用之美;口语之美。其不同之处主要见于内涵与形式之美、认知与体验之美、对立与统一之美、含蓄与直观之美以及审美心理等方面,目的在于从比较研究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古典修辞学在美学思想上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六朝论体文,是其时理性精神的产物,但在理性中又涵泳着诗性。其"理"以审美化的方式存在,是思、情与诗的结合。理感为六朝论体文运思之起点;理趣为其审美特征,具有意趣之美,兴味之美,气势之美;理致为其审美表现。六朝论体文中的"理"是超越于理性而又融合了情韵的审美形态,是一种审美化存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之道,就是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立美,使其逐步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求真,教学之要义;崇善,教学之核心;立美,教学之必须。然而,当我们审视现实时,看到的是求真之艰难、崇善之尴尬、立美之薄弱。走出其困境的策略可以是:真实为本、真情感染、真诚对话;寻觅善源、心存善意、礼发善言;慧眼发现、愉悦体验、开拓创造。  相似文献   

9.
《体育之研究》是构成青年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篇章和形成标志,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料中的经典文论。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德国泡尔生的"意志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构成了《体育之研究》的哲学基础。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自觉不可;体育运动之根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运动之方法,应多少兼顾,少者不必不善;体育科学之研究,力图发展理论,争取解决问题等观点,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体育之研究》所蕴含的精深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体育之研究》是构成青年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篇章和形成标志,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料中的经典文论。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德国泡尔生的"意志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构成了《体育之研究》的哲学基础。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自觉不可;体育运动之根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运动之方法,应多少兼顾,少者不必不善;体育科学之研究,力图发展理论,争取解决问题等观点,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体育之研究》所蕴含的精深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觉醒意识是贯穿李清照一生与其创作的精神底蕴,李清照的婚姻道路及其艺术成就构成了李清照觉醒意识的两个方面——行为觉醒和艺术觉醒。作为一个中国古代觉醒的文学女性,她敢言直谏,更在婚姻生活中追求平等;而艺术方面,她强调词“别是一家”,并“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开创了词史上别有特色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12.
齐曼古丽·阿吾提是维吾尔当代文学中独有风格的女诗人。本文以探讨诗人近十年以来所发表诗歌的基础上,阐述了诗人的经历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她诗歌之内容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胡的清在获奖诗集《裸露的事物》中,借鉴中外优秀诗歌的精神资源和艺术技巧,融入其对宇宙、人生及庸常现实的幽邃情怀和独特思考,在真切表达现实感受、时代情绪和民众愿望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沉思品格和阔大气象,以及颇具现代感的忧患意识,当是诗集意象经营和象征创造的美学之光。诗集追求汉语新诗的品位提升,净化并滋润着我们当下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沈祖蕖创作,以词作造诣最高,诗次之,新诗又次之。她有三个现象耐人寻味:1.她自称“一生低首小山(小晏)词”,其词体创作实践却与这一关学理想不符。她的婉约词,走周邦彦、南宋格律词派及清代常州词派的路线,其令词也更近温韦、南唐,而不是小山。究其原因,乃在于“时序”,“非作者所能自主也”(汪东)。2.沈祖莱词篇篇可读,集中等闲之作,置诸“他人集中仍是佳词”(汪东),而求其代表作,反不易得。在当代词的选本中,倘若没有量的保证,比较吃亏。3.在沈祖菜称不上大家的古近体诗及新诗领域,她反能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占尽风滴.  相似文献   

15.
迪金森在美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作品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常给读者一种消极、悲观的色彩,文章将通过分析迪金森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从而向读者展示阅读欣赏迪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即迪金森诗歌中表现的对自然、生命、爱的激情,从而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6.
王妃的诗集《风吹香》清晰地展现了诗人近几年的心路历程,明显带有王妃的生命印记。王妃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的诗性,关注个人的体验、柔情,展示自我灵魂。在一个人人追逐权、色、利的鄙俗时代,《风吹香》就如一首雅歌,用最诗性的思维与语言,把凡俗人生变成了雅致的艺术,让读者领略到了凡俗人生也富有意义与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乡土小说,向以诗意的书写著称于文坛,表现在对人物外貌及周围环境的描摹、对人物精神荒芜的刻画和近似诗歌的抒情形式、回忆笔法的运用等方面。诗意书写使作品笼罩着浓郁的悲凉寂寞氛围,彰显出作品极高的艺术张力和不同凡响的美学价值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18.
郑敏诗歌有广阔而深邃的精神空间,包容丰富多彩的精神意识,其中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宇宙意识是贯穿其诗歌的三种主导性精神意识。透过她对这些意识的发掘与提炼,可以看出郑敏重视诗歌的精神品位,注意从多种维度获取丰富多彩的精神资源,来铸造自己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红楼第一女主角、十二金钗之首,林黛玉成为一个永恒、经典的美的艺术形象,因凄而美。她的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还泪的悲剧宿命;飘零的诗意灵魂;情情成痴。从人生命运、才华诗情、痴心爱情可了解林黛玉前世今生的生命内容以及由此闪烁的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20.
郑小琼的诗歌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照出了当下的、中国的、底层群体的生存风貌与精神内核。作为生活于底层现场的诗人,她的诗歌还力图在疼痛中追问存在的意义,以此彰显出其中蕴涵的温暖及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