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分层、文化分层和社会分层对教育机会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和论证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形成教育机会均等的阶层差异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就目前而言,正确认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阶层差异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干预政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阶层与教育获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差别日益扩大,从而使教育不平等问题愈加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好的学校制度能够降低出身的不平等或者降低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因此,当今学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弥补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即通过建立“公平教室”、创建“功能共同体”、改革考试制度等,以促进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也是学生文化资本生产的第一站。出身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会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并通过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影响来择校而形成教育分流。笔者通过分析家庭背景中的资本、教育分流中的差异表现,来透视对学生道德交往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育身份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社会地位标志通过教育文凭体现出来。不同学校的文凭代表着不同“含知量”的文化资本,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资源交换价值。对文化资本较为薄弱的农村成员来说,教育身份的社会地位获致效用成为了个人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教育调查追踪调查”项目(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简称CEPS)基线调查数据,探究家庭文化资本在不同家庭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的家庭之间存在着文化资本存量的差异。家庭客体化文化资本对职业地位较高家庭学生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对男生的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家庭文化资本对非农业户口学生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农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强化文化资本的社会支持,提升学业参与的家长支持,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语言资本与教育不平等的再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的背后事实上隐藏着一种权力关系。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语言资本。在学校教育中,在解释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时,很少考虑到由于学生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而带来语言资本或文化资本方面的不平等,语言资本成为再生产不平等的最隐蔽的方式之一。因此,真正民主、平等的教育,必定是以语言资本或文化资本的平等为基础的,是以“话语”的民主化为前提的,否则,任何教育至多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主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政策取向,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目前,人们更关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状态、成因及其治理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形成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直接后果是导致非规范性择校行为的发生。在择校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的力量日益突出,其负向功能被诱发,破坏了就近入学政策,加剧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社会资本的分化,损害了教育公平价值。由此,我们提出政府对于消除社会资本障碍的方向性建议:通过合理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在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降低家庭社会资本在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建设学校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而治理目前部分家庭、学校社会资本参与择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教育民族志方法,对三类中产家庭的教育期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探究,发现当代中国中产家庭内部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资本再生产方式存在差异,中产家庭的文化资本代际再生产可以用三重不同的机制解释,即精英中产家庭文化资本的传递机制、普通中产家庭文化资本的补充机制和边缘中产家庭文化资本的重建机制。精英中产家庭文化资本存量较高,倾向于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效应将文化资本直接或间接传递给下一代;普通中产家庭的文化资本再生产通常是在上一代文化资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边缘中产家庭抱有严重的教育补偿心理,由于上一代文化资本匮乏,需要经过重建文化资本才能实现代际之间的再生产。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家庭需告别工具主义教育,杜绝教育的攀比竞争,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科尔曼、布迪厄资本理论的综合与扩展,本文分析了城乡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差异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很强的相关性;城乡间家庭资本存在的较大差距是形成城乡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资本,表现为个人通过社会网络所能摄取和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由于个人的社会结构不同,在社会关系变量(家庭结构、社会位置和学校背景等)资本化的过程中,个人行动目的的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本的再次不对等,因此,个人借助于社会资本所获得的回报也不尽相同。社会资本的不平等对于学生受教育机会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资本)则又是考生社会资本在各层次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文章运用实际调研数据,对考生的文化资本(高考成绩)、关系资本(主要是家庭关系资本)和家庭经济资本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考成绩和家庭经济资本在考生选择高等教育层次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即考生的成绩和家庭经济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其追求高层次教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050位高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子女因素、高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6个维度之间,由于城乡家庭资本的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农村家庭认为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市家庭,而城市家庭认为子女因素、高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家庭。要消除这种影响差异,需要实行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其目的是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我们需要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我国城乡教育在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而引起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教育的这种隐性文化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创造公平机会的同时又在制造着公平机会内的不公平。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创建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拟合对数线性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我国的教育代际流动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育再生产的模式主要表现为子代对父母中较高受教育程度的传承,此外,代际教育程度之间也存在对称性流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之间,教育代际传承效应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家庭社会资本等因素也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考察高校扩招对各群体总体及不同层次群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提升了各群体专科及本科教育参与比例,但并未减小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城镇群体仍占据一定优势地位;性别差异出现扭转,女性群体总体处于优势地位;在仅考虑群体差异问题时,中等层群体和东部地区群体在扩招后获益最多;在家庭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上,文化资本和政治资本均更易作用于本科教育上,且文化资本的作用更为明显.高校扩招过程中要保证相对的教育机会平等,政府应提高农村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建构和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弥补低家庭资本群体的教育缺失;对弱势群体进行高等教育机会补偿和成本补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