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语文天生浪漫,浪漫的语文召唤师生浪漫的情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制造小小的惊喜,让思想在真实与浪漫中穿行,让情感托感性与理性中交融,让智慧在现实与想象间驰骋,不仅可以真正地理样文本,而且会唤起我们内心对语文、对生活真挚热爱的情感,任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云中漫步,作风中舞蹈,从浅表走向深广,从狭隘走向博大。  相似文献   

2.
李凤 《生活教育》2008,(7):37-38
语文天生浪漫,浪漫的语文召唤师生浪漫的情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制造小小的惊喜,让思想在真实与浪漫中穿行,让情感在感性与理性中交融,让智慧在现实与想象间驰骋,不仅可以真正地理解文本,而且会唤起我们内心对语文、对生活真挚热爱的情感,任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云中漫步,在风中舞蹈。从浅表走向深广,从狭隘走向博大。  相似文献   

3.
语文天生浪漫,浪漫的语文召唤师生浪漫的情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制造小小的惊喜,让思想在真实与浪漫中穿行,让情感在感性与理性中交融,让智慧在现实与想象间驰骋,不仅可以真正地理解文本,而且会唤起学生内心对语文、对生活真挚热爱的情感,任师生的心牵着师生的手,在云中漫步,在风中舞蹈,从浅表走向深广,从狭隘走向博大。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学习》2009,(7):28-30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语文从浩渺的远古走来,传承文明,生生不息。漫游其中的人们感受浪漫,为之陶醉。可是,语文的魅力却一点点被一些“非语文”的东西抹去,让人遗憾,让人心痛。痛定思痛,就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真实与浪漫的语文世界里徐徐穿行,寻回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语文从浩渺的远古走来,传承文明,生生不息。漫游其中的人们感受浪漫,为之陶醉。可是,语文的魅力却一点点被一些非语文的东西抹去,让人遗憾,让人心痛。痛定思痛,就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真实与浪漫的语文世界里徐徐穿行,寻回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把语文当作人生来解读,在"天光云影共徘徊"中去领略语文的博大、浪漫与精深。还阅读以快乐,还鉴赏以自由。写作时,严谨与开放并举,积累与创新同行。快乐的语文学习,让充满魅力的语文放飞希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小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语文学习的现象,教师应克服职业倦怠,改变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缺少文学色彩,应让语文教学闪耀诗性的光辉、浪漫的情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让语文教学多些浪漫色彩,让学生品味到学语文的乐趣,从而爱上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浪漫的,语文课堂是这一浪漫的文化载体的传播舞台和唤醒空间。教师应尽量让语文课堂充满浪漫气息,当语文的课堂飘逸着浪漫的气息,当语文的学习进入享受的境界,学生就不仅学得快乐,而且学得高效。  相似文献   

9.
陈永帆 《教师》2014,(16):28-28
相对于数学、英语等其他理性学科而言,语文是感性而浪漫的,无论是语文中的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叙事,对学生来说无不是美的享受。然而由于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无法体会到语文诗情画意的精髓,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创造一个诗意而浪漫的教学环境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人情,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才能体会课文内容的“意”与“境”。正所谓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诗意、作者情谊的表现。语文教学要让情感的旋律在课堂中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大面积的离题作文让我想到出现在很多语文课堂上的情境,课堂看似自主,可学生真正获得的语文知识却是少之又少。时代的进步反而让语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其实,虚伪与浪漫不是语文教学的选择和追求,脚踏实地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出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学“走路”,而不是要学生学“捉迷藏”!语文课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贴着语言行走,引导学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2.
好的语文教育是让人变得内心丰富、外表优雅、情操高尚、抱负远大的教育。好的语文教学是让人能够驾驭思想、驱遣精神、终身受用、不断发展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不会停歇对教育诗意与理想的追求,不会懈怠对语文浪漫与唯美的渴望,不会放弃对事业磊落与坦荡的执著,不会改变对学生纯净与明媚的欣赏。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代语文名师王君提出和倡导"青春语文",其基本理念是:要让语文有味道,有激情,有敏感,有灵动,有自信,有浪漫,有创新,让语文、语文老师、学生充满青春的气息,并享受其中。"青春语文"强调四个意识:一是咬文嚼字的文本意识,语文教学要融进文本,扎根于字里行间的文字优美之中;二是平等和谐的对话意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智慧碰撞中教学相长;三是飞扬灵动的创  相似文献   

14.
<正>1.用微课弥补语文教材资源的缺陷。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涉猎各个方面知识,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始终带给学生惬意、温馨和灵动,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感悟。但由于教材设计有时候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很大障碍,而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如在学习《葡萄沟》时,学生没有去过新疆,对新疆的异域风情兴致盎然,特别是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课本没有插图,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人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本身蕴涵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就渗透于字里行间。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浪漫,还是现实?如果你想把它上成文字训练课,它就具有工具性;你想把它上成思品课,也能挖掘出很多人文因素。因此,在浪漫与现实的两大交锋中,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不是"语文的本质",而是"我们希望语文成为什么"。众说纷纭中,我比较赞同语文  相似文献   

17.
按照课程标准的解说,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或许是因了浪漫的缘故,或许是因了语文的浪漫特征,拿到初二语文课本的第一天,我在书的首页默默地写下了以下几行字:以青春之心灵,携青春之少年,唱青春之语文。正是这朴素的几行字启迪着我在一年的教学中,面对着亦生亦友的青春灿烂的笑脸,去实践着我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则充满浪漫色彩的童话故事。其生活情趣与大胆想象相容,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备。为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从“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理念出发,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思路;在对重点语句的品味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在对故事寓意的体悟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6,(26):212-213
一个语文教师到底要留给学生的是什么?让语文回归语文,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语文的美。语文,要留给学生的是独特的语文美,是一种浪漫的情怀和真挚的情感;要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能写文章,能写好字;还要留给学生思想的思考的美,通过语文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育呼唤灵性,语文课堂需要诗意。语文,作为一门富有情感性的学科,充满了浪漫的文学气息。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尝试在课堂中将语文学科的浪漫属性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收获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切实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古诗词,既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又是学生眼中的难点。面对这些“晦涩”难懂的古文,难免产生了厌学情绪。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