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05年哄闹公堂案发生后,上海社会各阶层、各团体连日集会抗议,形成了大规模的抗议风潮.风潮固因公堂案而起,但其背后实隐含着中外双方对于租界内警政和司法权力的争夺.在抗御外侮、卫护国权的过程,上海绅商一直主张以和平、文明的手段和体现华人尊严的方式,合力与争,并提出了在公共租界工部局增设华董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此前历次民族主义风潮中"文明排外"的抗争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承袭,实际上也提示了"文明排外"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维新时期,湖南有识之士面对列强的侵略,开始逐步摆脱过去的盲目排外思想,主张"文明排外"。"文明排外"是维新时期湖南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一种新式的反帝武器。从其思想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宗教、对外交涉、经济、思想意识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1903年发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苏报案震惊中外,围绕是否引渡涉案人员以及如何量刑等诸多问题,清政府与在华列强,及在华列强之间展开了反复的争斗。通过对法国外交部馆藏1903-1904年《苏报事件》档案的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列强干涉清末中国问题的研究,同时通过法国外交官视野也可就清末中国外交之窘境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上海公共租界及其前身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外频繁交涉的前沿战场,而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成为19世纪60年代复杂世界格局的一面镜子。从美国首位驻京公使蒲安臣的对华"合作政策"中可见,利益成为各国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代表一国利益的专管租界之间可以协商合作形成公共租界。这一政策成了上海公共租界诞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这种合作在当时是利益最大化的上佳手段,但无意中却对抗了可能割裂中国领土的专管租界。上海公共租界的膨胀发展又成为其他租界管理的模范。  相似文献   

5.
混合法庭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近代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近代中国混合法庭的典型,采用了当时中国衙门的组织形式和西方的诉讼模式,法庭由缺乏法律专门知识和司法经验的陪审官主导审判,它的发展与外人的不断扩权相始终,中国传统法律难于在混合法庭适用。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司法进步,加快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租界:租界指在旧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扩大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出归自己管理的一部分地区。租界分为公共租界和专管租界两种。公共租界指由几个国家领事共同管理租界内的行政事务的租界,专管租界则指由一国独管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务的租界,侨居该租界的他国居民均须受该国的法令管辖和支配。列强在我国设立租界始于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门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通过该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借地建屋建立租界的权利。1845年英国第一任上海领事胁迫清朝苏松太道,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  相似文献   

7.
辛亥时期,胡汉民提出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排外观。他认为,发生排外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汉族的种族思想、清政府实行的内外方针,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胡汉民主张区分不正当和正当两种不同性质的排外,其判断标准是国际法。他认为正当排外便是主张国家权利,同时又认同合法的主权限制。在他看来,要达到正当排外的目的,其根本之计在于排满革命。胡汉民和革命党人致力于反清革命,而对如何解除帝国主义压迫问题有所忽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武昌起义的爆发,一度使列强诸国受到极大震动.他们认为"如任此种情形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怕爆发类似拳乱之排外运动".于是列强采取各种手段来破坏革命.然而,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列强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其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9.
省港大罢工是本世纪20年代中期在香港和广东省发生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斗争。这场大罢工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久,给港英当局造成的损失之巨,都是空前的。这场伟大斗争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是两党共同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成功范例。回顾这一斗争历程,对于庆祝香港回归、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一、大罢工的准备和发动 1.大罢工的起因 本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益加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列强以残酷的屠杀妄图慑服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继1925年4、5月发生福州惨案和青岛惨案之后,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五卅惨案,这是激起省港大罢工的直接原因。 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了要求上班、照发工资的工人顾正红并打伤10多人。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千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发表抗议惨杀顾正红暴行的讲演。租界当局出动武装巡捕,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当  相似文献   

10.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