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图书"走出去",很多人可能以为就是简单的销售,有何难?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走出去",是要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一并介绍到国外去,怎样使我们的图书在外国普通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然而将中国的特色产业,文化成果推出去,就如同让他认方块字一样,谈何容易。在"走出去"政策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图书"走出去",很多人可能以为就是简单的销售,有何难?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走出去",是要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一并介绍到国外去,怎样使我们的图书在外国普通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然而将中国的特色产业,文化成果推出去,就如同让他认方块字一样,谈何容易。在"走出去"政策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3.
钟丽松 《新闻世界》2011,(6):145-146
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通过对众多广告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的广告特别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包括"受众注意度和记忆度比较高"、"说服效果好"、"易于塑造出人性化的品牌形象"。本文探求怎样在广告中利用传统文化这一丰富资源,同时也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广告运用中应避免的误区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发展自身的理论契机;另一方面,用中国的概念(而非哲学的概念)构建中国文入思想,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质问以便考察中国传统思想掩盖在"大和谐"背景下或者未曾触及的领域,这也许便是重启鲁迅和弗洛伊德之间对话的意义,也是我们今天建立中西思想"比较"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们越是临近"两个百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越加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有系列论述,对此,我们要学习好、阐释好。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阐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说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洋务新政三十年埋头发展壮大自己的思路并不错,然问题在于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未将发展后的路径向知识精英说明白,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中国经济发展之后要怎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究竟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民间","国学"忽然成了一种时尚。"国学"的概念是否成立,我们姑且不论。究竟什么才算是"国学",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在这"国学"热潮中却从来见不到博物学的身影,多少令我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和精髓在于博物学,而并不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学,也不是如今已沦为附庸风雅的"六艺"。正是敦厚而鲜活的博物学传统,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觉得博物学的"缺席",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在强调"中国特色"时容易忽略从全球的背景和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容易把中国问题当作中国自己的事情,缺少自觉的比较和对话的维度,结果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只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说自话"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头等热点。顶尖投资银行土崩瓦解,甚至东欧、南美多个国家濒临破产边缘,各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巨大威胁。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美国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已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西冲突的矛盾中逐渐展开的,可以说外来因素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触媒剂"。但是外来因素必须通过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由社会各方面影响所构成的"合力"推动的,其中人口因素是这一"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是激发与推动教育变革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因素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教育也是影响中国近代人口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口变迁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0,(11):77-77
2010年11月16日,由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的领导者欧特克有限公司举办的主题为"突破的力量"——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拥有十七载光辉传统的欧特克AU"大师汇"自2008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办一次,是当前唯一同时涉及工程建设、制造业、传媒娱乐等众多应用行业和领域,  相似文献   

12.
传媒新思维     
中国电视应健康地娱乐观众我们现在应该更大声呼吁健全与弘扬自己民族气质的本体。这个本体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绝不是说穿清朝服装就算是传统文化的表现了,这太肤浅了。清代的文化积累与表现,仅仅是传统文化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要求的是要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中博大精深的东西。怎么选用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文化形象与形态来影响和感染观众?从规律上说,电视人首先要有一个很积极的状态,怎样使我们的节目的内涵潜藏着这方面的精神。我们现在应该大量地取消和淡化一些没有必要的综艺节目、文艺晚会和娱乐性的节目。我们经常在国外看一些…  相似文献   

13.
朱永涛 《新闻爱好者》2010,(11):177-177
如今很多人都在讨论纪录片,但彼此所谈论的"纪录片"可能完全是两回事。这种分化其实由来已久,纪录片制作者从来都不是单一人群,人们也从来没有对纪录片达成什么共识,只不过现在这种分化更加明显罢了。那么,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审美品位.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这样的感受直接引发一个和纪录片有关的话题,那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一、大背景 "有时候,历史性的变化来得无声无息,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没有轰然巨响,只是一声低咽,昔日伟大的机构失去了影响力"。幸好,我们注意到了。不仅仅是我们,业外人士也纷纷议论:狂飙突进的互联网,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冲击,是致命的吗?躁动、不安,笼罩着报业。我们为报业"寒冬论"所困惑,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及其后一系列报纸停出纸质版而惊悚。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为亚洲报业在全球一枝独秀而沾沾自喜。也许十几年,也许几十年,谜底将揭晓——传统的报纸,是"一声低咽,失去影响力"?还是因其拥有区别于其它媒体的型态,寄望于一种产品不能独霸天下,而仍有一席之地?抑或改头换面、凭借"媒介融合"凤凰涅槃?谁也不知道答案。谜底决定我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张紫星 《新闻世界》2012,(4):172-17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服饰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丝绸之路"的开发使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也使中国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策源地。在现代服饰的设计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着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现代服装,这种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服饰,不仅是世界服饰中具有文化意义的奇葩,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对外电视宣传的四个关系张长明为加快落实中国电视"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的战略规划,应具体处理好对外宣传的四个关系。1.荟萃精华与自办节目的关系。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应是荟萃中央电视台各频道的节目之精华,同时也要把社会上、地方台的,凡是适合对外...  相似文献   

17.
一个占全球六分之一人口国家的动向,显然是引人瞩目的,于是"唱空唱实""唱衰唱盛"各种评价干奇百怪。左小莆的《经济的真相》一书,正是要从"唱空中国"中去努力探究中国经济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10,(11):93-93
对于"农一代"而言,城乡的"知沟"是在拉大;但对于"农二代"而言,这种"知沟"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手机网民正成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持有人群体,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网民群体。  相似文献   

19.
走向世界覆盖全球──访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本刊特约记者吕鹏在经济及社会生活全球化的今天,不仅中国想了解世界,世界也想了解中国。那么,有相当发展的中国电视对外宣传负有怎样的使命?有什么作为?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怎样的挑战?又有什么应对?针对这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后,各界有关"三网融合"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但这些讨论大多脱离了全球视野,也没有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如何立足全球视野研究中国的"三网融合"?如何将"三网融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联系起来?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