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妙笔译出百口声——从王熙凤看人物对话语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成功与否在于其人物的塑造,而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对话语言。《红楼梦》的两个翻译版对王熙凤对话语言的处理.对于探讨如何翻译小说人物语言的标准以及应当侧重的方向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呢?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有意做了一些新尝试。《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小说的主要人物基本出场。其实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 ,其情节主线及主要人物性格命运已隐藏于第五回的《红楼梦》曲子及十二钗判词中。在大陆拍摄的电视剧中 ,选了其中的一些作为主题曲及插曲 ,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讲解课文时 ,可重点抓住小说中主要人物 ,开展“欣赏—讲析(语言审美)—再欣赏”活动。“欣赏”即让学生先听有关人物的歌曲 ,“讲析”即教…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写下了“狼、狗、枭——‘天马’”这个题目,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贾雨村这个人物是颇有深意的。从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闽秀”起,到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止,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开场和收场人物,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5.
以Culpeper的非礼貌策略理论为基础,从小说《欢乐颂》中选取人物对话的非礼貌言语交互片段,分析《欢乐颂》中人物对话涉及到的五种非礼貌话语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2,(32):60-62
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造成喜剧性的重要因素。在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喜剧性。这些语言既源于生活.又经过了作者曹雪芹的精心提炼,密切配合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节发展,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8.
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是不会忘记焦大的。焦大是小说《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一个奴仆,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里,焦大或许是个不太重要的人物。但是,焦大在贾府里别具一格,也是被作者用重笔浓墨涂抹过的“这一个”。从某种程度来说,焦大的认识意义并不次于某些主要人物。一在规模宏伟的《红楼梦》中,焦大其人所占的篇幅实在太少了。然而,当我们步入《红楼梦》的人物画廊时,这里却回荡着焦大那奇异的骂声。在作者笔下,奴仆焦大只两次亮相。第一次是在第七回,第二次是在高鹗续书的第一百零五回,前次出场则借酒大骂;后次虽无酒力,却骂语也不绝。骂是焦大的风格,骂声便是焦大传给读者的第一信息。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  相似文献   

9.
小说《孔乙己》和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运用了“笑”的艺术手法。一、二十四个“笑”字人的一生没有不笑的。因此,大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笑必然会反映到作家头脑中来,写进文学作品中去。而笑也的确能起到深化主题思想、结构小说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等作用,难怪作家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描写“笑”了。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着重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也在这一回中出场亮相。曹氏苦心孤诣,不仅在人物出场设计上工于匠心,而且在特定场合中人物情态的描绘、性格的揭示,其用字用词的分寸拿捏也妙到毫颠。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又都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她们却从来没有对话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导致她们不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两人在贾宝玉婚姻对象人选上的立场不同;其次是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之争一触即发;第三是两人未来势力的强弱此消彼长,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两人貌合神离、相对无言。分析出小说中这两个重要人物不说话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悲剧命运,更深入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试谈《荷花淀》的人物对话艺术淮安市第三中学俞长征《荷花淀》的人物对话简洁、传神、蕴含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具有强大的魅力,体现了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水生在区上报名参军后回家,一进大门,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言下之意是:你过去开会回...  相似文献   

14.
比较,是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人物对比,是《红楼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几乎都是成对出现的。我们读《红楼梦》,要认识其中人物,通过对比来认识人物可以说是一条“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文本研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避免“碎片”式研究方法。为此,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整体形态着眼,分析了前五回在全书叙事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论证了前五回叙事结构的独创性,即独立的叙事形态是如何构建的。主要表现三方面:利用过场人物设置对话的空间场景,讲述故事,组接人物;沿着中轴线设置故事与故事的排列和衔接;每个层面故事的意蕴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核的。从而,为解读《红楼梦》全书打开了瓶颈之处。  相似文献   

16.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17.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赏析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药》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力作之一,小说以一九○七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被清朝统治阶级杀害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现实。小说表现内容极其丰富,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触目惊心的题材,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鲜明深刻的主题思想,巧妙周密的双线结构,维妙维肖的肖像描写、生动逼真的行动描写、阴冷凄清的场景描写……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引起学者和读者的极大兴趣,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本人在阅读理解《药》这篇小说时发现,在名目繁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几乎没有涉及小说“人物对话”的。而《药》中的“人物对话”是…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20.
一、语言描写的常规与非常规 如同海明威的许多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体部分,也由人物的对话构成。而对话的简洁,一直是海明威小说的特色之一,也是海明威“冰山理论”在小说创作中的形象体现。对于这种简洁对话,英国作家贝茨曾把它跟此前的经典小说家作了比较,认为在老规矩的写作中,特别明显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