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 ,教师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教师的个人因素。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从外部环境和提高教师自身调控能力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高校教师面临改革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对高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应在诊断和评价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个人诸因素上来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总被引:182,自引:0,他引:182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 ,也有其职业特殊性。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有 :生理 -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和职业倦怠等。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应在诊断和评价的基础上 ,从社会体制、社区、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上来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在人际关系、职业活动中,有的教师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造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从组织、社会各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和外在表现特征 ,探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高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学习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教师职业工作的需要,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是个体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建立一种全方位的,集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教育探索》2004,(7):112-114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康的学生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压力(直接因素)况(人际关系状况);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教师自身的身心状况(主观因素)、社会支持状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状况、年龄特征、人际交往、成就需要等因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在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教师自身也应自觉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并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些因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事故也凸显出来。其实教师心里健康问题不单单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其中是自身、社会,环境等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联系,而且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所以要想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成长,就需要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而教师也需要规范自己,有意识的去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满足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心理健康是大学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中既带有一般人心理健康的共性,也有其职业的特殊性。造成大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身体和其他个人因素等。要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大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诸因素,研究采取适宜的干预对策以维护和促进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不健康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平 《教育导刊》2002,(12):36-38
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和人际交往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来自职业本身的压力、来自教师自身的个人因素以及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多处入手,进而从整体上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赋权于教师;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丰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大多关注的是教师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和如何通过自我调节达到心理健康,而作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重要因素的学校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却很少。教师心理健康除自身重视维护和保健外,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但学校现在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诱发教师“心病”的成因有很多。全社会和各界都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宽松环境,搭建教师健康平台。学校需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需要注意教师的心理平衡,需要有宽容之心,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科学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知识,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需要更新: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和教师能力有更高的期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这些新的变革导致许多教师压力过大,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是教师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日益重视的时代,对于作为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受到相当的重视。研究教师心理健康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商讨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确保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也是提升教师心理品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在人际互动领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讨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抛弃原有的病理的、固定的和治疗化的心理健康医学观,转而发展心理健康能力观,即通过提升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相关理论不足的现状,提出了三因素六功能模型,包括教师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以及关系觉知与沟通能力;对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自评量表和情景判断测验进行了综合,并从反思个人成长史、培养共情能力以及练习情绪调节方法和沟通技巧等层面论述提高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魏青 《教育与职业》2006,(15):122-124
从众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是诸多社会因素引发了教师的心理问题。但换个角度来看,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许多原因固然源于社会,但最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非理性认知,只有改变这些非理性认知,才能使教师真正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社会、国家、高职院校应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增强个人的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黎苗族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受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教师职业特点影响,是缘自生理和心理的极度疲乏。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