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曾就大学生犯罪做了一项调查: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7%.这个比例的上升,让我们需正视,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编写法制教育教材,供汕头各县市中学生学习,最近,我们走访了汕头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汕头分院。同时,我们还到潮州市调查,对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初步进行了分析研究。几年来,经过打击严重犯罪活动,社会犯罪率大幅度下降,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但是,青少年犯罪率却有所上升,其中青少年学生犯罪率同样上升。其特点是:一、犯罪向低龄化发展。根据汕头各县市不完全统计,(以下各点百分比同)十八岁以下青少年占犯罪总数百分之二十左右。二、学生犯罪增多。从原来占犯罪总数百分之三点五上升到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价值观念的多元,高消费的诱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的不正之风,独生子女教育的滞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误等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外部原因。生理、心理成熟年龄的落差,身心脆弱,经不起外界刺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等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观原因。科技的发达、社会信息量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强,使青少年学生犯罪呈现智能化、低龄化和团伙作案的特征。因此加强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芦克功 《教育与职业》2006,(11):103-104
青少年学生犯罪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需要有效预防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特点、形成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人民法院报》公布的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14至18周岁)犯罪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10%以上,而14至25周岁的人犯罪则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至70%左右,按我国4亿青少年的总量计算,每年就有100多万青少年犯罪。”不但如此,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共同犯罪多,严重犯罪多,低龄犯罪多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和预防,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学校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学习成才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遵规守纪教育,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规定,加强青少年学生遵规守纪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  相似文献   

7.
陈道明 《教育探索》2008,(12):130-131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犯罪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通过分析犯罪青少年学生心理特质结构的人格心理、认知价值、意志自控、需要动机等特质因素,探讨、解释其犯罪的心理成因,对于预防青少年学生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进而预防犯罪,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屈琦教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5):F0002-F0002
屈琦,男,1974年生,陕西乾县人。渭南师范学院教授、陕西华山律师事务所律师、渭南市城市房屋拆迁委员会法律委员、陕西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陕西法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是十分重视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作为对策研究,多从司法、社会工作的角度去研究怎样改造、转化犯罪青少年的问题,而较少从学校教育工作的角度去研究如何防止学生犯罪的问题。本文拟以调查材料的分析为基础,初步探讨预防学生犯罪的对策。一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类型、特点、心理以及对策措施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和教育工作上也收到了很大成绩。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改善学校教育,是预防和消除学生犯罪心理因素的重要一环。本文拟就开展课外活动,预防中学生犯罪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中学阶段,是由童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变化颇大,兴奋和抑制往往失去平衡。这个时期,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精力过剩,因而产生了各种欲望和需求。诸如:独立、尊重、理解、信任、好奇、自信、冒险、虚荣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在青少年犯罪中,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中学生犯罪率有上升和抬头的趋势,如何有效的预防,降低中学生的犯罪率,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本文中试着探究中学生的犯罪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服务。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原因,这些原因共同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分析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客观原因,提出预防对策,避免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根据学龄期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龄期青少年犯罪的基础预防和重点预防的设想。青少年犯罪预防从学龄期抓起 ,把青少年犯罪预防与学校教育工作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主渠道的作用 ,还必须得到司法、公安、街道、家庭及有关社会团体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积极主动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学生的思想首先素质,湖南省华容县职业中专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全校1500多名学生观看了大型电视系列专题教育片《为了母亲的微笑》。这部预防青少看犯罪警示教育形象化教材,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与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课题:关于“加强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小组:西延安中学初二学生指导老师:杨红梅实施过程: 第一步:教师印发、指导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法律条文。第二步:查阅资料。除了认真学习两法外,还需要了解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实例及有关专著、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分头从图书馆、报纸、期刊、网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网瘾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导致部分青少年沦为双差生,陷于网瘾的恶性循环之中,彻底迷失自我;促使部分青少年经济上入不敷出,铤而走险,走向犯罪;诱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戒除青少年网瘾。  相似文献   

19.
刘翠萍 《教育》2009,(9):5-5
目前,有少数学校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重智轻德,法制教育课常年都没开展过。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严重忽视,导致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教育以书面内容为主,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常常因内容深奥空泛,形式单一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不甚理想。体育运动能防止青少年无所事事和时间的不合理消耗而犯罪;促进心理健康,防止青少年因挫折而产生的攻击行为;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增强青少年规则意识,培养青少年对道德和法律的信仰而达成预防其犯罪之功效。体育运动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