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为研究内容,围绕着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和切实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质量两个核心问题,探讨今后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优秀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是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对河南省优秀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现状和现存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力图探究促进我国优秀运动员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为研究内容,围绕着面向21世纪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和切实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质量这两个核心问题,了解各地有关改革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研究今后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发展的方向,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四川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燕 《体育世界》2011,(4):84-86
本研究对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时间与训练时间作比较、优秀运动员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方式的转变等问题进行调查,探讨适合运动员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为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能获得具有竞争性的综合能力提供帮助,实现优秀运动员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已显露出许多问题 ,社会对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文化素质要求提高与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 ,我国由体育系统自办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制 ,脱离了教育大环境 ,在不完善的教育环境下对优秀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着不完善的特殊教育。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大力推进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 ,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优秀运动队的体育院校化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而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是构成优秀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福建省第二体工大队、厦门市体校部分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入手,探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难点和相关的对策,为实施我国竞教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回顾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实践和理念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实施文化教育的途径:加强文化课学习,营造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快“体教结合”步伐,构建体育系统内的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姜蕾  崔波 《精武》2014,(4):99-1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少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少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并找出目前少体校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改进我国少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不佳状况,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建立法制规范性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输送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加大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体育伦理学     
G803 20012360试论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回归=Oneducation of elite athletest in China[刊,中,I]/张世林,张健,王鲁宁,邹国忠∥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29-32 参2(SML)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如何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是体育系统内部长期为之努力,但又始终受之困扰的问题。使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在层次、内容和质量上产生质的飞跃,并呈现多元化发展和向教育系统回归的趋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进才 《体育与科学》2003,24(6):32-33,36
本文在转述对体育文化概念的多派理解后,提出应该依据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体育进行文化学的分析。文章对“体育文化”以及与体育文化相关的“体育文化模式”、“体育文化冲突”、“体育文化交流”和“体育文化丛”几个概念给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剖析了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以及体育文化的多元并存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走向: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和谐回归;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由"社会需要"向"个人需要"的转型;"人文价值"人类未来体育文化价值的崇高理想;"幸福体育"人类体育文化价值的最终回归.  相似文献   

13.
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强国应该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流,并且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国家。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就是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 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塑造体育国际规则和国际形象等的体育软实力,它对内影响体育发展潜力、对外具有国际影响力。体育强国软 实力提升路径:提升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精神在内的我国体育文化实力、通过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来提升我国体育软实 力、统筹规划,逐步提升我国体育整体软实力、塑造国际体坛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确立分类的基本原则,并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传统体育类(包括民族体育和民俗体育类)和民俗活动类(类体育类),建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别中各种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称谓统一为"传统体育",体育系统应不同程度地参与,进行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浩  刘献国 《体育科技》2006,27(4):13-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法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构成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体育物质文化要素;体育制度文化要素;体育行为文化要素和体育精神文化要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构成体系发展对策。旨在构建和谐、健全的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构成体系过程中,努力增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生力,增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背景下,建设更具全球影响的体育文化中心是一项重要的建设目标,这是基于上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时代选择。作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之一,上海形成和发展了海派体育文化,体育与文化相伴而生。让体育文化立起来、让体育文化活起来、让体育文化走出去是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提出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的路径:一是培养市民养成主动自觉的运动意识和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体育文化素养;二是加强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塑造与弘扬体育精神的文化影响力;三是大力发展体育文化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打造更多高品质的体育文化产品;四是发展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赛事市场和球迷文化,打响上海体育文化品牌知名度;五是传承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多种主题的体育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7.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必将影响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结构的重构.具体体现为:体育赛事物质文化、体育赛事产业文化、体育赛事制度文化、体育赛事的精神文化对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突出城市文化优势、科学规划体育赛事、加强赛事文化与举办城市文化的融合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胡庆山  王健  王维  李海金 《体育科学》2007,27(10):40-48,84
以湖北省大洲村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力的视角对农民体育的发展给予解析。研究认为,农民体育的研究应具有“平民化”视野;农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文化力;大洲村农民体育文化力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文化主体的缺位、文化组织的匮乏、文化投入的不足、文化载体的贫瘠、文化地位的沦丧等方面;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是农民体育发展的保证和希望;发展农民体育的文化力是农民体育发展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路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指导;以高校体育文化特质性建设为主线;以"以人为本、创新为先"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高校体育课程文化建设为主题;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以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为基础,同时防止去意识形态性、过度政治化和泛形式化三种倾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