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快速呈现刺激分类范式,以扑克牌中的7、8、9、J、Q、K为材料考察了具有大小的不同材料间是否也存在SNARC效应。结果发现:(1)被试用左手对小于10的数字反应更快,用右手对大于10的字母反应更快,在数字、字母混合后的材料加工中出现SNARC效应。(2)SNARC效应十分顽固,不易受材料性质的影响,该效应甚至可以发生在不同性质的材料之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速呈现刺激分类范式,以西经经度数为材料进一步探讨数字加工中的SNARC效应.结果发现:(1)在西经经度数加工中左手对大数字反应更快,右手对小数字反应更快,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2)数字在人脑以空间表征的方式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但其表征方向并非完全取决于数字的大小信息,还受制于特定数字携带的位置信息.人们会根据特定数字的具体信息在心理数字线上灵活地表征数字.  相似文献   

3.
采用Dehaene等人的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对呈现的数字或手势图片代表的数字快速分类.探讨了手势图片的SNARC效应及其与数字SNARC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1)手势图片的加工中存在SNARC效应,进一步说明SNARC效应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普遍性.(2)手势图片比阿拉伯数字的加工难度更大、过程更复杂,但在两种材料的加工中都出现SNARC效应,结果支持了Vergut等人数字加工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新的顺序性符号在不同学习程度下的SNARC效应,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视觉呈现的方式,让被试对17个希腊字母进行学习,学习的程度分为“不熟练”和“熟练”两种。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方式下被试学习希腊字母在熟练和不熟练时都产生显著的SNARC效应,而且,前者比后者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新的顺序性符号在不同学习程度下的SNARC效应,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听觉呈现的方式,让被试对17个希腊字母进行学习,学习的程度分为"不熟练"和"熟练"两种.结果发现:在听觉呈现的条件下学习希腊字母,在不熟练程度下产生显著的SNARC效应,但在熟练程度下不能产生SNARC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言语信息激活对中文数字空间表征的影响,采用含有中文数字的汉语词(如"二胡")作为实验刺激,让被试对其中的中文数字分别做奇偶判断和大小判断.实验结果发现:(1)在奇偶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没有产生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2)在大小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产生了显著的SNARC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奇偶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中文数字不会进行空间表征,而在大小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则不会对中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语词汇加工与空间认知、运动和感知联系紧密。然而,二语词汇加工与感觉运动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垂直Stroop范式,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被试均为中国获得TEM8(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证书)的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实验一中,给被试呈现四种不同颜色的一语或二语空间词汇(如屋顶、树根);在实验二中,并要求被试根据词汇的字体颜色做出空间向上或向下的手臂反应。结果显示,二语词汇加工与运动反应之间联系微弱。并且,运动反应的激活并非如一语词汇加工那样明显。  相似文献   

8.
视觉词汇识别过程中包括一系列阶段,它们是字形特征探测阶段、字母识别阶段、语音编码阶段、词汇通达阶段和语义激活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们都已被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但是,对词内字母位置的研究,最近几年才被大家所关注。研究发现:字母位置对整词加工具有重要作用。换位字母假词比替换字母假词更加容易激活原词,即出现换位效应。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换位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位效应的理论研究、不同实验范式中的换位效应研究及日常阅读中换位效应的研究上。换位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应是:汉字位置效应研究及深入分析换位效应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E-Prime程序,同时呈现刺激的三个维度(词义信息、语音信息和颜色信息),以西北师范大学30名本科生为被试,最后的结果表明:色词的读音或词义都会单独促进被试对颜色的反应时,读音和词义同时出现时被试对颜色的反应时会更短,这样的结果支持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SNARC效应心理数字线假说,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探讨心理数字线表征激活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奇偶判断任务对经典SNARC效应进行重复验证;实验二通过纸笔填充任务和视觉呈现对正向(从左到右)心理数字线进行激活,研究其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三则通过与实验二类似的方法探讨反向心理数字线激活对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激活和正向激活条件下出现了经典SNARC效应,但正向激活并没有促进SNARC效应;反向激活抑制了SNARC效应.说明数字线的表征激活会影响SNARC效应,心理数字线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新疆大学哈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运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来研究被试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状况,因变量为反应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及结论:在实验一中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缩短,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实验二中同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与测验阶段被试出现了同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没有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效应。结论:非熟练汉—哈双语者哈萨克语与汉语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词汇表征是独立储存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共同存贮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两个"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对汉、英、日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进行了考察。实验1要求二语、三语均非熟练的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日语(三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英语单词(二语)的真非词判断任务。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了抑制加工。实验2要求二语非熟练、三语熟练的被试完成与实验1相同的任务,结果出现了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没有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抑制加工。综合两种实验结果可知,二语非熟练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符合特定语言提取阈限假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模糊汉字图片为实验材料,探究背景信息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考察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汉字图片的识别存在明显的知觉干扰效应;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不影响知觉干扰效应的产生,但是背景颜色会显著降低被试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认知心理学图词干扰研究范式,用E-Prime心理实验编程软件设计英译汉和汉译英条件下三种水平干扰词(语义相关干扰词vs.语义无关干扰词vs.0干扰词)的图画命名实验。英译汉条件下,命名语言为汉语,干扰词为英语;汉译英条件下,命名语言为英语,干扰词为汉语。结果发现,含有干扰词和图画2个信息维度的图画命名时间均长于不含有任何干扰词的1个信息维度的图画命名时间;被试在尽量忽略干扰词的情形下进行图画命名时,干扰词语义信息仍然被自动激活、提取和加工,反证翻译过程中存在自动加工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本研究在武术俱乐部课程教学中引用心理学的SPT实验操作范式,实验编码按SPT和VT两个水平,SPT条件下被试学生默读语词材料,做出相应动作;VT条件下被试学生只是默读所呈现的语词刺激,未有相应的动作;若SPT的记忆成绩优于VT的记忆成绩则被称为SPT效应。研究发现,①SPT效应可应用于武术俱乐部教学中;②SPT效应存在泛化现象,存在于武术动作记忆任务。结果表明:在武术教学连续有意义动作技能学习中显著存在SPT效应。SPT实验过程中,动作编码执行促进了语词记忆的项目加工,SPT范式均优于VT范式成绩。因此建议在武术项目以及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运动中项目教学,可应用SPT范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动作记忆效果,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的课程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眼球追踪可以用来记录人们观看自然场景图片和理解信息时的实时眼球运动,因此,采用眼动技术考察"句子图片"范式中,呈现顺序和信息特征对语义失配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3(句法)×2(语义关系)因子设计,句法和语义关系是被试内变量.实验发现,语义失配会增加人们的认知负荷,即第1遍通过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双重否定没有显著增加图片和信息的加工难度.实验结果表明,人们能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特定的句法策略来处理不同语义关系的图片和句子.这种句法加工策略使得读者能够将双重否定转换成肯定.研究结果证明成分比较模型可能无法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考察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采用重复启动范式,以60个汉、英对等翻译名词为实验材料。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产出由呈现的名词刺激联想到的相关动词。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已学名词刺激引发的动词产出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其未学名词刺激,表明动词产出过程中存在重复启动效应;2)被试一语汉语动词产出的反应时和重复启动效应均显著小于其二语英语动词产出,这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影响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迁移适当加工观和修正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18.
负性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本实验研究采用情绪图片作为情绪信息的来源,利用返回抑制的范式,对负性信息是否能自动捕获注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即在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出现了返回抑制现象.本实验证明了负性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Djksterhuis等人经过一系列针对无意识思维的实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Unconscious Thought Theory,UTT)。其核心在于比较了在解决不同复杂程度问题时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的优势和劣势。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Dijksterhuis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为被试,采用改编的经典无意识思维范式,以复杂人工语法规则判断为判断任务。研究有意识思考、数字分心和字母分心三种思维条件下被试的复杂人工语法规则判断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有意识思考组的判断成绩要显著低于数字分心组和字母分心组,而数字分心组和字母分心组的判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小学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学习判断的经典实验范式LJR(学习-判断-回忆)范式,以具体名词作为实验材料,探讨奖励方式对六年级儿童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1)奖励方式对六年级儿童的学习判断有显著影响。在内部奖励情境中,被试即时学习判断的等级、绝对准确性以及延迟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都显著高于外部奖励情境中的被试,但延迟学习判断等级在两种奖励情境中不存在显著差异。(2)被试延迟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出现了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