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知识中,对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的概念、像的特征,尤其是小孔成像的应用,往往很少提及。学生学了这部分知识之后,大多学生只知道:小孔成像实验可以说明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很少有学生“钻牛角尖”再去探究与小孔成像有关的其他内容。本文就着重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3 灭火常识按照上述规程进行实验 ,一定可以把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 ,若不幸一旦失火时 ,一定要保持镇静 ,因为这时“慌张”往往会放过火势初起时最易扑灭的最佳机会 ,而将小火酿成大火灾 ,甚至自己也发生危险。所以 ,在发生失火时 ,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要弄清楚火灾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原因的起火和不同现象的燃烧 ,应采用不同的扑救办法。一般来讲 ,若是电流起火 ,则应先拉开电闸 ;若由灼烧起火 ,则应先灭掉热源等 ;若是能溶于水的物质或是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起火 ,则可用水来降低温度 ,将火扑灭 ,若是非水溶性的…  相似文献   

3.
这个实验是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81个演示实验中的第二个。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变化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这个实验编排在绪论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初学化学时能够从直观上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如果实验演示作得很成功,那就容易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进行积极思维,使描述的知识得到理解。理解NH_4HCO_3受热分解的变化规律,就能使他们在头脑中正确地形成“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据我们了解,有的教师不愿意做这个  相似文献   

4.
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鸡蛋在盐酸中沉浮现象与初中的碳酸盐、二氧化碳知识密切相连,又与物理的浮力知识相关,是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我们根据http//www.pep.com.cn/200310/ca294297.htm(版权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的一个趣味实验:将一个鸡蛋放入稀盐酸中,鸡蛋立即下沉,一会儿又浮起,鸡蛋露出液面后,即又下  相似文献   

5.
简论阅读理解与应试能力段亚绒阅读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阅读过程中,这三方面的作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准确的理解。词汇和语法是阅读所必备的语言知识,但仅仅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善于根据上下文确定熟词的准确词义和猜测...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搞好教学的必要,也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力求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或演示的实验装置略加改进,或将物质的制取和性质用组合实验来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几例。  相似文献   

7.
“知识就是力量”这脍炙人口的格言,造就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口号提出的初衷是要人类从愚昧、无知、麻木的状态中觉醒。“知识”是经过科学实证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力量、能力。知识就是力量这是“现代性”的标志,从我们民族历史发展的需要角度来说,其基本意义与价值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校《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中都涉及现代物理实验方法检测物质这一教学专题其具体内容主要指“四谱”知识.“四谱”中研究较多,应用较普遍的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这部分内容知识跨度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较难掌握.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思路,讲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讲授内容的深广度,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讲授,决定着这一专题教学的成败.本文简述个人的一些尝试和做法,与同行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逻辑教科书中,把“以偏概全”作为一种逻辑错误,并指出在运用简单枚举法时应注意避免。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以偏概全”是简单枚举泊的本质特征,简单枚举作为“助发现”的一种推理形式,从少量的个别性知识到一般性知识,正是采取“以偏概全”的方式去获得结论的。因此,“以偏概全”不是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0.
普通物理电磁学教材中,关于静电场能量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能量是一个重要物理概念,有实用价值.它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弄清静电能的概念,对解决静电学问题以及电场的物质性质的认识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对静电场能量概念及其中的一些重要公式感到不好理解,理解不深不透在处理静电场能量的问题中易于出现差错,同时中学物理教材中也有关于静电场的能量问题学生虽然学习过静电场能量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用静电场能量的观点进一步认识静电场能量的物质及其转化规律,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和认识.1 公式间的区别及其物理意义点电荷系的静电能量 W_e=1/2sum from i=1 to (?)(q_1(?)_1)……(1)连续分布带电体系的静电能量 W_e=1/2integral vp(?)dv+1/2integral so(?)ds……(2)真空中静电场能量 W_e=1/2integral vq_0E~2dV……(3)一个带电体系的能量可分为势能和动能,由于在静电学电荷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因而带电体系统的能量完全以势能的形式存在,它等于两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11.
在物理学中 ,各种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 ,常以数学公式和图线表示 ;许多重要定律和物理结论都是在分析和综合实验数据 ,由基本定义和实验规律出发 ,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的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科说明》明确规定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之一。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可以看出 ,对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也迁移到物理试题上来考核 ,学生由于不重视或不熟悉这方面的知识 ,失分较多 ,吃了大亏 ,这也是高考物理成绩偏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师物理教学中不重视近、现代物理知识教学的现实,从四个方面的需要,即“三个面向”需要、科普教育的需要、科学方法教育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说明近、现代物理知识对中师生的重要性,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任何铁磁物质都有一个特殊的临界温度,高于这个温度,铁磁物质就失去铁磁性,变为顺磁性,这一性质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居里所发现,因此这个临界温度称为铁磁物质的居里点。不同物质的居里点的温度不同,例如,铁的居里点是769℃;镍是358℃;钴是1131℃。关于居里点的知识,一般在电磁学教学中都作讲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特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地演示铁磁物质居里点的教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和具体知识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一种可使用的知识,而且借助于一种变化过程的经济学概念,也形成了一种作为静态的知识形式的技术定义,它体现为某种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形态.因此,一个社会群体或整个人类的知识,在某一时期,在其技术形态上是令人瞩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技术是人类文化中最为显著的部分.对技术是什么,技术起何作用,我们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意义上进行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过去给学生进行高考复习时 ,主要以理顺知识网络 ,使之系统化为根本。以《硫》章为例 :以氧族元素为Z轴 ,重视其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复习 ;以硫的各种价态物质为X轴 ,重视各重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复习 ;以每种重要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为Y轴 ,由结构认识性质 ,再由性质推出制法用途 (如图1)。多数学生经过这样的复习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形成知识网络的雏形 ,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图 1在今年的高三教学中 ,我试用探究的方式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以使…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特色和优势 ,就是培养高水平的教师。但从目前中学师资的实际状况分析 ,高师院校毕业生与综合院校毕业生相比 ,并未显现出这方面的优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从高师的教学分析 ,笔者认为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能接受到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而通过增设课程、增加相应培养时间等方面措施来解决此问题是不现实、不客观的。因此 ,笔者提出了加强高师课堂教学中师范性的示范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方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即有形的物质技术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智能方式。为此,我们来探究学校中有形物质技术条件“形象与环境”对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信息时代,媒体传输的多样性,使我们眼花缭乱,甚至有时使我们不得其主。就育人场所的学校而言,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等,是学校进行育人的重要的“形象与环境”条件。同时,也是学校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条件。一项心理学调查统计研究中发现,人类学习知识有83.0%是通过视觉获得;11.0%是通过听觉获得;3.5%是通过嗅觉获得;1.5%是通过触觉获得;1.0%是…  相似文献   

18.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任何片面的做法都不可能达成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科能力是教学的目的,但培养人是任何学科都不可忽视的总目标。在学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整体建构的教育思想作为基础,不能运用建构的教育方法,即在知识、态度、情感、能力诸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实践、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验逐步养成和积淀,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具备学习和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不断地学习知识尤其是经典知识,这是人生之学的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经典知识本身就是其著述者各自时代的表征.是各自时代的精华.随着时问的变化,经典必然会显现它的滞后性,假如执迷于经典知识的表象而不领悟其义理,对于人生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荀子认为,人生的学问,关键在于把握人生礼义原则,对经典知识作创造性转化.通过切磋琢磨的过程.消除我们心灵的蒙蔽和精神的负担,进而完善自己的身心修养.使自己的心灵通达澄明,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激素在果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近些年来人们研究得越来越深入,有关激素物质也越来越多,在生产中应用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它可使果树栽培者,更自由地去控制其生长发育,外用植物生长调解剂对果树的作用,虽然直观效果好,但其中的作用原理,并非一时为人们所掌握,这种作用基础,并不象整形修剪那样可直观看到,需要认识、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好.用到恰到好处.当然,这是一篇较长的道理,这里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