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洛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形式的儿缀词,从洛阳方言儿缀词的语音类型、音节、义类及词性分布、儿缀词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对洛阳方言儿缀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总体特征,并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山方言从总体上来说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本文收集了罗山方言中的大量"子"尾词,根据"子"尾词的音节和表意特点对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并和普通话作一些简单对比。然后简要说明"子"尾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词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方言里语缀“子”和普通话相比要活跃得多,因而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的词相当发达。本文仅讨论与普通话词形式完全不同的含“子”新疆方言词。这一类词语和普通话差异最大,方言区以外的人很难从形式上理解其意义。我们先逐词诠释词义,再提供正式出版物中的书证,借以展示方言语境下的准确语义。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与湘语词法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普通话的儿化词丰富而湘语的子尾词较多,岳阳方言属于典型的湘语,因而具备湘语有着丰富子尾词的特点。岳阳方言的子尾词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加子尾构成等3种类型,但它们在当下语言大融合的环境下正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法     
《小学语文教学》2007,(7):59-59
汉语语法,研究汉语结构规律的学科,包括词、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则。古汉语词 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中的单纯词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为合成词。合成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并列式,如“语言”;偏正式,如“四季”;动宾式,如“司令”;  相似文献   

6.
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以郑州话为代表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文章以黎集话为例,首先讨论固始话“子”缀的特点:量大分布广,主要充当名词后缀,部分“子”缀有区别词义和表示附加义的作用等,然后按语义类别列举方言特点比较明显的“子”缀词,最后与郑州话进行若干比较。  相似文献   

7.
湖南湘乡方言的"子"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兰  张睫 《现代语文》2006,(4):87-88
湘乡方言属于湘方言娄邵片,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子尾词结构特点和语法功能的考察,了解到“子”尾本身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由子尾构成的双音节子尾词作词干,前加修饰成分,是湘乡方言中子尾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词头词尾是指在单词中出现的词缀,单词中不出现但在句子中、语流中出现的词缀就算作语缀。词头词尾常用量词“个、隻”等词构成;语缀也用量词“个、隻”等词构成。广西临桂两江平话中量词“个、隻”等构成词头词尾的例子不很多见,但在两江平话中“个、隻”等作词头的现象很密集。广西阳朔葡萄平声话有“支笔、个人、本书、把枪、个鸟”之类说法。浙江金华方言、湖北大冶方言、湖南娄底方言、山西方言、长江中上游西南官话都有同样的例子,只是语音形式不同,用字有异。傣语、海南临高话、黎语、武鸣壮语、西林壮语也有这类现象。由此可见,词头词尾和语缀是汉藏语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林海丽 《文教资料》2011,(36):112-114
淮安方言中“子”用法相当普遍,它的“子”缀几乎代替了普通话中全部儿化音词.造成淮安方言中儿化音缺失。“把”字在淮安方言中用法相当普遍,凡是普通话中用给的地方淮安人都习惯于用“把”。  相似文献   

10.
镇安县米粮镇方言的子尾词非常丰富.子尾词有双音节的,也有三音节、四音节的;子尾词有成词、别义、小称等语法意义.研究子尾的语法结构与功能,可以进一步展示镇安米粮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2.
开封方言存在子变韵和少量"子"后缀,同时还有一些"头"后缀,个别"头"后缀词也发生变韵,部分子变韵词同时存在一种双音节读法,词缀为一个模糊的thou音节。从开封方言部分同音语素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规律来看,读为thou音节的后缀不是"头",更倾向于是方言中的"子"。  相似文献   

13.
郭骏的《方言变异与变化:溧水街上话的调查研究》一书是一部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有机结合的力作。其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调查方法的运用上,既利用"社会语言学访谈"和问卷法收集语料以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和语言调查的科学性,又借用了方言学调查语音系统常用的技巧"念词表"以提高调查的效率;二是在分析方法的运用上,将语言变异与变化理论同方言学的音节和音位系统理论相结合,考察汉语方言的具体发展状况和普通话对方言的具体影响,揭示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动态变化过程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内部生态系统由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包括语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协同,推动了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黔西北境内诸语言(方言)以汉藏语系语言居多,其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主要语言(方言)都属于“分析语”,词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其中词根以单音节的为主,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且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句子结构中,修饰语素的位置和句子成分的语序因语言(方言)不同而有所异同;由于实词词形变化不丰富,各语言(方言)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且语义除按一定的规则整合之外,又打破常有规则,生成一些新的规则形式。  相似文献   

15.
加尤高山汉话名词的语缀分后缀和前缀,后缀有"子,崽、崽崽,头,娘、娘娘,婆,手,巴,佬,鬼,家,匠,师,夫,客"等,前缀有"老、阿"等。形容词语缀多为后缀,基本是双音节,且以重叠式为主,附着在单音节形容词后;前缀很少,一般表示程度深,包含"很"的意思。有些动词词根后加叠音后缀,具有强烈的形象色彩;这些动词多表示人的情态。量词语缀只有"子",且构词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土话中的语缀"儿"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构词语缀,通常被看作名词性的后缀,但"儿"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后构成儿化词,并且不改变词性。"儿"缀在构成音节和构词上特征明显,值得着重探讨,重叠式+儿的各种生动形态以及"儿"缀词的语义特征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谢迪 《文教资料》2011,(20):20-21
东北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啦吧唧",这是东北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啦吧唧"在东北方言中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产生很多由"×啦吧唧"构成的词。本文以这些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陕西凤翔方言既有自成音节的词缀“子”,41个韵母中又有39个可以生成子变韵,自成音节的词缀“子”和子变韵可以自由交替使用。凤翔方言的子变韵是长音型,与山西临猗、夏县和山东博山相同。凤翔方言阳平字的子变韵只是拖长音节,不变调;阴平、上声和去声的子变韵在拖长音节的同时还变调,变调调值与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中的前字相同。凤翔方言中虚词“着、的、得”和实词“上”可省略,用前字的D变韵母表示。“的”“着”“得”“上”等字和D变韵可以自由交替使用。D变韵方式和子变韵相同,即音节拖长,阳平字不变调,阴平、上声和去声字同时还变调。  相似文献   

19.
在微山方言中,"巴"缀作为谓词性后缀用法极为广泛。分析"巴"缀词构成前后的特点,可以看出"巴"缀自身的特点:黏附于词根,总体上并不影响词根的主要语法功能和意义,只是增加了一些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20.
莒县方言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颇具特色的词缀“子”的形式。本文通过对带有“子”的词汇的分类和浅析,透视莒县词汇甚至方言的特点。文章对其主要分八类:身体部位+“子”:动物名称+“子”;物品,子”;食物+“子”;一……+“子”;一些特殊的说法;动词+“子”;词+中缀+“子”。结合语义三角关系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莒县方言,也有利于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甚至是思维习惯.从而了解莒县方言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