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热”有两个义项为定位词素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汉语中这两个义项的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多义词模”,在此基础上在历时平面上考察了由“热”构成的多义词模形成的过程、动因与特点,发现了由词模“X热1”到词模“X热2”的桥梁——词模“X热′”,并提出了“词模义”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渲泄≠宣泄     
近年来,一些报刊中出现了“渲泄”一词。如“①“把‘那就是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反复咏叹,让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情,得以充分的渲泄。”(《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1期第30页)“渲”字只有两个义项:①小水。②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汉语大字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渲”字条下也只收录了一个双音词“渲染”,而无“渲泄”。查“宣”的义项有五个,其中第二个义项为:疏导,且在“宣”字词条中列举了“宜泄”一词及两个义项:①使积水流出去。②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3.
翻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个“敢”字立有三个义项:①勇敢,敢于。②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副词,用于反问,有“岂敢”的意思。翻检其他工具书,所立义项也相仿。  相似文献   

4.
渲泄≠宣泄     
近年来,一些报刊中出现了“渲泄”一词。如: ①“把‘那就是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反复咏叹,让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情,得以充分的渲泄。”(《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1期第30页) “渲”字只有两个义项:①小水。②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汉语大字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渲”字条下也只收录了一个双音词“渲染”,而无“渲泄”。查“宣”的义项  相似文献   

5.
厕所的雅称     
溷“溷”是个多义词,《辞源》列有五个义项:①混乱:②混浊;③累,打扰;④猪圈;⑤厕所。轩“轩”有多个义项,《辞源》列有六个, 其中之⑤是“厕所的别称”。如汉刘熙的《释名·释宫室》:“厕……或曰轩。前有伏,似殿轩也。”  相似文献   

6.
一、说要 “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辨析词义,一是使用词语。这二者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做不到前者,后者则无从谈起。 “辨析词义”的内涵比较丰富,它主要有:第一,一辨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在现代汉语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构成了该词的固定义项。比如,“原”这个词的义项就有:①最初的;开始的。②原来;原本。③没加工的。④原谅。 ⑤宽广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药》中有这样两句话:“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文中“层层迭迭”之“迭”应该写作“叠”“迭”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有三个义项:①轮流,替换。②屡次。③及。“叠”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有  相似文献   

8.
“从”,《辞海》(修订本)有十二个义项,《辞源》(修订本)有十四个义项,但都不能解释下列两句中加点的“从”字的含义: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相似文献   

9.
说“非”     
在上古汉语中,“非”字除经常当否定副词用外,还经常用作否定判断词。 关于“非”的本义,《说文解字》释为“违”,是由鸟的双翅相背而会意①。古文中无此用法。《说文解字注》也未分析它的引申义。《宋本玉篇》、《宋本广韵》等都认为“非”有“不是”的义项②。朱骏声分析了“不是”与“违”这两个义项间的关系,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关于《过秦论》一文“而倔起阡陌之中”的“阡陌”和“即关而攻秦”的“叩关”的注释,我总以为欠妥。现提出几点看法,愿与同行们商榷。“教材”对“阡陌”的注释:“本是田间小道,这里指田野”。我认为还是把“阡陌”译为“道路”或“路途”更准确。理由是: 1.《辞源》3257页“阡陌”一词的三个义项分别为:“①田界,也作千百”、“仟伯”。②田间小路。③犹言途径”。174页“仟伯”的义项①则为:“田间小路”。这样看来,“阡陌”的三条义项,都没有离开“路”,而没有“田野”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说“友”     
“友”最早有三种写法“■”。很明显,“■”和“■”仅是位置不同(■又可作■),都表示二只右手在一起,两人互相帮助,又可表示两只手相握,两人之间有交情。《文心雕龙》中有“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的说法。可见“朋”和“友”本来是有区别的。《辞海》中“友”有四个义项:①朋友;②兄弟相敬爱;③交好,相聚;④帮助,出入相交。现在社会上通行的多取“朋友”这个义项。  相似文献   

12.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相似文献   

13.
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上册第287页对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的关系是这样说的: 多义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叫基本义,后者叫转义。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都是词源学上说的词的原始意义”。 对这段话,笔者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谨与两位先生商榷。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具体讨论。 现代汉语中“肥”是一个多义词,其意义有: 肥 ①含脂肪多:肥猪;肥肉。 ②肥沃:这块土地很肥。 ③使肥沃:肥田粉;草木灰可以肥田。 ④肥料:积肥。 ⑤肥大:衣服袖子肥了。  相似文献   

14.
“摸索”与“探索”是一对近义词,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且常被混用。初看似可等同,细究则用法殊异。下面试就两词差异,从几方面作一“探索”,以资辨别运用。一从不同语素上看词义侧重从词的构成上看,两词均有共同语素“索”。故两词均有“寻找”义。不同语素是“摸”和“探”。依《现代汉语词典》,“摸”的可比义项为:①试着了解,试着做;②在黑暗中行动,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塑造”条义项商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塑造条有两个义项: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而下面的这些真实例句~①,使我们对上面义项的解释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6.
1.在字词学习中学习“同义”成语对成语意思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来源于对字词的解释,而成语的字词中又包含着大量的古汉语义项,这些义项又有许多与课内字词构成同义的现象。我们在学习文言时,可适当地由课内实词引出成语进行横向迁移,纵向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成语与常用实词在中学阶段,我们应该掌握和理解的文言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就有三百多个,这些实词及义项绝大部分都可以折射于成语中,因而,我们在学习实词时,就完全可以由课内实词引出同义成语,借成语来印证其含义。如:①蒙故业,因遗策/陈陈相因。因:沿袭②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  相似文献   

17.
“变脸”是一个动宾式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翻脸;②戏曲表演特技,表演时以快速的动作改变角色的脸色或面容,多用来表示人物的极度恐惧、愤怒等。我们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中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之句。“箕畚”,教材注释为:“簸箕,一种用竹蔑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注释不够准确,容易产生歧义。“簸箕”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义项:①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②用来簸粮食的器具。第一个义项通行于北方,第二个义项通行于南方。“簸箕”在北方兼有盛和簸的功能,用途较广;南方却只能簸或晒粮食,至于盛东西,则有专门的器具———撮箕。可见,“簸箕”在不同地区所指对象不同,词义有别。这就是南方同学不理解教材注释的原因。《列子》成书于战国时代。先秦时期,古汉语除少数双…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义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课文写景优美,场面生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我认为文中“项带银圈”中“带”字的用法值得商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带”作动词时,有以下几个义项:①随身拿着;携带。②捎带着做某事。③呈现;含有。④连着;附带。⑤引导;领。⑥带动,使动起来;引导。可以看出,“项带银圈”中“带”没有这几个义项。如果确要定为“随身拿着”或是“携带”的话,那么为什么用“戴项链”而不用“带项链”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戴”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  相似文献   

20.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部分有这样一句:“然而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教材编者给“造化”作了如此不能再短的串项注释:“指自然界。”这一注释是极其不妥的。就词语知识而言,“造化”本身包括两个内涵相去很远的义项。这在好几种不同的词典中都有大致相近的解说。其中以《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得最为简明具体,特抄录于后。“造化:①zàohuà<书>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界;②zào·hua 福气,运气(迷信)。”据此不难看出,这个词语两个不同义项的读音、意义和应用,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