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优秀的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对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分类、当下学校文化的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反学校文化现象、学校文化的重建及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结晶。优秀的学校必然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教育的发展深切呼唤加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学校发展目标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具品位的东西没有优秀的校园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只有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校,更需要构建一个适合教师职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就必须建设有特色的催人上进、励人志气、怡人性情的校园文化。这既是学校教育与时俱进迎对未来的需要,也是教育为教师发展zhongguonongcunjiaoyu学生成长奠基的需要。(一)提升师生对建设特色校…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角度对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探索科学发展问题的新视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旨在营造一种新的学校文化精神;坚持“素质本位,内涵发展”的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学校教育理想的呼唤和价值追求,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理想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内涵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品质、学校特色发展。教育科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学校教育科研定位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也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完善;一个学校的发展既是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也是在学校文化继承与创  相似文献   

6.
梁峰 《中学教学参考》2013,(21):115-115
从古到今,学校教育都提倡扬长教育,目的是在实施扬长教育的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全面发展.进行扬长教育研究,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文化的继承,也是当今进行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总的来说,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扬长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需要扬长教育,要进行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在呼唤着扬长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李克良 《教师》2010,(23):9-1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在教育转型期的背景下,怎样重建学校文化,使之与教育转型相适应,这是现代学校校长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重建物质文化、重建管理文化、重建行为文化、重建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在教育转型期的背景下,怎样重建学校文化,使之与教育转型相适应,这是现代学校校长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重建物质文化、重建管理文化、重建行为文化、重建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长芬 《现代教学》2015,(Z1):35-36
立足"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校以文化建设为基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在学校文化的建构中保障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一、环境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教育是连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教学节点,也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科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初中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将是初中学校管理与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对此从学校领导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初中学校内涵拓展,实现初中学校管理实务细节化、教育品牌化、学校内涵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学校建设,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它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成语文化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学校教育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语言学习、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视角审视,成语都有深厚的内涵价值。学校应聚焦成语文化课程建设,对成语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剖析,探寻成语文化潜在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自觉自信,构筑学生精神成长的支柱,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以及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但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校长过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呈现出"六大不良倾向",具体如下:一、校园文化建设"雷同化",缺乏"创新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课程文化重建渐渐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人们围绕这一主题从多元文化、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等不同视角展开研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当学校变革逐渐走向结构性的整体转型之时,则需要一种综合的视角来理解课程文化,这就是:“以校为本”是课程文化重建的重要基点,打造教研团队成为课程文化重建的核心任务,重塑教学文化则是丰富和提升课程文化内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学校文化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源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可见,学校文化管理品位之高,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作用之大。同时,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才能对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具品位的东西。没有优秀的校园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只有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校。更需要构建一个适合教师职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李苗 《农村教育》2006,(5):48-48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创建学校品牌的过程。优秀的学校文化必将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在努力打造学校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表层形式,更要在深刻内涵上大做文章。如何大做文章?笔者认为应从细节入手,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丰厚内涵;只有关注细节.才能让学校文化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梁惠娟 《四川教育》2008,(12):14-14
一所学校经历了自己的初创期,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后,怎样才能持续高速地发展呢?在深入的考量中我们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气质和个性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才能形成办学的特色和品牌;只有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实现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才能使学校更具教育力、影响力和发展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先进典型。来自国内众多成功学校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所学校如果要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取得持久的成功,就必须建设自己优秀的学校文化。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有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与规律。如果我们以本本主义的照抄照搬、依葫芦画瓢的盲目模仿或者形式主义的走走过场、拔苗助长的急于求成,或者虎头蛇尾的有始无终、急功近利的浅尝辄止等等态度和方法去对待,那么,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  相似文献   

20.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内涵、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当前,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理念性冲突、制度性冲突、主体性冲突和环境性冲突等阻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因素,文章以文化自觉为视角,探讨了文化自觉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