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海洋 《报刊之友》2013,(10):60-61
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动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用户警惕其在“语言霸权”和“文化输出”方面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渲 《东南传播》2018,(1):47-49
国家"软实力"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具体表现是经由媒介实现国家民族文化在全球的自发延伸。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是减轻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展望使得此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实践层面。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在跨文化传播上的现实困境问题同时探索媒介融合时代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赵澄澄 《今传媒》2016,(2):155-15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启平 《新闻世界》2009,(6):106-107
跨文化传播日趋密切,交流、融合和相互依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跨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要倡导文化多样性原则,建立各民族文化问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云南歌舞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跨文化传播的效能、途径以及"交流产业式"的文化传播范式的探析,揭示出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内涵,并对当前云南歌舞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传播学上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跨文化传播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能够对企业跨文化管理和促进文化融合起到较强的积极作用。《中国石化周刊》作为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第一份以新型传播手段进行制作的电子周刊,还承载着中国企业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大责任。本文依据跨文化传播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受众分析、栏目定位、内容导向、图文编排、话语表达、传播效果、传播反馈等方面,对《中国石化周刊》跨文化传播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跨文化传播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昊  徐健 《新闻世界》2011,(8):322-323
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跃入人们的眼中。如今,异质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已经不能简单的等同为文化的殖民与侵略了,我们应该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待这种文化碰撞、融合。本文主要探讨在这样一个跨文化传播时代,如何做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陆朦朦 《编辑之友》2021,(11):39-43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跨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新情境,尤其在视频化、图像化内容成为人类日常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转向趋势明显.正确认识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际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指出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总结并归纳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视觉化创新路径,旨在提高出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介质在异域文化中自我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坤 《东南传播》2012,(9):143-144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播,网络字幕组的出现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跨文化的表达、理解与互动传播方式,在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已逐渐成为不同文化主体间彼此交往、认知乃至融合的一座桥梁。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跨文化传播中介,它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跨文化的社会、语言和心理因素,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手段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地发挥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降低负面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月飞 《青年记者》2016,(14):44-45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新闻是意识形态层面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能够彰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但是文字与语言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传统新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数据技术对新闻业的全面渗透催生了数据新闻的出现,而数据新闻的图形符号易传达性、新闻线索易得性等特点,为新闻的跨文化传播增加了新渠道.当前,跨文化传播需要文化层面上的消解与重构,需要构建文化接受者的主体间性思维.数据新闻虽不能根本解决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但是为文化碰撞与融合提供了自我文化反思的试验场.本文通过讨论数据新闻的符号、技术等特点,探析其构建文化反思与交流平台的可能性,希望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报道来提高文化接触频率,拓宽文化沟通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电视栏目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和传播形式,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是以教育、宣传、娱乐为传播目的,给受众以文化审美与认知的电视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各国电视栏目在国际传播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来说,电视栏目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从原有的"弱势传播"上升到"全球性传播"的高效发声层面。本文通过研究CCTV-4《中华情》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的成功,总结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技巧,旨在探讨该栏目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提出中国电视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语言学习目的的国际社交软件逐渐兴起。本文以一款多语种学习社交软件——"Hello Talk"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访谈,分析语言学习社交软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现状、优势与问题。研究认为,当下语言学习社交软件为国家间的跨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路径,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传播渠道。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与利用国际社交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民众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让中外的国家形象与社会文化得到更加真实、具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王英华 《今传媒》2015,(2):32-34
伦理传达出对文化和社会继续存在至关重要的规则,它是人们共同构建和维护社会时预测未来的依据。伦理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会导致跨文化伦理冲突与危机,跨文化传播学者应当保证在跨文化情境中伦理的变化不具威胁性,从而保证全球互动的新兴世界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保证这种伦理变化不具威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对话。对话的不可避免的包含跨文化传播中关于对错标准的讨论。是否有一个普世伦理,能够在各种文化中适用?这可能是跨文化传播领域中最大的争论之一。如何面对人在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面前的两难选择,文章将作以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飞 《新闻大学》2006,(1):17-27
跨文化传播(或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殖民主义打破了不同文化自足的进化方式后,强势文化将强权即真理的逻辑搬到了文化领域,从根本上颠覆了文化正常交往、彼此影响、融合提升的主题,而变成了文化的殖民主义.文化的新殖民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变幻形式.历史的分析有语境,文化的判断有系数.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在深刻认识这样的语境的基础上,全面检视作为"舶来品"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作出我们当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跨文化影视作品也成为文化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去文化融合及文化传播的优势之外,跨文化电影背后也暴露出了时下跨文化电影背后的两大现象——即"西方配方"下所呈现的二度编码下的文化折扣与文化霸权.本文将以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遭遇爆冷为例,分析跨文化电影如何通过建构叙事实现文化霸权,并从电影制作、有效利用多元文化优势、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广告所折射的文化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跨文化广告中的争议广告为例,指出跨文化广告应以国际品牌、本土文化为主,了解、尊重并融合播出国文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在面对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经由其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所带来的文化的强烈冲击,应该在保持民族文化独立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世界文明的先进文化成果。通过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和对话,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寻觅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在全球化为广告传播带来的广阔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8.
动画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国产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文化,已成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国产动画《一人之下》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表达及其传播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分析该动画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方式,从而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下信息化时代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西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取代并没有学者设想的那样强烈,相反它们开始披上中国形式的外衣。比如《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跨文化传播中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本文引用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种理论及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理解外来文化更加隐蔽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扎根理论,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中的"拟态家园"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业缘、屋缘和情缘,少了传统家园中的血缘和姻缘。研究发现:它是内地企业外派劳务人员通用的跨文化适应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围绕工程展开和适合工程实施。这种强调公司、忽视个体,强调工程、忽视文化的"拟态家园"无意间在东道国的文化土壤里辟出一块异文化空间,建立了一道文化藩篱,限制了文化的民间传播渠道,不利于双方的文化交流,容易造成文化猜忌。建议让每个工程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每个外派劳务人员自觉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建立起兼顾工程与文化、集体与个人的新型"拟态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