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一、即使在雅典和罗马,最初的国家也不是奴隶制的国家在雅典和罗马,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典型的奴隶制国家,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可是,有的学者却由此得出结论说,在雅典和罗马所形成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是奴隶制的国家。更有甚者,有的学者还由此而推论说,世界各地所产生的最初文明,都是奴隶制的文明,各民族历史上所形成的最初的阶级社会都是奴隶社会,最初的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这样,雅典和罗马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的事实,便被人们当作建立“人类社会必经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只能是奴隶社会、人类社会最初的国家只能是奴隶制国家”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据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略论西周宗法制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区别于所谓古典式希腊、罗马奴隶制和东方古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奴隶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上层建筑领域长期存在着氏族血缘关系,即宗法制度。雅典、罗马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在民族制度毁灭的基础上,中国的奴隶制却罩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法血缘关系色彩,被上了氏族制外衣。这一特征在奴隶制鼎盛时期的西周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致于有的学者把中国奴隶制发展过程干脆概括为“从家族奴隶制到宗族奴隶制的过程”①。史学界关于宗法制度论者已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新的视角略陈孔得,以就教于前辈师长及同行。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相似文献   

3.
三、除雅典和罗马以外世界上各民族最初的国家也不是奴隶制的国家在我们论述了雅典和罗马最初的国家是贵族制国家,它们的奴隶制国家是贵族制国家进可步发展的结果;奴隶制的充分发展、奴隶制国家的形成至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西方古典奴隶制问题上曾提出:雅典不等于希腊、雅典奴隶制社会"孤岛论"、罗马奴隶制社会"特例论"、希腊和罗马基本上是铁器时代早期的封建社会形态等一系列学术思想。雷先生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学术争论政治化的特殊时代遭到不公正批判,并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然而,雷先生的学术思想并没有因其作古而销声匿迹,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界有关西方古典奴隶制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雷先生的那些学术思想不仅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界仍后继有人,而且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也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5.
雅典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雅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雅典奴隶制形成过程中出现过几次改革,促进氏族解体,奴隶主民主共和形成。雅典成为古希腊的民主堡垒。雅典国家的形成过程是长期而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国内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古典时代雅典奴隶制经济总体上呈持续增长趋势。这种观点不尽符合历史实际。雅典奴隶制经济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60余年呈波浪式增长之势,但与古典时代盛期相比,仍处于低谷徘徊状态。中外学者在考察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状况和走势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压低甚或完全忽略使用奴隶的必备条件,从而不能不明显夸大使用奴隶的普遍性。奴隶在当时生产、消费和市场条件下,尚未达到创造出剩余价值的程度,这是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本质的表现。在奴隶制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其财富的持续增长通常是奴隶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不是其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7.
奴隶占有制社会,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古代东方的奴隶制;二是古典奴隶制(雅典、罗马).这两种不同的形态的说明,不在本文范围之内.但要指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所有制,所有制不同生产关系就因而不同.在古代东方奴隶制下,奴隶不是物,奴隶可能有他自己的经济,这是和古典奴隶制迥然不同的.马克思曾指出这两种奴隶制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古代世界,商业的影响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总是结果为奴隶经济;或视其始点如何,结果不过把奴隶制度由家长式的,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标的,转化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标的."东方的奴隶制是家长式的,是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标的;古典奴隶制则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怎样部分地靠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用设置新机关的办法来排挤掉它们,最后完全代之以真正的国家权力机关而发展起来的;……再好莫过于从古雅典来加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125页) 雅典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氏族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主要民族在向国家过渡的道路上,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而这对后来这些国家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的建立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中国在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时,中间经历了“酋邦制”,这对形式导致中国政体趋向君主专制;日本则经历了“农村公社”,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部落联合体不会趋向君主专制.西方的雅典国家是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罗马国家则是在“因平民的胜利而被炸毁了的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的”;德意志人国家则是以军事征服的方式建立的.这三种形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或多或少地都保留了氏族制度所特有的民主性质.正是这一点使西方的社会发展趋于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雅典城邦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和私有的辩证统一体,它是城邦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城邦的存亡;它促进了古典时代奴隶制的发展。雅典城邦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等农业问题,土地制度成为雅典城邦的一块基石,农业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释放奴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释放奴隶的方式却因时因地而异。古代雅典作为一个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具有古典共性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释奴方式,即遗嘱型释放、赎买型释放、起诉型释放、鼓励型释放和利用型释放。不同的释奴方式是不同的期望结果、不同的主奴关系、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两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中,只有雅典才能代表当时的希腊文明。(一)斯巴达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希腊是个例外;(二)斯巴达的希洛特制度,是希腊文明引为特色的古典奴隶制的另类,雅典则是古典奴隶制的典范;(三)莱库古立法通过对原始共产主义制度的人为复原,使斯巴达成为希腊历史的“活化石”;雅典作为希腊世界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之都,却成为希腊文明的缩影;(四)斯巴达所体现的“城邦原则”其实只见于原始农民公社的阶段,真正的城邦原则是由雅典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雅典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及国家的发生与形成,一向是世界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指出,世界古代史上的雅典国家是在没有外部与内部暴力干涉下,直接从氏族内部发生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因而它是国家产生的一个最典型、最纯粹的例子,所以“关于这一切(国家产生的过程——引者)至少是它的始初阶段,再好莫过于从古雅典来加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雅典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对于正确理解这一个世界古代氏族都曾经历过的历史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的《希腊奴隶制城市国家的形成》一节教材,主要内容是讲述希腊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奴隶制城市国家的形成。这节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头绪也较多,如果我们没有抓住教材的中心,突出教材重点,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节教材中的基本历史知识。这节教材共包括三小节内容:(一)古代希腊社会。(二)城市国家的形成。(三)雅典的梭伦改革。我认为这三小节内容,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严格的区分。第一小节内容,主要是讲述荷马时代(公元前十二——八世纪)希腊氏族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奴隶制达到空前繁荣发达阶段,由“家长制的,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的的奴隶制度,转化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奴隶制度”,由早期原始奴隶制转变为古典发达奴隶制。古罗马发达型奴隶制具有其独有特点,不同于古代东方、希腊的奴隶制。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古罗马及古代世界奴隶制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林锋 《教学与研究》2006,4(5):84-89
对于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恩格斯通过探讨希腊雅典、罗马、德意志三个国家的起源问题,分别提出了国家起源的三种独立模式,即“雅典模式”、“罗马模式”和“德意志模式”。本文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恩格斯对罗马国家起源问题的实际思想。有充足的根据表明,恩格斯并未将罗马国家起源道路视为一种不同于雅典式一般道路的“独立模式”或“第二模式”,所谓的“罗马模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对恩格斯相关思想误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元老院,拉丁文作senatus,由senex(长者)一词衍化而来。古典传统把元老院的起源追溯到罗慕路斯,他任命100名“父老”(patres),组成元老院,辅佐“王”(rex)统治。近代一些学者不承认元老院由“王”任命,认为元老院是以代议制原则为基础,由每个氏族选派代表产生的。也有一些研究者干脆否认所谓“伊达拉里亚王朝”之前罗马元老院的存在。元老院的起源与国家形成、王政时代和所谓伊达拉里亚征服等问题缠绕在一起,至今尚未理出头绪。无论如何,在我们看来,即使存在过一个伊达拉里亚王朝,即使罗马因这一王朝始有国家,考虑到罗马氏族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后来的政治沿革,我们可以认为,罗马元老院最初具有  相似文献   

18.
希腊罗马时代的裸体雕塑,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最近两年,它颇引起人们的注意。维纳斯女神的塑像,成了青年们喜爱的装饰品。为什么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家要雕塑裸体人物呢?原来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有许多奴隶制国家——城邦,如斯巴达、雅典等。由于奴隶创造了财富,使得奴隶主和自由民能有可能从事商业和科学艺术活动。希腊的可耕土地很  相似文献   

19.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国王制定并颁布的,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法典。也是世界古代名的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前期的法典,也是世界“古代法”中最名的法典之一。《汉穆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不仅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而存在。而且在法律化上都处于起源、初创阶段,基本上都是从习惯法过渡到成法阶段。因此,二部法典具有若干本质性的共性特点,诸如具有宗教性质;保留氏族制残余;阶级属性鲜明等。古巴比伦奴隶制与古罗马奴隶制有所不同,两的经济基础不太一样,建筑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法律化。各有特色。古巴比伦的法律化带有农业化色彩,古罗马的法律化却有较多的工商化色泽。二部法典具有不同的法律化特点。其一,法律的规范程度不同。其二,重视民主权程度不同。其三。法律的价值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20.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然而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发展传播,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而日趋衰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取代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文化,古典传统在欧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