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四册第52 页的例题、第53页"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 (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2.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验 算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合作交 流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 减三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不退位 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5页例1,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五1、2题。[教学目标]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探索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价值。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个位不够减"的处理。[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自主学习1.复习。  相似文献   

3.
杨杰军 《江苏教育》2005,(4B):39-40
1.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陆忠美 《成才之路》2014,(33):51-51
正"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激起计算的欲望,体会到计算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 数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和在100以内)计算方法的基 础上,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这一部分的内容由4部 分组成:①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②退位的三位数减 法,包括一次 退位和连续退 位。③加、减两 步计算的实际 问题。④隔位 退的退位减。 学生在学 习三位数不退 位减和一般的 退位减时,可  相似文献   

6.
帅莉 《江苏教育》2005,(4B):38-39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2.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验算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笔算、珠算万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先用单页卡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下列各题:12—7,13—8,15—7,14—8,16—7,13—6,17—9,11—5,13—5,15—9,12—8,16—9。后用复合卡片指名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下列各题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板块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9.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基础上学习的,核心知识基础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在当前的笔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每一种算法从学生中来,注重每一位学生亲历每一种算法的思考过程,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学具操作.但由于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将直观的学具操作转化为头脑中的抽象操作,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10.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甲、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乙、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退位减法思考方法。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认知十几减几时,个位不够减可用十位上一个1作个位上十个1来计算。这种减法叫退位减法。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做减法想加法和破十法。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亲历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问题.2.通过"小熊购物"情境的创设,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的教学内容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步骤,突破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懂得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一内容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计算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破十法”,例如“ 12- 7”被减数个位上的 2减 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 1”作“ 10”,再从 10里面减 7得 3,最后把相减的差 3和被减数个位上的 2相加得 5,所以“ 12- 7=5”,这是我们传统也是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儿我们暂且称其为“先破十”法。   然而,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老师提出他班上有一位学生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以上方法有异。同样是“ 12- 7”,学生说:“…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背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掌握退位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牵得过多,学生没有充分进行探索的空间,机械操练得多,掌握的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烦情绪。一位教师在研讨课上进行了大胆探索,由情境引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启发,取得了实效。二、教学案例(一)情境导入。师:(课件展示玩具图片和相应的价格)小朋友,下面是一些我们喜欢的玩…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掌握退位的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标有价格的实物玩具).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课件、小棒、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我们数学课的口号是什么?生: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智慧园。(课件出示智慧园画面。)师:现在,老师发给每名同学一把金钥匙,金钥匙上的算式题谁做得又快又准,智慧园的大门就由…  相似文献   

18.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基础上学习的,核心知识基础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在当前的笔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每一种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每一种算法从学生中来.注重每一位学生亲历每一种算法的思考过程,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学具操作。但由于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并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从而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创设不平衡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之问的思维碰撞”这是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隔位退位减”一课时,我也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没想到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