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不加选择地放弃,盲目追求课程实施过程中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的教师不再张扬传统教学中至今行之有效的经验了,能否“创新”成了判断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似乎“新”的都是好的,“旧”的都是不好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一些让人迷惑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旨在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及模式与“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对比,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教学中的合理部分不加选择地放弃。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是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于是。教师们不敢再理直气壮地张扬传统教学中仍然行之有效的经验了。新和旧似乎成为了判断好坏的标准。这种做法看似彻底的“课改”,其实与“课改”的实质相悖。“课改”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本身就是现代先进教育理论与中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经验的结合体,它的体内本身就蕴涵着传统的东西。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十分关注。但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难以把握的。为此,我部与宜宾市教科所共同举办了“课改,不是否定传统”专题研讨会。对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现将有关观点辑录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进而深入思考,积极实践,不断反思。使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加理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课程改革 ,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是扬弃而不是大破大立。课改 ,既要吸收国外最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 ,又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还要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课程改革 ,教学创新 ,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 ,我们既要大胆创新 ,又要继承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课改面前我们不必战战兢兢、举步维艰。对照课改的新理念 ,我们应全方位地审视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仍然适用的 ,就要大胆地沿用。我们的语文教学 ,过去虽然走过一段弯路 ,出现过许多问题 ,但决不是一无是处 ,多年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探究”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本思想。“探究”要求课程学习要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演示型教学向自主型教学和实践型教学转化,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研究中获得知识,使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应试”的教学压力,已使学生养成了接受式的被动学习习惯,形成了知识学习寻找惟一性结论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6.
朱鸿伟 《西江大学学报》2006,27(4):72-75,82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时代性课题。协商课程教学模式蕴含了沟通、理解、交流、自主和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剖析传统课程实施的弊端,借鉴全球课程改革实施的经验,评介我国课改实践中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些教学模式。论述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变单一传授的教学行为成“引导、组织、参与”;学生如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行为成“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学行为的过程。要达到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更新,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敢于“自以为非”,善于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实施到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有效的转变,所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师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关系融洽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知识弱化了、课堂虚化了、热闹空洞了、提问“满堂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为“立”而求新立异。因此,本文主要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宝贵的经验进行回顾与提升,以期更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健康迈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原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新课标,探索新实践。作文课程的整体改革,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深入分析、探讨作文课程的特殊性——“目标的规定性与动态性”、“资源的整合性与创生性”、“方法的模式化与个性化”与“评价的终结性与发展性”,不仅是我们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体系弊端的逻辑起点,而且是我们“改革并创新作文课程体系”、“优化并创新作文教材体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现实终点。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中若干问题与困惑的反思 1.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论争中思索,关注改革中过程性的教学行为,释放教学张力,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有关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论争历来普遍存在,从不多把课程问题纳入学术研究领域而导致的教学论涵盖课程论的传统,到近代以来因为重视教学内容更新而重视研究课程问题导致的课程论涵盖教学论的传统,再到以“课程实施”或“实践的课程”替代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作为存在的事实,真实地预告着有关这一论争的某种前提:即要将教学(论)纳入课程(论)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的经验值得重视,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观点,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这一观点难以被摆到桌面。无论是“揭竿而起”的改革发起,或是热情追随的实践,都会顾虑对传统教学经验的推崇和强调可能影响“革新传统”的决心,消减“教育创新”的勇气。即便有专家重视“传统”,也只是悄然提醒实践“注意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人们在理论上不明确肯定“传统”优势,在实践中对“传统”经验有意无意地放弃,造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出现令人担忧的一幕又一幕。对此,我们应持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它完全依赖于改革不懈地探索,我们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应该确立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开发校本课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这些理念需要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大港区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物理课改给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彰显个性、发展自我的良好机遇。课改实施过程中,我在经历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的“痛苦”中,也体验着新课程教学的快乐,因为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科书在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知识编排体系的同时,也给了师生更多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历经多次教材改革,每次教材的改革都有一定的新意和进步,但这次的课程改革与以前相比,已脱胎换骨,完全改变了以前的传统式教育观念。改变了课程“繁、难、偏、旧”的状况,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崭新时代。学习理解《纲要》的基本内容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有助于全面推进小学课程改革 ,为教育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一、新课程改革为教育研究与实践开拓新天地   1 999年 ,新课程改革起步给教育带来持续发展的机遇 ,我校选用“新世纪实验教材”的过程成为传统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理念碰撞的过程 ;它使每一个致力于改革、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出发思考问题 ,使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给教育改革带来新…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要加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整合.要对传统教学科学合理的部分继承和发扬.要用现代教学先进理念改造、嫁接传统教学,要在批判的前提下继承.在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