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陈均  叶文 《体育师友》2015,(2):26-28
采用"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法"进行教学实验。以本学校初三(1)(2)(3)班女生共50人为研究对象实施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的800米跑成绩、步幅、步频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在初三体育与健康课堂实施"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能有效、快速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拖跑现象比较严重的女生。  相似文献   

2.
0.1 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十月到今年六月,身高只有1.62米的我国著名短跑选手袁国强,先后在广州市举行的南斯拉夫、中国、广东队田径友谊赛和在保定市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中,分别以10秒4和10秒3的成绩获得一百米跑的第一名。实践证明,对于高水平的百米跑运动员来说,提高0.1秒并非易事。那么,袁国强的这0.1秒是怎样提高的呢?两次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说明:主要是增大步长的结果。袁在广州比赛中,全程步数为50步+14厘米,平均步幅为199.72厘米/步,平均步频(按  相似文献   

3.
洪军 《中华武术》2014,(9):50-51
正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是田径运动,而短跑项目则又是基础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田径运动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差一段较大的距离,而步频与步幅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此,就如何提高步频与步幅的课余田径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改善步频的练习方法(一)原地摆臂摆臂不仅能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促进支撑腿的后蹬,同时也促进腿的摆动频率。方法:原地站立,听击掌信号做练习。击掌要有快慢节奏,一般是慢一快一慢。每次练习2~3组,每组15~20秒。要求:肩关节放松,有耸动感。前摆时注意向  相似文献   

4.
钟华 《体育教学》2004,(5):53-53
50m跑是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由于种种因素,现在学生的50m跑成绩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如下8种有效提高学生50m跑方法:1.提高学生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1)身体站立、下蹲、坐地、仰卧、转身或半蹲等姿势,听信号(枪声、哨声、击掌)跑15~20m。(2)上体前倾到控制不住跑15~20m。2.增大步幅,提高步频(1)查步数、跑格或跑线50~60m,增大步幅。(2)10s、20s定时高抬腿跑,提高步频。3、提高终点冲刺跑的能力(1)加长距离跑,60m、80m、100m跑。(2)快速50m、60m、80m直接跑过终点,不做撞线动作,不减速。4…  相似文献   

5.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一、正确的技术动作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3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1.5米的优势。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  相似文献   

6.
跑的速度、步幅、步频及支撑时间的同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跑的运动是一种左右脚交替的反复运动。它是一种人体机能代谢和神经兴奋水平都近于极限状态的运动项目。其特点为:跑的速度增加时,步频、步幅都相应增加。开始增加的是步幅,随着速度的加快,步频才明显增加,但成绩差的运动员步频的增加开始很早。因而从跑的速度、步频、步幅和支撑时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去研究跑的运动规律较为合适。跑的技术因人而异,决定跑技术的因素,除上述几点外,还有些未知因素。因而对较普遍的跑的技术的研究势必因未知因素的影响而降低研究结果的精确程度。我们对将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短跑运动员跑动中的每步的步幅、步频、支撑时间和平均速度进行了同步测定,包括每人三次的个体测定和十人次的综合测定,(他们的成绩都在12″5—10″9之间)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抽样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弹跳力是直接影响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弹跳力,笔者在多年教学中采用如下训练方法收到较大的效果。 1.半蹲蛙跳:半蹲蛙跳每次跳后落地时不要全蹲,大小腿间弯屈100度左右。(1)连续蛙跳20-30米,2-4组;(2)双手持球于头上连续蛙跳20-30米,完成2-4组。 2.原地双脚收腹跳:在田径场或沙坑内进行(收腹跳起跳后空中做屈膝收腿和团身动作,膝触到胸)20-30次,完成2-4组。 3.单脚跳台级:每次1-3级连续跳10-15次,完成2-4组。 4.双脚跳台级:每次3-5级,连续向上跳5…  相似文献   

8.
一、改善短跑的步频和步幅1.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极限速度15秒×5组)。2.以提高步频为主的踏格跑,每格距小于正常步长(距离为30米) 3.极限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极限速度10~15秒×5组)。4.快速后蹬跑(30米计时)。5.交换跳步推举轻杠铃。原地进行,计时(20″~30″)。6.牵引跑。练习距离在20米左右。要求是以最大努力做练习。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的成绩是由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对百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幅=100米/步数(以下简称步幅),全程平均步频=步数/百米成绩(以下简称步频),故可推导出百米跑成绩=100米/步幅×步频的公式。这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运用规定距离步幅跑,体会动作要领教学中,笔者分别设计了3个教学内容。即1.2米步幅距离跑、1.5米步幅距离跑和自定步幅距离跑的练习。通过不同步幅距离跑的选择,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步幅,来体会极点现象中加大步幅和加深呼吸动作配合的动作要领。第二,运用规定时间跑和不同场地跑的练习,培养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意识。本节课的最后安排了规定时间跑的练习,以学生自由结组的形式进行。在跑的过程中,当出现"极点"现象时,马上跑到指定场地,做加深呼吸和加大步幅的跑步。  相似文献   

11.
在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经常利用坡度的训练方法。坡度的训练如:上、下坡跑、台阶蹈、上坡跳跃练习与台阶跳跃练习。上坡的训练能使运动员腿部力量加强,爆发力提高,以及大腿抬高和后蹬力量的增大。下坡的训练能使运动员的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在坡度训练快速跑,定时跑既能促进途中跑的步幅与步频,又能发展运动员速度能力,同时有效地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12.
    
G822.1 20024169浅谈牵引训练对短跑步幅的影响[刊,中,A]/孙杰//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15(2).-16-17,19表3参2(SJ)牵引训练//短跑//步长//运动生理学//运动员//速度本文通过用牵引训练的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步幅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牵引跑时的步长必定大于行进间跑的步长。牵引速度快的步长增大比牵引速度慢时步长增大更明显。6822.1 20024170从贺红英的训练谈少年女子400m 训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11- 12 岁少年女子 100m 跑分段成绩与步频、步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100m 跑速度节奏的结构特征,提出速度训练优先考虑发展步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层田径业余训练中使用辅训器材拖重物抗阻跑对场地的破坏和尘灰对环境污染的现象,通过6个月的试验,证明采用抗阻伞抗阻跑对增强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增大步幅、提高400m成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女子100米低栏,栏间步跑应用三步完成。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本大学普修课教学中以三步为主的栏间技术教学有以下缺点: 1.栏间步技术以三步为主的教学,不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要掌握栏间三步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对速度素质要求高。根据多年的统计,女子100米低栏,栏间能用三步跨全程的学生,100米成绩平均在13秒48,目前体育系女生平均100米成绩只有14秒43,达到13秒48的,只占13.2%。全系女生速度慢、力量差、步幅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外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偏相关分析及有关研究的综述发现:运动指标对100m跑成绩影响程度依次排序:相对步幅—相对步频—步幅—步频—身高;中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步频和相对步频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快但无显著差异,身高比无差异,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步幅和相对步幅比国内的大并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并加以统计,从影响跑速的步幅、步频因素对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员成绩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00m运动员的步幅能力不足是影响速度能力和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应在优化步幅、步频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步幅能力为突破口,强调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冲刺跑是途中跑的继续,临近终点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迅速跑过终点后,上体抬起并逐渐减速。学情分析:部分学生重视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而不重视终点冲刺跑。该阶段学生体能下降、速度降低,就造成跳过、跨过、身体后仰、不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等过终点的现象,影响跑的成绩。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过线即停,来个“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跌倒等安全事故。教学技巧:1.原地撞线…  相似文献   

20.
50米×2蛇形往返跑既要求有速度,又要有灵敏和协调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较强的节奏感。蛇形往近跑是蛇形弧线跑,而不是“之”字形的折跑。因此,它的技术动作关键是“绕竿”弧线跑这一环节,因此,应该采用小步幅,快速度,重心平稳的方法来跑,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明确。平时百米成绩好的人,蛇形往返跑的成绩不见得就好,而且往往容易违例;高个子,腿长的人反而跑得慢,这就说明蛇形往返跑中的“竿间步”和“绕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