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BO(ManagementBuyOuts)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译为“管理层融资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这种购并方式在西方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它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作用才逐步被肯定。近几年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市场、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MBO的实施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文就MBO在国外国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MBO(Management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起源于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3.
一、MBO的定义及在我国产生的国情背景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在某种程度上实现  相似文献   

4.
MBO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 ,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目的 ,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该文讨论了国有企业在实施 MBO的技术操作及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5.
MBO。即Management Buy-outs,中文是“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收购”、“经理层融资收购”。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s,LBO).广义的定义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该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狭义的定义是一小群投资者主要通过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公众持股公司所有股票或资产,一般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公司时通常应用这种手段。这里讨论的是广义的杠杆收购。  相似文献   

6.
MBO(管理层收购)是一种较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产生诸如收购价格不合理、融资渠道少、信息不对称、整合和法律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确立合理的收购价格评定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为MBO拓宽资金渠道;还要完善MBO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MBO的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7.
1 名词解释资本预算  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财务公司  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监事委派制财务战略  战略发展结构  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政策  预算控制    目标逆向选择投资政策  投资方式    投资财务标准杠杆收购  内部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存量重组策略联盟  购并目标    项目法人负责制卖方融资  股票合并    标准式公司分立融资政策  杠杆融资    财务管理体制债务转移  管理层收购   MBO信托融资计划税收筹划  剩余股利政策  经营者薪酬计划剩余贡献  绩效依存性  …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是企业并购的一种收购方式,它对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有积极作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大大推动着MBO移植中国的进程。但对照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和实务,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运用MBO如过程中存在着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亟需采取恰当策略、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管理者收购即Management Buy-out(MBO)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企业并购模式,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揭示了西方国家管理者收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MBO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以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该讨论了国有企业在实施MBO的技术操作及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企业MBO现有的融资模式尚不成熟,必须根据国情和实行MBO的企业实践,探索适合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瑞英  谢清喜 《红领巾》2004,(2):124-128
管理层收购(MBO)被认为是可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解决内部人控制的一种长期激励制度.中国的MBO刚刚起步,但已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目前社会各界对我国要不要发展MBO和如何发展MBO存在很大争议.明确中国MBO的实施目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MBO有一个科学理解和正确认识,同时对MBO的定价原则、融资问题、实施效果和实施环境等应进行理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源起于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收购(MBO)对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管理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MBO是舶来品,其在我国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和障碍。本文着重从MBO的主体方面入手,论述了我国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提出管理层收购应用于我国国企改革的法律对策,以使MBO本土化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是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并购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只是近年来才出现管理层收购,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蒂及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在实施管理层收购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文章通过剖析我国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MBO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融资方式的缺陷又是造成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文章针对管理层以企业的资产或产权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债务融资方式的缺陷,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家价值保险合同抵押贷款”债务融资方式,为有效解决MBO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MBO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法律环境不完善,而国企改革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机制问题和社会问题,MBO实践中面临着管理层收购的收购主体、融资方式等方面的法律障碍问题。信托制度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规避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从这点出发,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信托模式是我国MBO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企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用于解决部分国企发展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MBO在我国国企改革的实践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完善制度环境和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发展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MBO.  相似文献   

18.
MBO(管理层收购)之信托攻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就是公司的管理者收购自己公司的方式,被视为对高层经理人员强化激励的方式,但MBO在我国不仅是个新生事务,还备受企业界管理层的热衷,但国家对这一领域内的法规尚没有明确规定现行市场中的一些MBO案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现行法律法规博弈,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托办法合法进行MBO.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兴起于80年代西方的杠杆收购浪潮。随着“国退民进”改革趋势的挺进,管理层收购对我国企业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经营者长期激励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环节,而管理层收购为建立经营者长期激励制度开拓了新的途径。从理论方面分析,管理层收购是属于人力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的交叉学科课题,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在实践中,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已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以来受到了众多争议,其中又以定价问题为这些争议的焦点。本文从MBO定价的依据问题切入,对MBO定价的两大难点“管理层贡献”和“控制权溢价”进行了量化并给出定价模型。然后,通过20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MBO都是围绕每股净资产进行定价。而且,政府在出让股份时考虑到管理层历史贡献,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抵扣”。但是,这种“抵扣”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量化,说明在价格谈判时受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多。此外,在定价时没有考虑控制权溢价,成交价格有“缩水”的嫌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