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衍燠 《林区教学》2022,(5):116-119
幼儿早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留守幼儿的攻击性明显高于非留守幼儿.探讨攻击性行为对于幼儿的危害,分析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自控力、教养方式、同伴交往以及大众传媒.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可以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加强对留守...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成长时期表现出的一种非常不良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分为幼儿自身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本文将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概述,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探究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攻击行为是常见的一种幼儿不良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易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通过对攻击性行为表现最为明显的小班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以期找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客观了解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近十年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WOS)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检索来源,利用共词分析软件Bicomb2.0和数据统计软件SPSS22.0对2007-2018年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1250篇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时序、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知识图谱等方面比较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研究、幼儿社会化发展、攻击性行为表现及教师介入、幼儿个性化发展及干预方式四个主题领域,国外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行为特征、幼儿攻击行为表现及影响、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攻击行为发展因素探究、控制及预防五个主题领域。  相似文献   

5.
攻击性行为亦称侵犯性行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本文主要以中班幼儿为例,简单讲述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环境中易于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这是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起因,以及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77):191-192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幼儿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作出分析: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学前儿童与个体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从而正确引导幼儿行为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梁玉华  苏丽 《教育探索》2012,(2):129-13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包括教师主导策略、幼儿主导策略和放任策略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受教师教育观念和幼儿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应对策略会体现出一些总体特征.基于教师在处理幼儿攻击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教育建议包括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区别对待由不同动机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及加强对幼儿交往技能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9.
教室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合理的墙面环境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从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由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带来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室环境的科学创设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对问题的阐述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和利用幼儿的意愿使得幼儿受到挫折,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本实验探讨幼儿在受挫折情况下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变化。二、有关文献的综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攻击性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但更多的人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人将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点:1.挫折是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之一。2.社会性模仿也是攻击性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3.对攻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幼儿做出攻击行为是很常见的事情。对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后天的攻击性性格,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紧张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那么如何对待这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呢?作为多年从事幼儿教学工作的老师,我想先从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入手,深入探索如何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存有明确的敌意,而是因其他的原因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在学龄前儿童中,后一种攻击性行为更为常见.同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也并非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黄如珊 《成才之路》2014,(17):56-57
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其发展状况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是一种不良行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刚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踢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小班是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班幼儿都有哪些攻击性行为,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值得我们思考。一、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宋美 《教师》2011,(25):109-109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幼儿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攻击性行为是在社会领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其中气质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气质为主要切入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具体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也出现了多极化虚幻化的苗头,特别是儿童动画片中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极大地刺激和影响了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情感和认知理念,成为当前广大家长和社会研究的重大课题。针对于此,本文充分论述了动画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危害,指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控制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性行为指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岁至4岁出现一个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家庭教育不当是滋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温床。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攻击性行为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认知水平,注重幼儿体验,激起情感共鸣,从而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手段的比较研究刘希平,唐卫海,张莹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就笔者见到的材料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研究更多地局限于理论探讨且众说不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先生强调惩罚在社会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指...  相似文献   

20.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要课题。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和集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而且会对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产生消极的影响。[1]由于幼儿攻击性行为会直接导致同伴之间出现矛盾,幼儿园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扰乱幼儿园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因此,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对其进行矫正迫在眉睫。心理学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受挫折有关,挫折往往会引起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