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师范语文教学实践,分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所确定的教育观、教学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要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要精心为学生搭建创新学习的平台;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科学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水平;要创立新型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则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学的实践者.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勇于改革,大胆突破。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总结几点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望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贯穿于体育教育和教学活动之中.为了在体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师在人格、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轻领悟的灌输式教学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创新学习教学取而代之。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堂要力求创新,在创新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不断探究、发展各种能力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各种机会、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在各种能力中,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的能力,它是学生创造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探究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对这一问题做个探讨。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向导,是创新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  相似文献   

6.
徐春梅 《考试周刊》2009,(35):155-15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高中政治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以和创新精神,在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进行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教育芟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而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培养自身的科学素质及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工作,符合新课标要求,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全面实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这是教学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具体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尝试交给学生更多主动权、为学生创设情境、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成为储存知识的“记忆仓库”。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下面我为实施创新思维教学中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所不同,它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过程,教师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项评价。  相似文献   

12.
汤志勤 《教育现代化》2006,(4):63-63,119
素质教育的重点呼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科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记得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的确.民族的复兴、未来的世界和当今现代化建设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学校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动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笔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考试周刊》2009,(26):106-106
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是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培养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并予以关注、指导、表扬,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是人才在急剧变革的社会里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要求教师在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一种标准.教师如今应该摒弃旧的教学模式.转向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具有钻研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肯定和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日的.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就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下的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发展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最大可能地使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素养.向学生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利用教师的向心力。促使学生为了成为教师那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断努力。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